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451章 可用武人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第451章 可用武人

作者:山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1:29:30

一旦云南当地的百姓对大明怨恨过深,即便派有兵卒驻扎,可他们时不时阻断粮草运输便足可让朝廷十分头疼。

对于云南当地的百姓,总不能似倭国、高丽那般,尽数屠灭吧。

而片刻沉默过后,还是李善长率先出声道。

“因不满我朝新政,分发土地数额。当地百姓再起民变,杀我军将士。”

“老臣以为,此自当严惩。”

“一来,我朝将士不能白白身死。二来,若不严惩,今后新政继续推行,当地百姓稍有不满便仍会聚众叛乱。”

“只不过老臣以为,严刑过后当以恩待。”

“既然百姓认为朝廷分发土地很是不公,那便由他们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分配。”

“自己商议?”李俨眉头微皱,有些不解道:“土地乃百姓根基,乃是百姓的命根子,如何能让他们自己商议?”

“况且当地百姓自有势大一方,势弱之人。”

“陛下推行改土归流之新策,本意便是将权贵土地分予贫苦百姓。倘若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分配,那便失了新政之本心,助长权贵做大!”

就在李俨情绪激动,当即出声之时。却见李善长似早有预料,甚至正中下怀一般嘴角微微上扬。

“韩国公是想说.....”

“不错!”

不等李俨说完,李善长颔首打断道:“正如李尚书所言,土地乃是百姓命门,乃是百姓的命根子。”

“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如何分配土地,则必有人拉帮结伙,欺压势弱百姓。”

“而如此一来,不正好揪出还未彻底肃清的土司权贵?”

“而且当地贫苦百姓见他们自己商议土地分配后,他们能得到的土地比我朝为其分配时得到的更少,他们自然愈发不满, 也愈发归心我朝。”

闻言至此,李俨这才明白李善长这法子的高明之处。

老家伙哪里是真的想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划分。

李善长这老家伙分明就是要找个由头,不仅趁机肃清还未揪出来的土司权贵,更是踩着这些土司权贵的脑袋,收拢当地百姓的民心。

要知道!

先前有民变之事,必是有人从中作梗。

云南土司权贵势必隐藏于百姓之中。

而李善长这法子一出,不仅让当地百姓明白相较于他们追随的土司,大明对他们要更加宽容。

而且还能彻底将隐藏起来的土司权贵一网打尽。

此时众人不自觉的将李善长的法子和解缙方才所言之法作对比,甚至不需多想,二人之法高下立判。

解缙虽说严刑镇压,可狠辣严苛只在表面。对大明收拢当地云南,对接下来的安南战事没有半分鄙夷。

而李善长所言之法却狠在骨子里。

不仅肃清了隐藏起来的土司权贵,更是收拢了当地百姓的民心。

到时候运送粮草的队伍路经云南,当地百姓非但不会从中作梗,聚众生乱。甚至还会协助运粮队伍,为前线将士助力。

“诸位大人以为老朽所言,可有补充?”

“韩国公所言甚是妥当。”

“的确高明,的确可行。”

众人嘴上一个劲儿的附和,可心里都清楚李善长这是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只不过李善长方才说的法子已然很是高明,他们再想补充也是不能。

片刻过后。

见众人迟迟没有人出声提议。

李善长深吸口气,继续说道:“再有!”

“便是恩待班老等偏远部族!”

“相较于云南当地的百姓,偏远部族对我朝廷素来敬仰,民心归附。”

“老臣以为,当恩待偏远部族的百姓,给予他们恩待。”

“如此云南当地的寻常百姓见状,自然摒弃他们的土司,转而忠心效忠朝廷。”

“确为老成谋国之言。”待李善长说完,朱标缓缓点了点头。

“传令马虎,依韩国公所言行事。”

语罢,朱标似想到什么,转而继续道:“梁国公为吐蕃安定,为朝廷分忧,请命亲自驻守吐蕃。”

“然朕却不想让安南战场损失梁国公这员猛将,况且其麾下先锋营乃攻坚锐军,于安南平原之战自有大用。”

“诸位以为,当派哪位将军代替梁国公,坐镇吐蕃?”

