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文明领主:我建神话天庭为运朝 > 第811章 汉家至高,谓之太一

卢云并未急于搭话。

念头闪动着。

一道紫微法旨,就悄无声息落入那群星之间。

原本散乱的星辰似被无形之力牵引,缓缓向北极星方向聚拢。

卢云侧过身,看向静坐九色莲台的东极青华大帝。

声音里带着几分沉缓,不似问询,更像与知己剖白心事:

“天尊可知朕之心事?”

闻言,东极青华大帝若有所思。

垂落在莲台边缘的青华之气。

随着东极青华大帝睁眼的动作轻轻上扬,先往卢云所望的群星方向扫去。

又转向天门远方光照大千的三阳世尊,以及蔓延天地无边的污浊气息。

心中一动。

陛下迟迟不登天仙果位,绝非因气运不足,而是另有更关键的牵绊。

这念头刚起。

东极青华大帝便抬眸看向卢云:

“陛下可是在想太一之事?”

东极青华大帝周身青华之气自然流转,在虚空中显化出太一神君的虚影。

神君虚影虽模糊不清。

却自有一股牢笼天地、弹压山川的无上威仪。

其他仙神或许还在暗中揣测。

陛下为何坐拥妖清、大夏等四朝气运,却迟迟不肯突破天仙果位。

神霄九宸帝君,却都知晓其中缘由。

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

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

其神正座玄丹宫,名太一君也。

是为道之显化,是为诸天枢纽。

虽然卢云已经身兼金轮炽盛光佛、酆都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三元一体神格。

但,这远远并非紫微帝君的全盛时期。

紫微者四元一体也。

秉太一者, 牢笼天地,弹压山川。

“正是如此。”

“对于朕而言。”

“覆灭黄天道国,所收取的妖清、大夏、天夏、神汉气运,借天庭如今气运晋升天仙并非难事。”

四道收归天庭的气运天柱出现。

妖清的玄黑、大夏的明黄、天夏的莹白、神汉的赤红……

妖清的铁骑踏过草原,大夏的礼器陈列宗庙,天夏的农桑遍布田野,神汉的旌旗插遍疆土。

四朝气运天柱,足以支撑任何一位大能突破天仙境界。

换作旁人,怕是早已迫不及待。

可卢云却只是静静望着。

眸底没有半分贪念,只有对自身道途的清醒认知。

“但若要重聚太一神格,成就四元一体……”

话锋一转。

卢云的紫微星光轻轻收敛。

那些沸腾的气运光柱也随之平静下来,重新化作四道彩练,悬在云海中。

“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东极青华大帝目光凝望。

青蒙光霭中映出卢云周身的异象。

一缕佛家金光、一缕幽冥玄气、一缕紫微星光。

三缕气息交织成三元之相,却在中央留着一处细微的空缺。

同时,天门远方的人道气运如潮水般涌来,想要填补那处空缺。

天门之上。

紫微星光与青蒙光霭交织。

太一灵光在中央缓缓壮大,群星仍在围绕北极星转动。

卢云似察觉到青华大帝的目光。

缓缓转过身,掌心向上一抬,一道淡金色的光卷虚影从他眉心浮现。

天宪宝卷的轮廓出现。

待宝卷展开时,书页上的符文如活过来般流转。

左边书页映着 “过去” 二字,右边书页映着 “现在”,顶端书页则隐现 “未来” 的虚影。

“这也是朕在祭出天宪宝卷,将其悬于过去时空,映照苍天大道时,所获的冥冥灵机。”

汉武帝在泰山封禅祭太一的盛景。

甘泉宫太一祠前兵祷的庄严,长安百姓供奉太一木牌的虔诚……

这些影像带着浓郁的太一信仰气息,却在某个历史节点忽然模糊。

黄天道国崛起,篡改太一信仰的时刻。

过去影像中的香火气息渐渐被黑气吞噬,百姓的虔诚面容也变得茫然。

“天宪宝卷能锚定过去、现在、未来,却无法强行扭转已生的变数。”

神格具有不可复制的锚定性。

同一条大道下的同一个权能,或许能根据参悟者的意念,可以分化出无数个神格。

毕竟,大道殊途同归一体。

但若是再晋升天仙前,错失某一条道途近似的帝君神格,可就再也没有殊途同归的机会。

“若道途有缺,纵登高位。”

