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 第82章 御书房的密信(上)

花开彼岸,晴若无殇 第82章 御书房的密信(上)

作者:小眼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9 21:23:42

这两天京畿处负责闽南路的消息传递的驿站,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运转着,从吴晴破获“阴兵借粮,火龙烧仓”开始,到破获使团陈风被杀一案,从帮北国揪出倭国内奸,到他布阵准备击杀柳生但马守,这中间的所有发生的事情,京畿处都有人详细记录下来,从京畿处专用的传递信息通道,送达京城,第一时间传递到吴道子的面前。包括每天使团的会谈内容,除了走使团正常的传递渠道传递回去,还会有一份传给京畿处,而传递给京畿处的那一份,一般都会比使团传递给宫中的要快些。

正是因为这样,吴道子才能更冷静的分析出其中的利弊,然后与陛下商议,这并不是大不敬,而是陛下默认准许的。

御书房内,南国陛下正在看着京畿处和闽南道送来的折子。

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封还未拆开了的密信。

这封密信是京畿处一同呈上来的,在送到陛下身前的时候,火漆都是完好的。

而陛下,没有打开。

陛下在等,等吴道子来。一般京畿处送来的折子,或者信件,只要是不涉及机密,都会由京畿处检查之后再呈送给陛下,一来检查纸章,墨汁,看看上面有没有隐藏的毒素。二来检查下,信件的内容,有无不当内容。

御书房书桌上的这封密信,自然是等着吴道子来拆封。一般遇到吴道子不敢拆的信件,都是先送到御书房,交由陛下定夺。

此时陛下身边的行走太监杨公公,趁着给陛下换杯热茶的间隙,轻轻的告诉陛下吴大人来了。

陛下拿起茶杯的抿了口刚端来的茶水,温度刚合适。

“啊。吴道子来了?”

那杨公公身子躬的更低了。口中说道:“是。”

“啊。让他进来吧。”陛下似乎在想事情,看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心不在焉。

“小杨子啊!”

杨公公正准备去叫吴道子进来,却听见陛下说话,又连忙的转过身来。

“这么多年了,还是你懂朕喝茶的温度。”

杨公公跪地谢恩,连忙说道:“奴才能为陛下奉茶,那是奴才几世修来的福气。”

陛下没再说话,挥了挥手。

杨公公明白,他连忙起身去叫吴道子进来。

不多时,杨公公领着吴道子进了御书房。

杨公公恭敬的陛下说道:“陛下,吴大人来了。”

吴道子跟在杨公公身后,施礼说道:“臣,吴道子,见过陛下。”

“免礼。”

陛下一个眼神,杨公公恭敬的退下。

御书房里,只有陛下和吴道子。

“晴儿…最近…很不错。”

陛下想了半天,只想到很不错这三个字。不知道为什么,吴晴足够的优秀,陛下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每当想到吴晴这么优秀居然是吴道子培养出来的。陛下就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几个儿子,没这么优秀。

“多谢陛下夸奖,臣代吴晴谢过陛下。”说着吴道子就要跪下。

陛下见状说道:“免了吧。”

“这信是你呈上来的,那就你来打开。”说罢陛下示意吴道子上前自己拿信。

这本是大不敬之罪,陛下让接过的东西,都必须由陛下当值的执笔太监呈送。可如今御书房内只有陛下和吴道子,所以只能由吴道子自己拿。

吴道子拿过陛下书桌上的信,拆开火漆,从信封中将信拿出,递给陛下。

陛下也不接。只是说了一句“念。”

陛下似乎有些乏了,微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

吴道子低头看了信的内容,片刻之后,缓缓抬头。

“臣…不敢…”

陛下缓缓睁开眼睛。本想接过信件,可是想了想说道:“念,朕恕你无罪。”

“是。”

吴道子便将信上的内容念了出来。

“常坤,货物尽快出售,收现银,不收银票,不日柳生家族将会有人与你接洽,生意上的事,互相合作。另现银还是送到老地方。会有专人处理此事。”

念完后,吴道子将信合上。

陛下看着吴道子问道:“落款呢?”