待朱标声音落下,在场众人相互对视数秒后,脸上都多了几分疑惑。

如今军中诸将多领兵在外,朝中也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信国公汤和。

且不说定下征西之策时,朱标便命二人留京驻守,当下吐蕃战事已平,只是提防民变自然不可能派遣这二位前去。

单就说驻守吐蕃这事,在武将看来原本就不是什么好差事。

任谁都知道保境安民永远比不上开疆拓土之功,当下军中武将自然更愿前往安南与徐达大军会合,征讨安南一国。而不是领军驻守在吐蕃,提防民变。

更不需说李景隆、汤和二人在军中的威望本就胜过蓝玉,自然不可能让他们代替蓝玉驻守吐蕃。

最让众人心中疑惑的,到底还是军武之事多需问询武人,要么便是朱标这位皇帝亲自定夺。

此时在场众人除常茂以外皆是文臣,按理说就派遣何人代替蓝玉驻守吐蕃,朱标不该问询他们才是。

“常茂?”

待目光看到常茂的瞬间,李善长斟酌片刻,试探性说道:“派遣郑国公代替蓝玉,是否可行?”

听到李善长这话,朱标甚至都还未开口,詹同、李俨等人心中便很是认同。

常茂乃蓝玉晚辈,虽同属国公,可派他前去代替蓝玉驻守吐蕃,自然最合适不过。

再者,在场众人都知道朱标有心削弱锦衣卫。

如今常茂总领锦衣卫,派他前往吐蕃自然有利于接下来削弱锦衣卫之事。

“末将愿往!”

也是听到李善长这话,角落站着的常茂当即出声。

“末将愿带兵前往吐蕃,换舅父奔赴安南战场。”

“陛下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随着常茂单膝跪拜,郑重请命。

朱标斟酌片刻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如今你总领锦衣卫,朝中尚有大事,朕自是不能派你前往吐蕃。”

“可.....”

没有给常茂再次开口的机会,朱标再次看向李善长等人,重复问道:“非朕格外恩待蓝玉,乃是其先锋营于安南战场还有大用。”

“诸卿以为眼下当派遣何人前往吐蕃,代替蓝玉驻守吐蕃?”

一时间,众人再次陷入沉默。

常茂都不合适,那他们实在想不出此时军中还有谁能担当此任。

毕竟在朝廷的计划中,改土归流之下吐蕃至少是一个行省。没有爵位、威望不足、官阶不够的将官自然不能作为封疆大吏。

更何况吐蕃刚刚收服,民心尚未归附。选派官员势必要忠心耿耿才行。

“太上皇吗?”李善长心中暗暗想道。

难不成是老朱技痒难耐,想要领兵?

这个念头刚起,李善长很快便否认了这个想法。

倘若真是老朱有意领兵,那此时也应当在场。

“常升?”李善长立即出声道。

“老臣以为,开平王之子,郑国公之弟,龙虎将军常升可担此重任!”

当看到朱标眸中闪过一抹喜色,李善长愈发确定心中所想,紧跟着道:“微臣以为常升将军必能担此重任。”

“自去年起,常升将军受命驻扎北平。朝廷分草原为三省之时,常升将军出力许多。”

“常升将军有安抚草原百姓的经验,前往吐蕃安抚百姓,在合适不过了。”

“诸卿以为呢?”

待李善长说完,朱标倒是没有立即表态,反而看向在场的詹同、李俨等人问道。

而明白朱标的意思,众人自然齐声附和,皆以为常升最为合适。

见状,朱标这才下令道。

“传令北平,命常升即刻前往吐蕃,替换梁国公驻守吐蕃。”

“命梁国公率领先锋营支援安南战场,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

待诸事落罢,朱标便也示意众人离去。

今日之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标早就盘算好让拔擢常升,之所以没有上来明说,也是因皇后常氏的缘故,避免任人唯亲之嫌。

自然!

