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 第441章 选派官员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第441章 选派官员

作者:山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1:29:30

是日夜间。

因康仁等人的缘故,昌华城中的吐蕃百姓发生民变,打开城门。

当看到明军浩荡,进入城池。原本还欲镇压民乱的守城兵卒,此刻立即放下武器,纷纷投降大明。

当天夜里,蓝玉带着蓝守义便也赶到昌华城中。

刚一进城蓝守义便向百姓询问康仁等人的踪迹,得知他们傍晚便已离开昌华城,朝更西面的东蒲城赶去。

蓝守义作势便寻来马匹准备前去追赶。

“守义,你这是做什么?”看到蓝守义似很是在意康仁等人,一旁的蓝守忠心下不解,当即出声询问。

“康仁等人一过,昌华城百姓便起民变,我军便也入城。”

“东蒲城的守军即便是傻子,他们也能看出康仁这行人乃我军内应。”

蓝守义心中也是暗骂康仁等人痴傻不知军武。

竟约定今日为民变之日。

哪怕他们离开四五日后,也比约定今日要好的多。

就在蓝守义说完,打算骑马追赶康仁一行之时。

蓝玉此时却出声阻止道:“康仁一行已是下定决心。”

“可是义父.....”

“他们既能如此,便也想好应对之法。毕竟余下还有十一城!”

被蓝玉这么一说,蓝守义虽是担忧却也最终作罢。

与此同时。

看到城中仍有骚乱,蓝玉快步走到傅有德跟前。

“我军现已入城,为何这些百姓仍有骚乱?”

“自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看了眼不远处许多百姓正对一名吐蕃官员拳打脚踢,傅有德语调玩味,缓缓说道:“如今这些百姓有我军作为依仗,先前所受屈辱,心中积压的怨气自然要好好舒展一番。”

“当下自然是伸冤报仇了!”

“话虽如此.....”

“如此最好!”不等蓝玉开口,傅有德当即笑道。

“难不成你蓝玉要开衙门,将那些吐蕃官员一个个带上公堂,让城中百姓伸冤?”

“左右都是给这些吐蕃百姓做主的权利,倒不如让他们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待傅有德说完,蓝玉沉吟数秒,旋即也笑着点了点头。

蓝玉曾听朱标说完,地方主官但凡在任上稍有作为,甚至都不需爱民如子,体恤百姓。

当地百姓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好官。

但凡地方主官还算说得过去,自然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

似眼前这般。

明军刚刚入城,城中百姓便一刻都不愿多等,直接便去找当地主官报仇雪恨。

不用想都知道先前那些个吐蕃官员欺压百姓是何等惨无人道。

如此也好。

百姓自己动手,还真省的他们麻烦。

“吩咐下去!”

“城中百姓不得相互厮打,违令者斩。”

“告诉城中百姓,吐蕃官员可自行处置,可若与其他百姓之间互有纠纷,今夜不可厮打。”

听到蓝玉这话,傅有德想了片刻,旋即有些意外的看向蓝玉。

如此下令,自然是防止曾经欺压过百姓的小吏趁乱将苦主百姓斩杀,好消除罪过。

而且百姓之间不准厮打,也是防止民乱升级。

傅有德当真没想到,印象中那个抽刀嘶吼、骂娘杀贼的莽夫蓝玉,如今竟能如此内敛。

“颍川侯,军中选一将官率领一队人马前往东蒲城外。”

“待城中百姓民变后,趁机入城。”

“不需大军前往?”傅有德有些疑惑问道。

“不必了。”

蓝玉应了一声,转而道:“休整几日后,你便同谢成赶往西南,与魏国公会和吧。”

此言一出,傅有德肉眼可见的来了精神。

“眼下便要前往西南?”

“正是。”

“吐蕃已无事,不需大军继续驻扎。”

“我等出兵已有半年,想来魏国公也已安定云南土司,正朝安南用兵。”

“当下你同谢成尽早前往,也能为征讨安南出一份力。”

“嗯!”傅有德重重颔首,刚准备离开将此消息告诉谢成以及军中将士,可紧接着却好像想到了什么,猛的转头看向蓝玉道。

“那你呢?”

“你不随军一同前往西南?”

