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 第182章 是要造反吗?

寒门出了个状元郎 第182章 是要造反吗?

作者:一萝阮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5:08:21

李凌峰和彭桦同行,由内侍领着二人出了御书房,一路上二人都没有开口攀谈,彭桦之前虽有意拉拢李凌峰,但此刻在宫内,他也不好开口。

待将二人领到后,内侍太监离去,李凌峰这才主动躬身向彭桦拱手笑道,“彭相,小子还有事要去鸿胪寺,就不与您同路了。”

彭桦站定,笑眯眯的看向他开口道,“李大人无愧状元之才。”

李凌峰心里清楚,这老东西是在阴扬他刚刚在永德帝面前那番“奸臣已除”的言论,言下之意不过就是说李凌峰与他本质相同,之前又何必假装清高,不接他彭府递出去的橄榄枝。

若是今天在这里的人不是彭桦,是自己的长官欧阳濂,李凌峰都可以想象到欧阳濂会用如何鄙夷的眼神看他。

真忠臣也好,假清高也罢。

他李凌峰不在乎这些,赵云程是忠臣,也是真的清流,可又有什么用呢?水至清则无鱼,在官场之中,太正直无私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彭相谬赞了,小子愧不敢当。”李凌峰依旧脸上挂笑,表情没有半分改变,似乎听不懂彭桦话中的言外之意。

彭桦捋了捋胡子,看他装傻也不点破,只是笑道,“李大人,像你这样,做官是做不长的。”

李凌峰不是真的清流,自然入不了清流的眼,他的处事倒是与自己有几分相像,彭桦想着,只是如果李凌峰不愿为他所用,便只能去当中立派。

要知道,这朝堂之上,中立派可是最不好当的。

李凌峰面色不改,虚心开口道,“小子还是要多向彭相学习。”

李凌峰这话也存了两分阴阳的意思,只是他身姿和语气都显得很谦虚,让彭桦感觉到了怪异,打量了他一眼,见他确实恭敬有礼,并无冒犯的意思,才挪开了步子离去。

见他离去,李凌峰脚步一转,便转身走向了鸿胪寺。

——

距离“改稻为桑”的国策下发已经过去了几日,李凌峰与何崇焕等一波朝廷新晋的官员也在鸿胪寺考校完了礼仪,算是大夏朝正式的官员了。

浙洲巡抚夏玉也收到了朝廷的八百里加急,要求他组织桑农响应朝廷的号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稻田改为桑田,赶着种上桑苗,这样还能多产不少蚕丝,待明年,朝廷将海上商贸之路打通,就能与外邦进行海上贸易。

夏玉在收到政令的当日,就派人将其印刷在了浙洲各级官府的衙门前,只是数日过去,响应这道政令的桑农和稻农基本少得可怜。

不过这也正常,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发芽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收获期。而且浙洲的水稻种植时间一般在四月底至五月初,农历上看也就是农历三月左右,收获也要到农历七月中旬左右。

如今夏至,农历五月,水稻苗才见长势,哪有百姓愿意把刚辛辛苦苦栽进地里的秧苗拔了去种桑的。

眼下种桑已经算是比较晚了,如果再不改种,错过了时节,别说今年能不能有蚕丝,明年有没有还不一定呢,但是要让浙洲的百姓即刻改种也不是易事。

没有办法,夏玉又派人去挨家挨户的游说,可还是见效甚微。

如今为着这改稻为桑的国策,他是急得一嘴的燎泡,这会儿正在头疼呢,就听外面有人来报,说是太子府詹事杜仲明求见,他头又更疼了。

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呢。

“请进来吧。”

府兵闻言退了出去,不过一会儿,就领着一个身穿常服,身姿挺拔,约莫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来人正是太子詹事杜仲明。

“见过府台。”杜仲明拱了拱手,开口便道明了来意,“太子殿下知道朝廷新下发到浙洲的政令,特派某来协助府台。”

说是派他来协助,其实也带有监督的意思,夏玉毕竟是彭桦提携过的人,虽然有几分为国为民的真心,在大事上也从不含糊,但说到底,国策当前,太子殿下也不放心,于是他便自请前来了。