一般信都有落款,而落款几乎都是写信人的姓名,或者称呼。

“没有落款,只有一枚方印。”

“方印?是谁的印章。”

“这…”吴道子有些吞吞吐吐。

“吴道子,今天可不像你,还有什么能让你如此为难的。说,朕什么没见过。”

其实陛下嘴上这样说,心里想的却是这些事情,莫非是那两个小子你争我夺闹出来的。

那两个小子,自然是太子和四皇子。

吴道子知道,自己的戏份差不多了,于是便说道:“回陛下,落款的印章上刻着…蕙质兰心。”

陛下的眼里出现了不一样的神采。

蕙质兰心,这方印章,是当今陛下还是太子之际,在大婚之前,亲自刻制送给那时候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

“有可能是…栽赃嫁祸。”见陛下不说话。吴道子先说道。

陛下伸出手,吴道子很自然的将那封信,交到陛下手中。然后退到一旁。

御书房,是陛下专门和诸位大臣议事,批阅奏折,或者翻阅书籍专用的地方,向来采光极好。

可就是在如此好的采光之下,陛下还是移动到了阳光最好的地方,将信举过头顶,让柔和又耀眼的阳光,透过信纸。

对于皇后的字,陛下自然熟悉无比,从南国前任国君还是太子的时候,咱们的这位陛下就与现在的皇后同在宫中学习,所以对她的字迹甚是了解,只不过,陛下看的这么仔细,并非是在看这封信的字迹,而是这印章。

这印章印在纸上的有缺了一角的痕迹,所以这印章是真的。

之所以缺了一角是是因为太子年幼之时贪玩,不小心将这枚印章摔落在地上,磕出了一个缺口。不过我觉得是陛下在大婚之前送给皇后的,所以皇后异常的珍惜,就算磕碰了角也要放在身边,并作为日常的专用签章。

陛下从御书房的桌上找到了之前皇后的签章,在对着这封信对比,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只能说丝毫不差。

“吴道子,你怎么看。”

陛下并没有问吴道子怎么看这封信,而就是单单的问怎么看。

陛下不说怎么看这封信,那吴道子就不能主动提这封信的事。

陛下在怀疑,但是这怀疑有可能是皇后,也有可能是其他人,更有可能是京畿处,或者准确的说是吴道子。

而这个时候问吴道子怎么看,实际上是一种试探。

“陛下臣觉得,军械军粮一案中,朝中有人牵扯进其中,已是事实,目前我们应该查明,这朝中是否还有人牵扯进入其中。”

陛下看了吴道子一眼。

“继续说”

吴道子听命继续说着。

“臣以为,吴晴从闽南查到的一切,足以说明,这军械军粮一案中,京中必然存在幕后主使,如若不查,恐伤国之根本。”

“这是你京畿处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出了这等事,可是你京畿处的失职。不过好在,吴晴干的不错,他又是京畿处同知,就当功过相抵了。不过这接下来的,你可要好好的去查。”

“臣,遵旨。”吴道子领命。

陛下又坐回了书桌上的座椅上。随手将信往桌上一丢。

“这信,从吴晴发回的处报来看,并未找到。而且那个柳生但马守为了这封信,还杀了那个叫毛孩的灭口。而朕看到的这一封,又是怎么回事。”

来了,陛下终于问了。吴道子一直在等着陛下问着这个问题。

“回陛下的话,是那毛孩说谎了,在军营死的那个主簿,之所以死,并不仅仅是他知道了常坤贩卖军械,军粮的事实,他在之前便取得了这封信,在他死之前,从闽南寄了回来,臣看到这封印的火漆的手法,以及信封的材质,便知道这封信不简单,于是便未打开,直到吴晴在闽南传出了密信的事情,我才觉得这信应该和此案有关,这才呈与陛下。”

这番回答看似合情合理,至于信不信,那就不得而知了。

“退下吧。朕乏了。”

