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71章 考试还是得读题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第71章 考试还是得读题

作者:一萝阮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5:08:21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院试首场发榜的日子。

大夏朝院试的第二场在第一场考完三天后,而第一场考试发榜时只有座位号,并不会张贴名字。除此之外,只有第一场榜上有名,才能继续参考第二场,首场也相当于“晋级赛”。

府衙门口围满了前来看榜的考生,一众学子皆面带忐忑的蹲守在红榜下,等待着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是继续参加复试去角逐最后的生员名额,还是看榜后黯然离场,答案就揭晓于这一张红榜之上。

李凌峰三人抵达府衙门口时,正值樊知府命胥吏敲锣张榜,一阵鞭炮声过后,随着“咚咚”一声锣响,蹲榜的学子皆沸腾了起来。

蹲榜时长,看榜时短。

不过须臾,红榜前就发出了不少考生的哀嚎之声,大多是初试没过的,不少学子哀嚎过后,皆一副备受打击的样子,然后失魂落魄的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峰弟,你二人觉得吾可能过?”看着大家都是一副没考好的样子,蔡进也不由有些担心。

三人中貌似就是自己学问最差,可千万不要又是自己一人落榜,否则失意事小,回家备考事大,到那时,家里的老头子岂不是要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嚷嚷着打断他的狗腿?

蔡进苦着一张黑脸,不敢想象自家老子要是知道他连初试都没过的反应,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李凌峰被蔡进苦大仇深的样子逗笑了,心里却是对蔡进的学问有两分自信的,一起读了这么多年书,他多少有两分了解。

于是憨笑道:“蔡兄不必担忧,我倒是觉得你这次肯定能过。”

“当真?”蔡进闻言眼睛一亮。

这次还没等李凌峰开口,一旁的吕为安却扭过头看向两人,认真道:“你我三人肯定能过。”

吕为安的声音里有一种对自己的自信,再加上他对李凌峰和蔡进了解,他觉得,不出意外的话,初试三人是没问题的。

见李凌峰和吕为安都说自己能过,蔡进心里放心了不少,然后便要了李凌峰和吕为安的座位号屁颠颠地挤进人群去看榜了。

“咦,仕仁兄,那是你堂弟吗?”

一个青衫学子在看完榜后转身,不经意间瞄见站在后面的李凌峰,转头对旁边的李仕仁不确定问道。

李仕仁刚看完榜,脸上带着笑容,听见好友的声音反射性的抬头看去,果然看见了自己的堂弟还有吕为安,于是和众人走了过去。

“峰弟,为安兄。”

李凌峰正在神游天外呢,突然听见有人喊自己,抬头就看见了自家的堂哥李仕仁和他身旁的那些学子。

这些人李凌峰大多都认识,正是他前几日从文墨居分店出来后遇见的那几位。

“原来是堂哥和诸位仁兄。”李凌峰憨笑着拱了拱手,吕为安也对着李仕仁的方向颔首打招呼。

李仕仁难得有些惊喜,没想到今日看榜还能遇见自家堂弟,毕竟堂弟看榜一直不是很积极,向来喜欢快散场了才过来。

不过意外归意外,他还是挺开心的。

“你二人看过榜了吗?”李仕仁笑得腼腆。

李凌峰摇了摇头,榜下学子众多,人多难挤,好友蔡进要了他和吕为安的座位号就过去了,现在应该还在看吧。

见李凌峰摇头,李仕仁了然,虽然小堂弟临考前不看经义看算经和兵法,但是以他对堂弟的了解,莫名的觉得峰弟一定能过。

只不过,虽然他觉得李凌峰能过,但他身边的学子却不会这么想,毕竟李凌峰在他们眼中如今也算是一朵“奇葩”了,其行为不亚于你高考理科,但是临考前两天却在看《中国通史》和《齐民要术》,那可不就是不务正业吗?

不过他们这些人却也没有什么坏心思。

相反的是,他们甚至还挺喜欢李凌峰的,毕竟仕仁兄的这位堂弟很有礼貌,还会说“我真是谢谢诸位仁兄了”。

想来,有礼貌的少年都不会太差。

想到这里,几人纷纷如兄长一般开口鼓励眼前的少年,希望他不要因看错书落榜而从此一蹶不振,只要回去好好努力,下次院试又是一条好汉。

“李兄,此次县考不过练手,无论结果如何无须挂怀。”史姓学子轻轻叹了一口气,拍了拍李凌峰的肩头。

他身旁的学子闻言也鼓励道:“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兄弟少年风华,想必下次定能一举考上。”

“唉,李兄弟这次也算吸取经验了,想必下次不会再被诓骗……”

……

“阿嚏。”此时此刻,文墨居分店内,一位身穿长衫的掌柜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几位考生七嘴八舌,义愤填膺,觉得要不是李凌峰被诓骗着买那些书看,肯定就不会落榜了,院试开考前还被骗着看杂书,那平日里不知道被骗得有多惨呢。

非是李兄弟无才啊,实在是命运弄人。

众人一脸同情,眼中带着湿意,为李凌峰坎坷的人生道路鸣不平,把李凌峰看的鸡皮疙瘩掉一地,整个人多少有点“毛骨悚然”。

李兄何时被诓骗过?还能有人骗得了他?