夏玉看了一眼杜仲明,此人他听说过,是太子詹事,深得重用。

当今天子一共四子三女,长公主楚妙仪,封号“扶桑公主”,现如今已远嫁大汶和亲,如今皇室里剩下的两位公主都尚且没有封号,一位是四公主楚尧姜,一位是六公主楚幼悟。

其次,就是永德帝的四位皇子,嫡长子也就是太子楚慎,二皇子楚霁,三皇子楚崎,以及五皇子楚,如今都在国子监读书识礼,估摸着过段时间二皇子也到年龄迁居宫外了。

几位皇子都尚未娶妻,但宫里的妃子却已经有了属意的人选,只待皇子们成年。只不过,生在皇家,最是避免不了权利的争斗,恐怕要不了多久,几位皇子成年后,朝堂之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太子楚慎如今的老师之一就是丹阁大学士欧阳濂,也是李凌峰的上官,欧阳濂是正直的清流之士,太子在他的教习之下,也渐渐成长为一个为国为民的仁君形象,若是万世太平,那自然开创不足,守拙有余。

所以如今朝廷推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才会在第一时间与府中幕僚商讨后,让自己的詹事南下到了浙洲。

“杜兄先安顿下来吧。”

太子这边夏玉得罪不起,所以话到嘴边还是收了回去,招来了府兵,让人带着杜仲明下去先安置好。

杜仲明拱手躬身谢道,“多谢府台。”

夏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皱了皱眉,自己年轻时曾受彭相提携,但在大事上也从不含糊,如今政令颁布,太子那边信不过他,派人前来也正常,只是一想到政令推行缓慢的问题,他又止不住叹气。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朝廷频频往浙洲下的急递,已经让不少人坐不住了,虽然他是府台,但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浙洲城外,广阔的农田一片连着一片,形成了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棋盘,翠绿的秧苗这两个月长势正猛,已经依稀遮住了人的膝盖,离结穗也不远了。

往日里宁静静谧的稻田,如今站满了官兵,还有几位身着官袍的大人正站在田埂上说着什么。

“吴大人,这样真的可行?”浙洲按察使宋荣看着这声势浩大的场面和不断聚拢的百姓,有些担忧的问一旁的浙洲布政使吴道醒。

吴道醒皱了皱眉,看了他一眼,“这个时候你可不要打退堂鼓。”

他看了看稻田里的秧苗,又指着不远处聚过来的百姓,“你自己看看,如今这些稻苗都快结穗了,百姓哪里肯拔?”

见着不远处喧闹的人群,吴道醒虽然有些无奈,但还是沉声向一旁刚从蕲州卫调过来的骑兵命令道,“踏,都给我踏平了。”

随着吴道醒一声令下,蕲州卫的骑兵骑着马匹气势汹汹的冲向了各个稻田,要将田里的稻苗全都踏死。

“大人,大人,不要踏我的苗啊,大人……”

辛辛苦苦插秧伺候才长到现在的稻苗,说踏就给踏了,这可是粮食啊,是他们活命的根本,没有粮食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来交税啊。

四周百姓的哭嚎声震天响,他们试图奔向田中,以血肉之躯护住自己的心血和活路,却被吴道醒等人调来的士兵围在了外面。

吴道醒看着苦苦哀求的百姓,没有丝毫迟疑和心软,他抿了抿唇,大声道,“改稻为桑乃是国策,是陛下亲自下旨,之前让你们自己改,但这么久过去了,还是稻田。”

“改稻为桑是为了你们好。”不顾众人的哭嚎,吴道醒见那些百姓竟然妄图冲破官兵阻碍冲进稻田,怒声道,“你们胆敢抗旨?是要造反吗??!”

场面太过混乱,若不是有从蕲州卫调来的军士,那些个村民一定会发疯一样冲上来维护这些稻苗,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暴乱,所以临行前吴道醒特意去蕲州卫征调了不少军士过来维护秩序。

骑兵在稻田里纵马疾驰,马鸣赳赳,马蹄声穿透了旷野,不过片刻,原本碧绿茂盛的稻苗就在众人眼前一层一层的倒下,淹没进了污泥之中。

“大人,求求你了,不要踏我家的稻苗啊大人,稻子没了,我们吃什么……”

“住手,住手啊,不准踏苗,不准踏苗!”

“停下,快停下啊,求求你们了。”

百姓的哀求声不断响起,也没能阻止官兵强制踏苗收田的行为,宋荣与吴道醒等人在一旁看着,见秧苗慢慢倒下,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如此一来,朝廷的政令也能够推行得下去了,虽然手段不那么温和,但至少,先保住了头上的这顶乌纱帽。

两个时辰过去,农田里之前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已经消失殆尽,自从吴道醒怒斥百姓,质问他们是不是要造反以后,大家虽然着急悲恸,却也不敢再往前冲,只能在官兵的防线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稻苗被毁于一旦。

一时之间,浙洲的百姓哀鸿遍野,竟找不到一人来为民发声,大部分的官员都默许了吴道醒采取暴力征收稻田的所作所为,浙洲更是因为此事民怨沸腾。

吴道醒等人征调骑兵去田里踏苗的事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被夏玉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