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253章 井底之蛙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第253章 井底之蛙

作者:青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9 22:45:55

“请太子殿下收回此言……!”

朱翊钧有些慌张,却并不畏怯,就那么注视着满朝大臣。

奉天殿上,群臣自然不敢高昂头颅与太子对视,却可以无限重复……

一遍,一遍,又一遍……

朱载坖不愠不喜,亦不阻拦。

群臣的愤懑之声在大殿回响,于耳畔回荡,朱翊钧却是一点点平静下来,就连不多的慌张也渐渐消弭,愈发平静……

半晌,

群臣停下,齐齐下跪,大殿重新恢复平静。

以无声对抗无声!

朱翊钧却是开了口:“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们这些个饱读诗书之人,是怎么读的圣贤书?”

群臣都惊呆了。

别说一个年幼的太子,就是皇帝也从未如此全方位的斥责过所有大臣。

可太子……

就这么骂了。

而且骂的相当果断,相当随意,全然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太子殿下如此说,不怕寒了臣等的赤诚之心?”

“臣等一心为国,殿下怎可如此?”

……

大殿喧哗起来,比之刚才还要热烈。

朱翊钧却是愈发平静了。

“肃静!肃静!!”站殿太监尖着嗓子喊道,“奉天殿上,皇上面前,不可喧哗无礼!”

站殿太监尖声道:“请诸位大人莫要君前失仪!”

好一会儿,奉天殿的喧嚣才平息下来,不过,群臣之中无一人服气……

“太子殿下,臣有一言。”群臣中,礼部尚书出言。

“说!”

礼部尚书淡淡道:“殿下拿我大明与宋对比,置列祖列宗何地?我大明得以有今日,是列祖列宗共同努力的结果,列祖列宗不辞辛劳,正是为了大明超越历朝历代,莫说宋都算不上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便是汉唐……又如何?”

户部尚书紧跟着出言:“殿下如此,是为不孝,故此,臣等请殿下收回此言!”

“呵呵,就知道,我就知道……”朱翊钧呵呵道,“我就知道扯来扯去,定会扯到列祖列宗头上……”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淡然道:“孤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大明皇帝……论忠,尔等谁敢说比孤还忠于大明?”

“让孤收回?呵呵,你们可真敢说啊。”

朱翊钧嗤笑道,“张口闭口,列祖列宗,张口闭口,忠义仁孝……实则,不过是你们制衡帝王,标榜自己的手段罢了……龌龊!”

群臣再次震惊,震惊中夹杂着狂怒——你还不是皇帝呢,就算你是皇帝,你又怎可如此对你的大臣,岂不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群臣震怒。

不过也都明白,再跟这个上头的年幼太子掰扯,也是白扯,且即便赢了,也不光彩,更无收获。

于是,将矛头转移至皇帝。

“皇上以为殿下此言……然否?”礼部尚书率先发难。

朱载坖微微一笑,不疾不徐的说:“一粒芝麻大的事儿,何至于此?”

“可是皇上,殿下如此说,置列祖列宗何地?”

“列祖列宗没那么闲,列祖列宗也没那么小气。”朱载坖淡淡道,“太子至纯至孝,诸卿忠君为国,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只是理念不合罢了。”

顿了顿,“太子出关年余,对国之大事还不算熟悉,诸卿当多多接触太子,与之阐述各自负责的具体事务,以便太子快速成长……”

“何为国本?国之根本也!”

朱载坖平静道,“储君是社稷的未来,亦是万民的未来,诸卿当有耐心才是!”

言罢,也不给群臣辩驳的机会,直接道:

“朕近两日身子疲乏,今日早朝就到这里吧,诸位爱卿若有奏,留折待阅!”

站殿太监当即一扬拂尘,尖声喊道:“散朝~~~”

父子二人从容而去,只留满朝大臣面面相觑……

群臣寂静片刻,再次炸锅……

最终,压力层层流转,给到内阁二人。

“李大学士、高大学士,今日太子之言行,皇上之纵容,实过分了些,两位大学士在其位,当敢言才是……!”

一群人叽叽喳喳。

李春芳、高拱本就有此意,见状,自是当仁不让!

~

乾清宫。

“翊钧,你可知群臣何以如此?”朱载坖考教道。

朱翊钧点点头:“儿臣明白。是想以势压我,好彰显他们的高明,一计不成,便又拿列祖列宗做文章,实则目的只有一个,于儿臣心中种下一颗听言纳谏的种子。”

“想的还挺多……”朱载坖愈发欣慰,随即又道,“错倒是不错,不过你想的有些远了,你毕竟还年幼,父皇也还不老,且群臣并不知道内情,如此理解是否过于偏颇呢?”