“吐蕃尚需留兵驻守。”蓝玉语调平缓,随意应道。

可听到这话,傅有德却赶忙看向蓝玉道:“你蓝玉不愿前往西南?”

“让那池广平留守吐蕃便是,你又何必亲自驻守?”

“左不过在军中选一将官朱驻扎在此,以防生变就是。”

听傅有德说完,蓝玉苦笑一声,微微摇头道。

“推行改土归流之新政,仍需有人坐镇,驻扎吐蕃的人选只能是你我三人中的一个。”

“怎么?颍川侯这是不愿前往西南,打算驻扎在吐蕃?”

“倘若如此,那我便吩咐麾下将士休整,择日动身。”

“那倒不必!”

知道蓝玉是不想儿女情长,啰嗦许多。

傅有德应了一声,便也不再多言,转身便朝城外走去。

实际上,蓝玉最初是想命谢成留在吐蕃,毕竟她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晋王朱棡,还层皇亲的身份,驻扎吐蕃不会有割据之嫌。

可那日看谢成急不可耐想要奔赴西南战场,蓝玉随即便也隐了这份心思。

而且蓝玉也是清楚,朱标有意将云南,甚至即将攻下的安南国境一并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而改土归流在吐蕃推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朱标是否能将此策推行至安南。

所以!

他蓝玉便也甘愿放弃在安南战场建功立业,留在吐蕃境内好生推行改土归流之策。

与此同时。

吐蕃奏疏经历半月,快马传至京城。

“梁国公实乃我朝肱骨!”

朝会之上,待看到吐蕃奏报后,朱标毫不掩饰,直接当着百官的面出声赞道。

“库伦雪山,高绝奇险。”

“梁国公率三千将士翻越此山,并以三千将士拿下吐蕃王城。”

“甚至发动城中吐蕃百姓,一同抵御城外十万吐蕃敌军,近以全歼!”

“传朕旨意!”

朱标提高音量,朗声说道:“擢,加封蓝玉太子少师,增禄五百石!”

伴随朱标声音落下,殿内一众文臣齐声称颂圣明,可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即便太子少师并非直接传授太子学问的老师。

三师三少也多是朝廷赏赐有功之臣的恩赏。

可说到底,三师三少多是赏赐文臣,赏赐武将则最常用荣禄大夫。

如今朱标为赏赐蓝玉,直接加封太子少师,此举在一众文臣看来自然也就成了一种信号。

“征西大军先取大捷,三军将士皆当重赏。”

“只是当务之急还是应梁国公所请,派遣官员前往吐蕃。”

将吐蕃军报传示百官后,朱标语调温和看向下方一众文臣。

“改土归流需百余名官员前往西藩,诸卿可有愿往者?”

随着朱标声音落下,大殿之上一片沉寂。

哪怕知道无人应声或许会触怒朱标,可在场的文官却没有一个愿意远赴千里,前往吐蕃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毕竟在朝中官员看来,吐蕃地处偏远又刚刚收服。

即便他们没有死在就任途中,但凡吐蕃发生兵祸,他们也是个九死一生。

况且!

整个大明朝的官员哪个不想留任京师,京官平白无故都能比地方官员高上三级。

如今让他们舍弃朝中官职前往吐蕃,在场官员自然没有一个愿意。

“启禀陛下,微臣愿往!”

正当朝中官员一片沉寂之时,李景隆当即出班,朗声启奏。

朱标见状略有不悦的逐一扫视在场群臣。

“景隆为国之心可表。”

“然你资历不足,难当此重任。”

“诸卿可有意前往吐蕃,助梁国公推行新政?”

又是数秒沉默,朱标也懒得发问转而冲詹同道。

“詹尚书。”

“微臣愿往!”

听到朱标提及自己的瞬间,詹同想都没想,直接出声答应道。

见此情形,朱标脸色好看了些,不过却缓缓说道。

“并非令詹卿前往吐蕃,吏部尚需詹卿主持,吐蕃虽重,重不过我朝吏制。”

“詹卿身为吏部尚书,当为朕分忧。”

“吏部拟出三十名官员前往吐蕃,明日朝会呈上来。”

“嗯....”