“朕也愧对此身神格,愧对天庭群神的托付。”

“非是朕不愿借四朝气运突破。”

“实乃这三元神格虽强,却少了太一神格这最关键的一块。”

“天仙之道,贵在圆满。”

卢云周身的三元气息忽然凝滞,中央的空缺愈发明显,连云海中的四朝气运都似被卡住,难以靠近。

“若在晋升天仙前未能聚齐相近道途的神格,便如美玉有瑕,再难臻至完美。”

青华大帝会意,玉净瓶中飞出一缕先天清气,在虚空中演化万物生灭:

“所以陛下让蓬莱四仙扶大魏龙庭、扩张人道实力,实则是要借人间信仰,重聚太一神格?”

卢云目送九灵元圣化作流光没入下界。

眼底深处掠过凝重。

广袖轻拂,将周天星辉尽数敛入袖中,终是未再言语。

东极青华大帝静坐九色莲台。

玉净瓶中一泓清水无风自动。

水波荡漾间,牵起了东极青华大帝心中沉淀许久的思绪。

大道贵争。

四字自道心深处浮现。

如清泉洗去尘封的迷雾,往昔种种疑窦,此刻皆化作清明。

难怪,陛下会如此重视汉庭气运。

当日,天庭朝会上,陛下力排众议。

不惜在无尽深渊、梦境真界、往生妙境、玉京战场战况局势尚且不明之时,再冒进开辟汉末战场。

彼时诸位帝君虽未反对,却也暗觉此举过于冒进。

天庭本就因多线作战耗损甚巨。

为何偏要在此时开辟新战场?

直到此刻。

随着太一神格的线索渐明,东极青华大帝才将一切串联起来。

东极青华大帝心中最后一点疑惑,也因此烟消云散。

卢云用天河灯会聚拢的香火气运,加上九位帝君合力,打造出天宪宝卷这件极品先天灵宝。

锚定过去、现在、未来时空。

要的就是过去历史成定数,不可再轻易产生畸变!

“太一神格,关乎的不仅是紫微帝星的道果根基啊……”

青华大帝轻叹一声。

心念一动,玉净瓶中泛起涟漪,显化出往昔景象。

……

泰山之巅的云海比寻常更显壮阔。

层云如浪。

从东海方向涌来。

漫过十八盘的石阶,在玉皇顶下凝成一片白茫茫的瀚海。

唯有天圆地方的封禅祭坛,如孤舟般浮在云海之上!

祭坛以青石垒就,上圆下方。

圆坛象征天穹,铺着从昆仑采来的青玉石,方坛象征大地,用泰山墨玉铺底。

四角各立一根汉白玉柱。

柱身刻着上古天文图,从伏羲八卦到颛顼历,每一笔都透着岁月的厚重。

最中央的青铜大鼎里。

燃着沉水香。

烟气袅袅升起,穿过云海。

似与天际的云气连成一线。

风一吹,香韵里带着松针的清冽,漫遍整座泰山山顶。

辰时三刻。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云海传来。

汉武帝刘彻头戴十二旒天子冕冠,身着玄色十二章纹祭服,巍然立于封禅台上。

山风猎猎。

吹动他腰间的赤绶玉圭,却吹不散眉宇间的帝王威严。

文武百官分列坛下两侧。

玄色朝服的下摆整齐地垂在青玉石地面上,无人敢擅自抬头。

太常卿站在坛阶左侧。

他鬓角已染霜,却身姿挺拔,手中玉册上刻着早已拟定的封禅祭文。

司马迁捧着竹简与笔墨,立在太常卿身侧。

他们都知道。

今日之事,必将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盛典。

万千甲士沿山道肃立,一直延伸到云雾深处。

“吉时已至——”

太常卿高亢的唱礼声在山谷间回荡。

话音未落。

他手中玉册微微颤动,似与天地间的灵气相契。

天坛上摆放的青铜大鼎中的沉水香,烟气忽然变得笔直,直直冲向天际。

汉武帝缓缓迈步走上坛阶,每一步都踏得极稳。

心中浮过走马观花之景:

【自朕登基,二十有七载了。】

【初登帝位时,匈奴扰边,南越割据,朝堂之上还有窦氏余党掣肘,朕如履薄冰。】

【如今匈奴远遁漠北,南越归入版图,西南夷皆称臣,天下终得稍安。】

【今日登泰山封禅,不是为朕一己之名,是为汉家正天命,为万民求庇佑。】

走到坛心,汉武帝停下脚步。

内侍快步上前,双手捧着玉帛,低头躬身,将玉帛递到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眼神余光下。

内侍的袖口绣着小小的 “汉” 字,双手举得与肩齐平,不敢有半分僭越。

汉武帝接过玉帛,深吸一口气,心底默念:

【这缣帛上的 “承天应命”,不是史官笔下的虚言。】

【是卫青、霍去病率铁骑踏出来的,是张骞通西域闯出来的,是天下百姓耕织支撑起来的。】

【朕今日告祭皇天,便是要让天地知道,汉家有资格承此天命。】

汉武帝面向苍天深深一揖:

“朕承天命,统御四海。”

“自登基以来,平匈奴、收南越、定西南,天下稍安。”

“今登泰山,告祭皇天。”

汉武帝顿了顿,玉圭微微抬起,赤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坛下百官齐齐躬身,甲士手中长戟轻轻顿地,发出整齐的 “笃” 声,如大地的回应。

【太一之神,自文景以来便受汉家祭祀。】

【朕幼时曾听太后说,文皇帝时,因太一庇佑,关中大旱三年而无饥馑。】

【如今朕一统四海,当尊太一为汉家至上神只。】

【让后世子孙永记,汉家的江山,有太一护持,有万民支撑,不可动摇!】

汉武帝继续开口。

声音比之前更响,震得周围的云海都泛起涟漪:

“太一之神,至高无上,统御诸天,庇佑万民。”

‘自汉兴以来,食汉家香火,护汉家山河。”

“今朕在此立誓,以太一为汉家至上神只,岁岁祭祀,代代相传,永不废绝!”

话音落时。

天坛下万千臣民忽然齐齐跪下,玄色朝服与甲胄在青玉石地面上铺开,如一片深色的浪潮。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呼喊声从山底涌起。

顺着石阶向上蔓延,撞在山崖上,又反弹回来。

与云海的涛声交织在一起。

似惊雷滚过泰山。

连天坛坛心上的青铜鼎都在微微颤动,香灰簌簌落在玉帛上。

司马迁站在坛边,早已运笔如飞。

竹简铺在特制的木案上。

他握笔的手稳定如磐石,墨汁在竹简上晕开,字迹遒劲有力:

“元鼎五年,秋。”

“帝登封泰山。”

“柴祭天,望祀山川。”

“祀太一为汉家至上神,命太常寺定岁祀之礼……”

司马迁写得专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

只偶尔抬眼,目光扫过汉武帝的背影,又迅速低下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封禅细节。

就在此时,天象骤变。

原本澄澈的天空,忽然有微光从东方亮起。

那是太一星的方向。

起初只是一点微弱的莹光,似烛火在暗夜中摇曳,转瞬便骤然放大,化作一道璀璨的银辉,从天际直坠而下。

见此,汉武帝心底掀起惊涛骇浪:

【怎会如此?】

【朕虽信太一庇佑,却未敢奢望真能得神明显应!】

【这星辉,这光柱……难道真是太一在回应朕的祭祀?】

【是在认可汉家的天命?】

不过瞬息,太一星已如一轮小太阳般悬在祭坛上空。

“是太一!”

坛下有官员失声惊呼。

下意识地起身抬头。

目光死死盯着那道光柱,连朝服的下摆扫过地面都未曾察觉。

旁边的同僚赶紧拉他一把。

他才回过神,慌忙重新跪下。

却仍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望着天空,眼中满是震撼。

光柱中央,渐渐隐约现出太一神君的虚影。

汉武帝站在光柱下方,非但没有丝毫惊惧,反而面露狂喜。

心底的激动几乎要冲破胸膛:

【显圣了!真的显圣了!】

【这不是梦境,不是幻象!】

【太一神君亲降神迹,便是对朕毕生功业的最大印证,是对汉家天命的最硬支撑!】

【有太一庇佑,何惧后世有乱臣贼子?】

【何惧外夷再犯疆土?】

【汉家必将千秋万代,永镇山河!】

念及至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