吴道子行礼退下。

“等等。”

吴道子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你说这封信。是真是假。”

吴道子故意的愣了楞神,然后说道:“臣,不知。”

“你不是不知,而是不敢说,吴道子啊,吴道子,这么多年,你别的没学会,倒是朝中这些隔岸观火,明哲保身用的挺娴熟。”

“臣,有罪。”

吴道子的模样,多少有些故意为之,这模样,倒是让陛下觉得有些好笑。

陛下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吴道子施礼离开。

陛下看着桌上的那封信,又看了看吴道子离开的背影。

“来人。”

随着陛下低声说出的两个字。杨公公马上便从屋外匆匆走进,虽然脚步匆匆但是却没发出任何声响,御书房行走,最在乎的便是这些细节。

“刚才你在外面都听见了?”

陛下如此轻声的喊着来人,杨公公都能马上进来,听到陛下与吴道子的对话,也是情理之中。

杨公公倒也是不慌不乱。

“回陛下,奴才是陛下的奴才,只能听的见陛下的吩咐。”

陛下哼了一声。

“你倒是会讨好朕。”

杨公公躬着的身子更低了。

“你怎么看吴道子。”

陛下冷不丁的这么一问,倒是让杨公公有些心头一紧。

“回陛下,奴才是宦官,宦官不得干政。”

“说吧,朕只是问你对他个人的看法,不涉及朝政。”

“是…”

“杨公公微微思考片刻说道:“吴大人,鞠躬尽瘁,忠君爱国,是国之栋梁。”

陛下拿起手边的茶,抿了一口,眉头微皱。

杨公公心里一惊,他不知道是否说错了话。但是好在在陛下身边多年,凭借的就是他的反应能力。于是他小心翼翼的说着:“陛下。茶凉了,奴才给您换杯热的。”

陛下没有说话,任由杨公公给他换了杯热茶。

等杨公公将茶重新放在陛下面前时。陛下已经将信重新装在信封里。递给杨公公。

“将这封信,送去给太子。”

“是陛下。”

杨公公将信收好,转身告辞,离开了御书房。在这春暖花开的气候里,温暖的御书房,竟让他汗流浃背。

等杨公公走后,陛下站起身,推开御书房的窗户,一阵微风从窗外吹来,屋内屋外的温差,让他冷不禁的打了个寒颤,也驱散了些许困意。

站在窗外放眼望去,看着御书房的花花草草,不禁想到一个故去之人的面容,她最喜欢这些花花草草了。

“忠君爱国,蕙质兰心。”

陛下口中低声说出这两句话。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陛下转身离开,走出御书房。

一旁当值的太监连忙问道:“陛下要外出?是否准备銮驾?”

“去静阁。”

“是。”一旁的奴才赶忙前去准备。

静阁不在皇宫,在距离皇宫处不远的汤山脚下,原本这里是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用来读书的地方,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后来只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这里风景真好,要是能在这一直待着也不错。于是这里就改建成了一处别院。虽然现在这里人去楼空。但是仍然有士兵把守。屋内陈设更是一尘不染。

陛下站在静阁中风景最好的屋内。对着墙上的一幅画像,久久凝视。

“他现在很出色。”陛下似乎在对着画像中的女人说着,又像是喃喃自语。

“你的义兄将他照顾的很好,也教的很好。他还是像你多一些。等过段时间他回来了,找个机会,让他来见见你。”

慈宁宫中太后正独自在礼佛。

有内卫来报。冲着太后的贴身丫鬟苏菲耳语了几句。便退下。

苏菲轻轻的走到太后的一旁细声的对太后说。

“禀太后,陛下去了静阁。”

太后两鬓斑白。手敲木鱼,口中诵经,并没有因为听到这件事而扰乱她木鱼的节奏。

只是停止了诵经并淡淡的说句:“知道了。”

又过了片刻,太后手中木鱼戛然而止。

苏菲立即跪在太后的右侧方,将自己的手臂给太后扶着,将太后扶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