朱翊钧蹙眉想了想,认可了父皇的说法,虚心求教:“请父皇示下。”

朱载坖呼了口气,道:“群臣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只有一个——你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亦或说,你没把他们当自己人。”

“啊?这……”朱翊钧困惑道,“儿臣不太明白父皇的意思。”

“我问你,京官何以高人一等?”

“因为身在权力中枢……啊,我知道了,因为离皇帝近。”

“不错!”朱载坖赞道,“虽然眼下的大明正处在飞速跃迁的时代,可就当下而言,皇权至上依旧深入人心,群臣身在权力中枢,又距皇帝近,自然会站在朝廷的立场,同时也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为出发点。”

“朝廷的财政问题,已经瞒不住了,至少阁部诸多大员都已知晓,如此接二连三的花费,朝廷财政又如此艰难,他们当然有理由反对。”

“这一来呢,如此,合父皇的心意,毕竟,国帑实在不富裕;这二来呢,如果国帑连卯粮都告罄了,京官也会跟着遭罪。”

朱载坖说道:“基于此,这许多年来,朝廷虽然开支巨大,可每一笔开支都是抠抠搜搜,都是皇帝与京中大员齐心协力去攻克难题——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

朱翊钧愕然。

这个角度是他没有想过的。

朱载坖继续道:“你与永青侯去关外,去见了胡宗宪、俞大猷,你当也看到了他们艰难吧?”

朱翊钧不禁回忆起,之前在胡宗宪的总督府时,李先生与胡俞二人喝酒时,俞大猷借酒大骂高拱不是东西的场景……

“明白了?”

“儿臣明白了。”

“所以啊,群臣的愤怒是有理由的。”朱载坖轻轻叹息,“你可以说他们有私心,可他们的私心与皇帝的私心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为了皇帝着想。”

“站在群臣的立场上,国家财政艰难,劝阻缩小财政开支,是为忠君为国。”

“而且,只要皇帝点点头,他们就能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堵戚继光的嘴,让戚继光挑不出理儿来……”

朱载坖轻笑道:“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你理解的因素——以孝道压你,于你心中种下一颗听言纳谏的种子。不过,就今日而言,这个因素占比并不大。”

朱翊钧怔然……

半晌,

“这么说……今日是儿臣不懂事了?”

朱载坖不置可否,只是说:“历朝历代,任何王朝的任何时期,都有忠臣,亦不乏奸臣,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不同朝代的不同时期,忠臣和奸臣的比例,是完全不同的……你觉得什么时期忠臣多,什么时期奸臣多。”

“这个……”朱翊钧一时被这个太过跳跃性的问题给难住了,摇摇头道,“儿臣不知。”

朱载坖微笑道:“王朝上升期,王朝鼎盛期,忠臣多;王朝衰落期,王朝末期,奸臣多。王朝有希望,忠臣就多,王朝没希望,奸臣就多。”

“而我大明,如日中天!”

“所以啊,群臣没那么好,群臣也没那么坏。”朱载坖轻轻道,“这也是永青侯离开庙堂的原因所在。”

这一番言论,是朱翊钧从未想过的,也没人这么教他。

皇爷爷教的是制衡,李先生教的是本领,至于剖析臣子……二人都未教过他。

朱翊钧讷讷半晌,由衷道:“父皇您之英明,其实不弱于皇爷爷多少。”

这两日与父皇的相处,着实让小东西大开眼界,也意识到父皇并非能力不济,相反,父皇十分的睿智英明。

朱载坖失笑摇头:“你还小,经历还少,所以你看不到你皇爷爷真正的厉害之处,也不知永青侯的恐怖之处。比如,你为何会本能的把群臣往相对坏的方面想,这是你皇爷爷潜移默化下,让你形成的观念。比如,你为何会接受它,这是永青侯潜移默化下,让你形成的观念……”

听着父皇的谆谆教诲,一向自信的朱翊钧,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

似是知他所想,朱载坖温和道:“不要妄自菲薄,你很优秀,非常的优秀。父皇能教你的不多,估计用不多久,就没东西可教你了。”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问:“父皇,儿臣有一事不解。”

“你说。”

“皇爷爷为何要让我形成把臣子往坏处想的观念?还有……李先生为何不提醒,不纠正?”

朱载坖失笑道:“唯有足够失望,还能保持热爱,才能成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