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185章 问策太子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第185章 问策太子

作者:一萝阮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5:08:21

彭桦在书房里踱步,听见有人来禀,说是陛下今日下午要召太子去御书房问策,他想了想开口道,“尺豫,你现在就带着这封奏疏进宫,想办法递给崔公公,请崔公公在问策太子时,把奏疏当面呈给陛下,让陛下当时就给旨意。”

说着,彭桦便将奏疏装进了信封里。

彭锦璋闻言恍然道,“还是爹这个主意高,当着太子殿下,到时候陛下无论给什么旨意,我们日后都没有什么隐患……”

“而且,如果太子殿下要是有其他念头,想要欧阳濂和张兆奎他们掣肘,这时没有当着陛下说,往后便也不敢再提。”

彭桦那边正谋划着想要崔德喜帮忙趁着太子晋见的时机,当着太子的面把夏玉的奏疏呈给永德帝,而李凌峰这边却已经到了御书房。

与上次不同,这次殿中不仅有小宫女,还多了几名小内侍守在殿外,李凌峰到的时候,崔德喜正指着他们更换大殿中的盆栽。

“崔公公,这是在做什么?”李凌峰对着崔德喜拱手一礼,打起了招呼。

崔德喜擦了擦额角的汗,甩了甩手里的拂尘,“小李大人,如今天热了,我让他们把殿中的盆栽换了,再在院里摆几口大缸,移些荷花过来,既能观赏又能降降暑气。”

“原来如此。”李凌峰点了点头,然后向崔德喜打听道,“陛下在殿中吗?”

崔德喜点了点头,“我刚正准备和您说呢,您怕是要在偏殿等上一会儿了,刚刚六公主过来给陛下送食盒,这会儿还在殿中呢。”

李凌峰了然,难怪他听见了若有似无的女童声,还以为是幻听呢,原来是六公主过来了。

“无妨,劳烦崔公公了。”

说完以后,李凌峰就阔步走向了偏殿之中,等待着六公主的离开。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辰,崔德喜才从院里走进了偏殿,说是六公主已经回后宫了。

李凌峰走了进去,今日御书房没有设帷幔,就连珠帘也被卷朝两边,大殿李显得更加空旷。

永德帝坐在龙椅上,身穿一身玄色常服,此刻手中正批阅着丹阁递上来的折子。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见到永德帝后,李凌峰跪下行礼。

永德帝闻言这才将头从书案间抬了起来,见到是李凌峰,开口道,“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李凌峰道完谢后站了起来,永德帝也不开口,又继续低头浏览刚刚的奏疏,御书房内一时鸦雀无声。

待将刚刚的奏疏批阅后,永德帝才随手从右手边拿起了一份奏折,李凌峰偷瞄了一眼,正是他写的那一份。

“爱卿,那日听你在朝堂上所言,你与何卿归家时遭遇山匪,因当时朝堂之上在议浙洲之事,朕也未曾宽慰你二人……”

永德帝的声音不急不躁,平缓中却带着君王的威压,李凌峰低着头,闻言躬身回禀道,“陛下忧国忧民日理万机,微臣与何大人只受了些惊吓,就累得陛下挂心,是微臣的不是。”

“诶。”永德帝听见他如此回答,笑了笑,“这倒是无妨。只是前两日你递上来的折子朕也看了,此事爱卿想如何处置呢?”

冯卫是宵小之辈,虽然品阶不高,但也是朝廷官员,李凌峰上书痛斥其卑劣行径,并附上当时冯卫勾结威猛山的书信证明,永德帝看完自然对此人深恶痛绝。

大夏因为这两年的天灾本就元气大伤,国库也空空如也,朝廷如今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百姓本就过得水深火热,还有冯卫这样的地方官员竟然勾结山匪去陷害朝廷官员,可见西南许多地方皆是如此。

永德帝作为天子,也算是勤政爱民,一边要用帝王之术平衡朝堂局势,一边又要应对天灾带来的影响,此时本就无法分心顾及其他,又怎么任由冯卫之流把西南地区搅得乌烟瘴气。

“陛下。”李凌峰回禀道,“冯卫食君之禄,却不能担君之忧,作为常宁郡县令,却与山匪勾结,除了臣与何大人,必然还有更多百姓遭其毒手,臣当日逃离威猛山之际,山中莫名起了大火,臣以为,朝廷应该派人前去彻查此事。”

永德帝点点头,“彭相也是这么说的,至于冯卫,先革职查办,等待朝廷派人查清此事,再行处置吧。”