吕为安听着一众学子的议论声愣了一下,随即不解的朝李凌峰投去了一个怀疑的眼神:李兄,你不如解释一下?

“……”

李凌峰疯狂嘴角抽搐,在看懂了吕为安的眼中的意思后,不由更甚。

他能说自己也不知道吗?

众人也不管李凌峰如何想得,自顾自一番猛烈的安慰后,甚至还偷偷商量了一下,为避免李兄弟当着众人失了颜面,他们还决定贴心的提早离去。

诸位学子叹气:真是没有比他们更关爱考生,善解人意的大夏少年了。

众人纷纷拱手告别,在李仕仁脸上的尴尬都快绷不住的时候,把人扯着离开了。

“……”

待众人一离开后,吕为安转头,冲着李凌峰看戏似的挑了挑眉。

李凌峰:“……”

如果不知道无语两个字怎么写,大家请看我的脸。

插曲过后,两人站在原地等待,没过多久,去观榜的蔡进就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峰弟和为安兄所言不虚,你我三人,皆榜上有名也。”

三人榜上有名,也就代表进去了第二轮的复试。

虽然此次参考的学子众多,但按照规定,一千多的学子如今刷掉了三分之二,仅剩三百多人进入复试,录取比例惊人,想必其中边学政的“对联加时赛”出力不少。

三人看完榜后就回到了客运来,在客栈中安心准备着第二场考试,每日的看书写题练字,李凌峰早已得心应手。

直到复试开考前一日下午,李凌峰终于收到了林老板的来信,惯例给了小二打赏后,他回到房中读了林老板的回信,然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

第二日清晨,院试的第二场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三人再次走向了镇远府的贡院,或许是因为边学政对联刷下去的老生不少,第二场考试比第一场清冷多了。

李凌峰在收完身后,跟在引路的胥吏后,进入了一间新的号舍。

院试第二场的考试内容难度与第一场差别不大,却比第一场多了一道基础的策论。

策论是大夏科考必不可少的题型,其内容也大多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让考生向朝廷献策的。只不过,院试所考实为策论最低一级,其只要求考生按要求作答,将所给时事问题总结即可,并不要求考生提相关的治理意见。

大夏近几年的时事不少,旱涝灾害,巩固边防,充盈国库、改革制度……多如牛毛。

而李凌峰这场考试,策论的题目选的就是有关于大渠河水灾治理的。

李凌峰看着卷纸上的题目,陷入了沉思。

大渠河是大夏的母亲河,也是大夏国第一长河。

大渠河是一条矩形河,蜿蜒绵亘,水系众多,流域具有冬长夏短的特点,而且途经众多山脉,地势险峻,河流落差极大,水能丰沛,汛期时间长,还有凌汛。

但近几年,大渠河流域暴雨频发,沿岸不少州府饱受洪水侵害,冲垮了数不胜数的村庄,洪峰时期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其实,水涝刚发时,朝廷还会赈灾什么的,只是时间长了后,因为没有治水良策,新建的村落又被冲垮,再修,再垮……

这谁能顶得住?

大夏国库因何而空虚?

李凌峰觉得十有三四是因为治水,长时间治水花耗的白银如流水,朝廷一边束手无策,一边又拿不出银子,最后就只能放任不管,不了了之了。

之前他曾在《大渠河志》中看到过“每水湛,决民庐舍无数,村落上千,被灾者率可十万以上,地浮尸,哀号漫天”的记载,由此便可见灾情之严重了。

李凌峰叹了一口气,不管什么灾祸,想来最后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治水不是自己现在可以想的,还是安心答题吧。

到了日落时分,发令钟响起后,考场内的考生在胥吏打开号舍门口,陆陆续续地离场,众位学子没看到边学政,忍不住舒了一口气,太好了,今天终于不用加考了。

李凌峰也在交卷后走出了号舍,待和蔡进吕为安二人汇合,三人才往客云来赶。

如今两场考试都已经作答完毕,考生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纷纷坐在一起讨论着今天复试的策论题,谈起了自己所答的治水之策。

众人高谈阔论,仿佛在座的都有经天纬地之才,纷纷对大渠河的水涝治理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三人坐在大堂内,蔡进听一旁的学子谈得兴起,不由有些疑惑,“你们二人这策论是如何作答的?”

不问问不放心,听见众人所言,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答案了。

吕为安闻言一愣,虽不解蔡进所言何意,却还是皱着眉开始想自己的答案。

李凌峰失笑,一瞬间洞察到蔡进的心思,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蔡兄无须怀疑,策论题的确只让答其原因,并未要求治理之策。”

所以说,考试还得是读题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