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赛博修真十万年 > 第1713章 玉衡证道·绝学

赛博修真十万年 第1713章 玉衡证道·绝学

作者:爪爪此世之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0 04:44:33

烧荒后,老陆带人开始平整土地,工具是尖头的木棒和动物肩胛骨材质的木铲,方法是将大块的泥土敲散,挖出小块的石子。

在金属犁出现之前,深翻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只是对土层表面10厘米左右进行操作。

整理土地是一项特别精细的工作,往往持续数百年。和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一块空地可算不上农田。现在清理出来的只是生土地,也就是所谓的贫田。即使播种,也收获不了多少东西。

开荒的正确做法是先在上面种植苎麻大麦等不怎么挑地的作物,持续数十年的种植过程中,不断的将其中的石子等杂物清理出来,树根抛掉,补充肥料,这才能将生地逐渐转换为良田。

此外配套的道路、灌溉水渠等农业工程也不能落下。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可想而知是多么庞大的工程。许多现代人奇怪古代荒地那么多为什么没人去开垦,真是何不食肉糜的感慨。

现在是向少华部落传授技术,还不至于这么讲究,凑合着能播种就行了,精耕细作的各种技巧是他们在之后几千年的耕种生活的必答题。

大致将土地翻整出来后,下一步是起垄,也就是沿着季风的方向,堆起等距的土埂,作物播种和生长都在较高的土埂上。

这样不但便于排水通风,也便于农民沿着田埂行走照顾农田中的庄稼,土埂上的庄稼,也会长得整整齐齐。

这只是一个价值1个投资点的小小技术,但偏偏绝大多数文明都没有点出这个技术。他们所谓的种植就是把种子随便撒撒,长出来多少长成什么样就不管了。可以说是看不到一点诚意。

正值秋天,族人们在老陆的指导下种下第一茬大麦,播种采取点种法,也就是用尖头棒在泥土上戳一个一指深的小洞,在其中洒下几粒大麦,再用脚填土抹平。

太深了种子长不出来,太浅了会被雀鸟挖出来吃掉,这个深度也是农业文明的经验之一。

选种、烧荒、整理土地、播种和选育等十几项农业生产技能组,总共耗费145个投资点。目前能传授的只有这些,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根据四季自然现象的变化确定节气,根据节气时间指导农时。

但是节气和历法的制定,一方面需要文字和数学的前置技术,另一方面也要经年累月的观察,老陆一行肯定不能陪少华部落硬耗这么长时间。只能告诉老绿,春天树木冒新芽的时候,你们就该种粟米和豆子了。

农业知识传授完毕,一开始带过来的投资点只剩下63点。根据本次文明投资竞赛规则,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次文明进程结算,获得额外的投资点。

虽然不清楚额外的投资点具体能给多少,不过按照对祖灵的理解,肯定不会太小气。

那么就没有必要将这些点数积累到下个时代,必须抓紧时间全部用完。而且文明的起步很重要就像学习,现在打好基础,以后才会发展的更快。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导师们好好利用了这63个投资点,对少华部落这株文明的幼苗进一步强化。华夏文明第一次当文明导师,总得给弟子一点真东西。

于是老陆等人拿出来的是水利工程和堆肥技术,这是华族的独门绝学。

水利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但最初的起源,是一处处不起眼的池塘。

在农业耕作区周围,选择天然地势凹陷的区域,从上游挖出水渠,引水灌入形成池塘。由于土木圣体的加持,这项工程并不算艰难。

池塘的主要作用可不仅仅是蓄水,它是华族农业传统必不可少的核心设施。

池塘本身可以提供相当丰富的物产,比如说鱼、鳖、虾、河蚌、螺蛳。这些都是美味可口的食物,也是重要的蛋白质补充。

只要在水渠的关卡处设置细纲,阻止水产逃进大河中,那么池塘里的鱼就成了“家鱼”,随取随用。

因为畜牧已经点出来,鸡粪和猪粪是非常不错的鱼饲料,将其投放到水体中增加水体的肥度,又一次循环利用的典范。

除了水产,池塘中还会长出丰富的植物资源。莲藕、茭白和荸荠都是顶呱呱的好菜,芦苇可用作编织或者燃料,菖蒲用来驱蚊,折耳根和水葫芦割来喂猪。

根本没有无用之物!

哪怕是河底的淤泥,也是上等的肥料。每十年放干一次池塘,将这些淤泥挖出来,搅拌进农田的土壤中,这就是所谓的“翻塘”。

华族以农业独步天下,口袋里的东西那可太多了。

反观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三哥,雨季降雨那么充沛,旱季时间那么长。唉,人家就是不挖池塘,人家就是旱季等死!

堆肥是华族的另一项独特科技,该技术完美的解决了人类集中定居后的粪便处理问题。将容易滋生瘟疫的粪便改造成价值不菲的农田肥料。

反观其他文明,在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造成的后果是他们的城市都是名副其实的粪都,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滋生各种瘟疫。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们为此发明了高跟鞋和香水不是。

不怪他们无法直接利用粪便,未经堆肥处理的粪便含氮过高且有很多有害菌,直接施肥反而会对作物产生严重危害。

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居民区的位置作为堆肥场所,如果雨季雨水太多,也可以搭建一些简易的棚子遮雨。

先在底层铺设一层切碎的干草,芦苇、秸秆、枯叶、木屑都是不错的原料,一指厚左右。

干草上铺铺一层粪便,以人畜粪便为主,包括吃剩的厨余垃圾和动物昆虫尸体都能丢进去。

第三层是草木灰拌上田园土,起到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按照这个顺序一层一层往上堆,直到堆成一个馒头一样的小山包,这个就叫堆肥。

堆肥是人类早期的发酵工程,利用田园土中的微生物发酵,将粪便中碳氮物质分解成植株容易吸收的形式。

同时堆肥产生的高温,又能杀死其中的有害菌和虫卵,可谓一举两得。

堆肥7到10 天后要进行翻堆操作,一方面补充水分,另一方面将外层未充分发酵的原料推入堆肥内部。

翻堆两到三次后,粪便失去原有的形态,和秸秆田园土等原料完全结合,形成深褐色、没有臭味、略带泥土腥气,手感疏松的颗粒状。

这个才叫农家肥,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臭气熏天的大粪直接往菜园子里泼。

两项华族的独门绝学,耗费62个投资点,最后还剩1点,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大家决定将支配权交给班长。

老陆看看居民区新建成的几座草顶房屋,总觉得哪哪不对劲,仔细一想,原来是屋前屋后没有种菜。

这还了得?这“华”味不够啊!于是陆远亲自传授种菜技巧,少华部落掌握葫芦和甜瓜的种植。

至此,对少华文明再部落时代的投资完全结束,导师们退至一开始的“大洞”中,选择时间加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