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59章 大明女侯

天光未亮,街道上的早点摊飘出白雾,冷冷清清的街道上,时不时有马车或者轿子路过。

步行的官员会在摊前买上早点,一边吃一边往皇宫赶。

重开朝会,有些官员一时没有适应,站在午门前,强忍着想要打出的哈欠,身体站的笔直。

这其中,精神充沛的御史,那如鹰隼般的眼睛,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扫描在场每一个人。

现在要是打个哈欠,站直不稳,那等下上朝就会被参上一本。

朱祁钰也差不多,不过,相对官员,他更加轻松些,来时可以在马车里调整,而且不用再外面干站着。

休沐之后的朝会自然是要率先汇报各种各样的事情。

进入奉天殿的官员,一个个打起了精神,每次唱奏都咳一声嗓子。

过年发生最多的事情,就是有人被烧死,或者是喝醉躺在室外被冻死。

京城还好些,只要不是什么犄角旮旯,就会被巡逻的人发现,而城中百姓也被普及了鞭炮走水的各种注意事项,这才让事故发生率降低了下来。

大多数事情,内阁都能处理,放到朝堂上的,就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

于谦先是提交了裁军奏折,随后开始向众人阐述裁军流程。

这可不是寻求其他人是否同意,这裁军奏折,已经通过了内阁群议,其他人想要反对,那就必须先提交更好的方案。

如此才能避免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

裁军是为了减少军队冗余,将相关的军费开支用在其他事情上。

值得一提的是,于谦的裁军并不意味着军费的缩减。

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越是精兵就需要投入越多的军费开支,更何况现在朝廷还要培养舰队。

陈懋双眼半阖,得知先裁撤的是闽地大军,他一点也不意外。

现在闽地已经和他没有关系,大动乱也已经平息,可以说是从镇压叛乱转向维护治安,如此,就无需继续维持二十万大军的存在。

最主要的是,陈懋见识过精良的火器,有这样的武器,那么战场很有可能就不将是面对面肉搏,而是以远程为主。

他这个当事人都没有反对,其他人反对的理由自然更少。

再者,于谦拿出来的方案,连士兵的安置都包括在内,特别是在这个到处需要人力的相对和平时期,反对裁军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等于谦阐述结束后,大殿中就安静了下来。

朱祁钰没想到于谦一上来就开大,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也是扫视了一遍群臣后才道:“诸卿以为如何?”

方案是朱祁钰提出,经过内阁修改,整体上属于既定安排。

朝员就算不知道这是圣人提的,但在场多数属于五部官员,在内阁修改方案的时候,从尚书到侍郎,就算是给事中也知道,自家领导都是点过头的。

大明有内阁,有点像议会制度,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议会制度能利用争吵投票来故意拖延某些议题,可内阁的头上还有圣人。

群臣先是沉默了一阵,随后窃窃私语了起来。

前排的尚书老神在在站着,没有向任何一个人投去一点点细微的暗示。

裁军其实符合文官长期以来的刀柄入库、马放南山的政策,可那也要分面对的是什么皇帝。

陈懋双手藏在袖中,目光偷偷打量着站在朝堂上的新兴将士们。

在他记忆中,这样的政策,就要武将站出来,维护的是武将的利益。

“陛下,息刀兵,养民生,乃是仁政,但一口气裁二十万大军,臣以为,操之过急。”

给事中王明,见周围都没有人站出来,旋即自己就主动出班。

原本的六科给事中,身兼监察六部,纠弹官吏,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属于限制权力膨胀的职位。

对于任何政策,他们都拥有反对的权力,至于反对有没有效,那就是另话了。

以前俸禄微薄,折钞根本无法养活家人,没有靠山,没有理想,大多数给事中无法坚持。

现在朝廷发实俸,倒是让他们的生活压力减轻了许多,而当前五部尚书对于自己人的提携被各种审查限制,没有能力的人,一时间也聚集不起来,集团无法形成,有理想的人自然能够追梦。

当王明说完之后,所有官员都在等皇帝回复。

朱祁钰点了点御案,笑道:“给事中所言自是有道理,但是,给事中太过片面了。”

说着,朱祁钰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绕过御案,面向百官,继续道:“二十万士兵,也是二十万劳动力,如今,限制我大明昌盛的,便是劳动力,这非一朝一夕能够凭空出现如此多的劳动力。”

“然,兵非匪,若地方能够善用,光是这些壮劳力,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会是如何?”

话音落下,不仅是王明在沉思,就连陈懋也不由得想象起那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于谦在袖中握拳,忍住了那意气风发的情感,这才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官员就是需要解决民生问题,要是什么事都用简单的方法来办,那满朝文武和虫豸有什么区别?