“微臣领命!”

百官无奏,朱标示意退朝。

只不过!

待朱标于百官跪拜声中,走入后殿。

殿内一众群臣心中却是百感交集,有几个沉不住气的甚至有意无意朝詹同那边凑。

反观詹同。

当看到越来越多官员朝自己这边聚拢,詹同只当没事人般。还不等那些官员开口,他便率先拱手示意后,径直朝殿外走去。

实话说,朱标让他拟定前往吐蕃治政的官员名单,这还不如直接让他前往吐蕃。

就凭方才殿上百官的反应不难看出。

当下百官没人认为前往吐蕃治政乃是机遇,在场官员也只当这是个有去无回的买卖。

所以拟定何人前往,自然也是麻烦事一堆。

该选谁去,不该选谁。

虽说他詹同手上有圣旨,被选官员不得抗命,但却也会在心中记恨他詹同。

而且一旦有被选官员心中不忿,或寻找借口,推辞不去。甚至是明日撕破脸皮,诬陷他詹同以公谋私。

詹同虽明白以朱标的圣明断然不会因此治罪吏部,可办事不利的罪名却还是有的。

所以当下百官人人自危,生怕被选定前往吐蕃。而詹徽也有些两难,不好轻易决断。

吏部衙门。

因朝会给吏部分了差事,此时晨班吏部官员无一缺席,纷纷到场。

看着十几名吏部同僚,詹同清了清嗓子,正色说道。

“今梁国公率兵拿下吐蕃,乃我朝幸事。”

“然选调官员前往吐蕃推行新政,更是重中之重。倘若所选官员不能胜任,引的吐蕃百姓心有怨言,那便是我吏部失职,使将士沙场浴血成为徒劳。”

“所以当下,选定官员当有能担重任者!”

“更何况吐蕃新定,派往官员乃治政主要,也属封疆大吏,所以诸位同僚选定官员之时当慎之又慎。”

伴随詹同声音落下,在场一众官员纷纷应声。

能在吏部当差的自然都是聪明人。

众人也明白詹同是在告诉他们,三十位官员名单中,需挑选几名为官中正,能堪大任的官员领头。

这也就是说剩下的二十多名官员则不需如此,选择在任上不甚勤勉之人即可。

加之半年前朝廷曾惩治过懒政懈怠的官员,那这二十多名官员自然要从懒政官员之中挑选。

基本调子定下以后,众人便也开始翻阅吏部存档,挑选官员。

与此同时。

听到吏部衙门外传来一阵嘈杂,詹同大步走至院中出声问道。

“门外因何喧哗?”

“回大人,各部官员都有前来,说有公事.....”

“哪来那么多公事偏要今日来定!”

詹同面色一沉,大步便朝门外走去。

“明日吏部便要将前往吐蕃的官员名单上呈陛下,我吏部今日当以此事为重。”

“各部公事,明日朝会散后再行处置。”

“嗯.....”

听到詹同这话,原本还想拿着假拖公事为借口,打算前来试探口风的一众官员,此时表情很是尴尬的相互对视。

可就这么无功而返,他们也有些不太甘愿。

片刻沉默过后,礼部从知沈四平率先出声道:“敢问尚书大人,前往西藩的官员选定当以何标准?”

“无可奉告!”詹同面色微沉,直接回绝。

然而即便詹同如此说,可在场这些官员却都不愿买账。

“尚书大人有所不知。”沈四平表情略显为难,忙继续道:“家母昨夜病倒,急需在下照顾。”

“倘若在下被征调前往吐蕃,怕是家中老母无人照顾,唯死路一条。”

“想我朝以孝治天下,陛下又极重孝悌人伦。故而敢请尚书开恩,容下官留京侍奉老母。”

看着沈四平言辞恳切,甚至眼眶之中还带着几分泪花。

詹同也没多想,默默颔首道:“沈大人陈请,本官已知。”

也是在詹同声音落下的瞬间,那沈四平如蒙大赦般,下意识松了口气。

可也是听到詹同松口,在场百官纷纷出声道。

“詹尚书,下官犬子昨夜偶得风寒.....”

“下官叔父三日后大婚。”

“学生乡里老师半月后乔迁喜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