除常茂以外,李善长等人没有一个认为朱标如此乃是多此一举。

毕竟无论是爵位、官阶,还是与蓝玉的私人交情。

当今派遣常升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而且朱标暗示他们率先说出常升的名字,也是无可厚非。

虽说举贤不避亲,可朱标身为帝王,声名却也极其重要。

不多时,待走出皇宫铁铉刚要返回御史台衙门,而詹同却顺势上前出声道。

“铁中丞,陛下命你我二人挑选新设官职的官员。”

“老夫同你到御史台仔细商议。”

“嗯.....”铁铉一时有些茫然的看向詹同。

“官员名录、履历文书皆在吏部,该下官前往吏部衙门才是。”

闻听此言,詹同笑着摇了摇头便同铁铉一并走上了马车。

“铁中丞有所不知,此时吏部衙门必被一众官员堵的水泄不通。”

“在朝官员亦或到京的地方官员,还有正在国子监待职的士子,哪一个不想上任这些新设的官职,哪个不想得陛下信重,加官进爵?”

詹同被官场浸润多年,自然深知官场的所有门道。

就眼下来说,想要得天子垂青,得天家信重,自是有两条捷径。

其一便是前往吐蕃、云南这般偏远之地,推行朱标设下的新政。

其二便是走马上任这些朝廷新设的官职,以朱标对三司、廉洁署衙还有国子监的重视程度,但凡担任新设官职必能在朝堂崭露头角。

而相比于前去偏远之地,这些个新设的官职在百官眼中自然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至于各个官员的履历文书,派人取来送至国子监便是。”

待詹同说完,铁铉点了点头便也没有继续多言。

和詹同猜测相同,此时吏部衙门前,一众官员也似先前沈四平等人那般,手中拿着文书,借公事为由打听新设官职的任命情况。

可朝会散去都有两个时辰,左右仍不见詹同的影子。

“詹尚书这是被陛下留在宫中用膳了?”

礼部侍郎孙平志疑惑出声。

待被吏部官员请至耳房等候,孙平志终是忍不住,冲屋内几人当即说道。

“诸位,咱敲锣的不瞒打鼓的。”

“此次我等虽借公事为由,可想的却都是能改任新设官职。趁詹尚书还未回来,我等不如暂且商议出个章程,省的之后你我私下先争抢起来。”

孙平志很清楚,为了改任至新设的官位上。众人相互攻伐,上书弹劾,拆对方的墙角再寻常不过了。

与其他们自己争破脑袋最后落得一场空,倒不如当下先商议出个章程出来。

“孙侍郎有何高见,不防直说。”兵部员外郎赵晨抿了口茶,淡淡出声。

“那便依据你我现有官职高低来定.....”

“呵~”

孙平志话刚出口,一旁的赵晨表情轻蔑,很是不屑的笑出了声。

“孙侍郎果然高明。”

“就在场诸位而言,侍郎官职最高,那不如我等皆听侍郎大人安排如何?”

“那你说该当如何!”孙平志同样不屑问道。

而听到他这话,赵晨面色不变,沉沉说道:

“今日朝会陛下圣谕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新设官职的官员任命,无论品阶、不论出身。”

“侍郎大人说什么依照官阶来定,下官不敢认同。”

“那员外郎以为呢?”孙平志不耐烦问道。

“依下官说,我等无论如何商议都是无济于事。”

“新设官职受陛下器重,不只我等紧盯,地方官员、国子监士子皆翘首以盼。”

“你我现在即便商议出个章程又能如何?”

“还是说侍郎大人能保证詹尚书会按你的意思,分派官员?”

当众被赵晨驳了面子,孙平志脸上自然有些挂不住。

哪怕细细琢磨下来,他也觉得赵晨所言有理,可嘴上依旧不愿服输道。

“倘若你我等人仍先行商议。”

“待到赵员外郎被任神机坊通案,保不齐有人会弹劾员外郎曾过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