“是。”李凌峰回应道。

永德帝又看了一眼奏疏,想了想,补充道:“这奏折上说威猛山大火,想来许多证据当日便已销毁,这样吧,朕晚些时候就拟旨,让何卿同常宁郡新指的县令和朝廷派去调查此事的官员一同前往,有他在,想必他们查的也能轻松些。”

李凌峰闻言有些诧异,威猛山一事是他上的奏疏,他原本是想请旨前去调查的,但考虑到永德帝多疑的性格,便没有多此一举,本来上奏的人是他,就算指人前去,也应该指他,永德帝最后却指了何崇焕前去。

不过他与何崇焕,无论谁去都可以。

只是瞬间,李凌峰便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拱手回禀道,“谨遵陛下圣谕。”

两人说话间,站在御书房门外的崔德喜轻轻叩了一下门,走进了御书房内,见永德帝看他,崔德喜连忙躬身禀道,“陛下,太子来了,正在外面候着呢。”

太子来了?

李凌峰一怔,他刚入朝为官,永德帝的皇子自问都是没有见过的,太子更是没有,没想到今日来御书房,还能见上太子一面。

楚慎,李凌峰对这个人倒是听说过一些,京城里的人都说太子仁德,是个仁爱的储君,据说文治武功也不差,还是自己长官欧阳濂的学生。

想到他的老师是欧阳濂,李凌峰大概能猜出两分太子的脾性,也是那种正直的储君形象吧,不然以欧阳濂那种又臭又硬的脾气,普通人是很难令他满意的。

永德帝闻言掀了掀眼皮,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楚慎虽然贵为太子,但其实见永德帝的时间并不多,他作为储君,平时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再加上永德帝政务繁忙,剩下的时间还要去后宫宠幸妃嫔,挤出来的时间要去求经问道,基本很少有时间见自己的皇子。

太子相对还能好一些,隔几个月永德帝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宣召太子过来问策,也就检查一下太子的“作业”,平时用不用功之类的,然后答复两句便让人回去了。

至于其他皇子,基本上一年就只有大年三十的宫宴上能见永德帝一面,这样算来,李凌峰虽然才刚入朝,但见永德帝的次数已经远超皇子了。

楚慎是永德帝的长子,如今已经二十出头,身穿一袭白色镶金边的太子常服,面如冠玉,长身玉立,鬓角飞扬。

李凌峰自觉的退让到一边。

楚慎走进御书房愣了一下,似乎没有想到永德帝召见自己问策居然有旁人在,但也只是一瞬,便神态如常。

“儿臣参见父皇。”楚慎躬身向龙椅上的永德帝行了礼。

李凌峰此刻也拱手问礼道:“下官见过太子殿下。”

见楚慎有一瞬间的茫然,永德帝淡淡开口道,“这位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郎,如今的翰林院修撰李凌峰。”

“李大人。”楚慎向李凌峰点头示意。

楚慎站了片刻,永德帝才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然后从桌案后走了出来。

崔德喜立马唤宫女端来净手的水,永德帝一边洗手一边开口道,“这些日子,你在国子监学的怎么样了?”

楚慎闻言谦虚道,“儿臣谨遵父皇圣谕,这些日子在和国子监的老师学习国策,又有欧阳老师指导,略略学了一些皮毛。”

永德帝接过宫女递过来的锦帕将手上的水擦拭干净,见太子一板一眼的样子皱了皱眉,开口道,“欧阳濂是国士不假,你是储君,不要学他身上那些迂腐的文人毛病,多学学他的文才和政治眼光。”

李凌峰见永德帝训儿子,心中觉得好笑,欧阳濂确实过于清正了。常言道,过刚易折,朝廷中需要欧阳濂这样的清流领袖,但一个国家,却不需要这样一位储君。

楚慎闻言低下头,欧阳濂是父皇指给他的老师,品性高洁傲岸,不善于谄媚,也不够圆滑,但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错,如今永德帝这样说,他也只能低头答道,“儿臣明白。”

永德帝深深看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一眼,面上倒是没有什么表情,就是这一眼包含的意思太过复杂,似乎有些后悔当初给他指了欧阳濂做老师。

永德帝皱眉之际,刚才指挥宫女退出御书房外的崔德喜又再度走了进来。

“陛下。”崔德喜躬身,开口道,“奴才给主子报个小喜,刚从浙洲传来的消息,浙洲的织造局此次和外邦的商人,一次就谈好了四十万匹丝绸的生意。”

“四十万匹卖到外邦是多少银子?”永德帝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