而于谦能够有如此自信,那也是因为有朱祁钰这样的皇帝,否则光是底下官员有想法,而皇帝无能理解,良政也会变成暴政。

朱祁钰的解决办法,需要地方官员配合,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村霸恶徒,这种事情也不会因为朱祁钰的意志而改变。

不过,为了确保地方官,像是御史、巡查等一应附带举措也是必须,所以,现在百官多是思考这方面的事情。

圣人已经说的十分详细了,文官再以操之过急来反对,那就可能陷入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形象,那对于仕途可不是什么好事。

朝堂需要有人反对,但不需要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官员,这是底线原则。

同时,文官们也想到了,这样的政策推行,恰好也是地方官员获得政绩最为直观的渠道。

闽地的朝臣已经蠢蠢欲动了起来。

要知道,在巡查组的监察下,闽地也是经过了一番清洗,恰好新科进士充入其中,才缓解了闽地的行政压力。

能在短时间内避免了闽地再次骚乱的苗头,百官也不知道是不是圣人故意为之。

朱祁钰现在已经有被神化的迹象,得益于超前的眼界,总会让一些人觉得圣人无愧为圣人,很多事情都有先见之明。

此时,于谦的目光看向左右,王直、陈循以及周忱,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于谦的动作,知道现在事情被圣人推进到细处,那就需要他们再引出方向,否则光是下面的官员,没有方向就会显得混乱。

“陛下,国库盈余,可在军需库抽拨遣散银的同时,投资地方发展。”

陈循当即就站出来开口道,松江府要开市舶,而闽地不说别的,就泉州便有历史悠久的港口,这类投资,对于户部而言,只要营商环境安稳,那么就有利无害。

京城和天津的吸金能力这么强,那么国库盈余自然也要配合政策进行投放。

特别是海贸有着如此好的发展前景,先发展南方沿海,然后再用南方沿海的税收来补给北边乃至西边的地区。

陈循的发声,让站在武将中的陈懋都愣了一下。

什么时候,朝廷的钱袋子不哭穷了,什么时候,朝廷的户部能如此大方的表达对于地方发展的支持了?

陈懋对里面的弯弯绕绕不是很了解,所以心中藏着疑惑,更好奇其他官员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旋即,王直也出声,道:“陛下,去年新科进士,闽地有不少优补者,除闽地外,如那湖广之地,候补者颇多,请陛下给予提拔。”

湖广之地的官吏,有一部分就是被牵连的罪身,对于这些人,有任何能够进步的机会,他们都很想抓住。

而现在,王直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至于能不能抓得住,那就要看个人了。

新科进士之中,也有些和朝臣利益相关的人,他们之前被那些热血青年给裹挟着成了外推官,有了闽地的政策支持,调到闽地当官,说不定回京的日子说不定就大大缩减了。

这下子,人和钱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细化方案。

裁军也不是直接让士兵成为农户,军转业,在让军人可以自主择业的同时,也需要为对方提供相关的就业机会。

再者,虽然在裁陆军,可大明对于海军的需求还是十分巨大,而南方的军人普遍善水,以前便是水师的重要兵源,让士兵由陆转海,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随着尚书们开始发言,文武百官能够选择的建议就变多了,顿时大殿就热闹了起来。

这过年之后的常朝,没想到一开始就放大招,导致后面的议题都推迟了。

接下来,朱祁钰就不需要多做些什么,只是等待百官们将建议汇总,之后由提出来的于谦来调节,等出了章程,再呈递到圣人面前。

人群中的陈循也抿了抿嘴,他心中也在思量着,要不要借机把自己儿子调到闽地,虽说对于陈英来说,有着一个尚书父亲,只要熬够了资历,洗刷了身上的负面名声,仕途必然是一片平坦。

吵闹的朝会,是大明瓜分蛋糕的场所。

朱祁钰眼见一时半会儿估计扯不完,就暗自让御膳房开始生火造饭,免得到时候百官饿肚子。

朝廷过了休沐期,民间也是万物复苏的状态。

工厂再次响起了那蒸汽机的轰鸣声,工匠背着双手,不断来回走动,检查着机器是否运行正常。

浓厚的水蒸气顺着烟囱飘向天空,为穹顶的碧蓝留下一抹白。

各商铺皆大开店门,摆上了各种优惠木牌,小厮服务员站在店门口大声呼喊着。

喧闹声充斥着整个京城,商人们打开京城惠通河旁的仓库,将货物源源不绝运入京城,空荡荡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

还未回国的朝使,现在十分方便,毕竟在京城就能买到天南地北的特产,而且质量有保证,也就是价格稍微贵了那么点,对于接受了朝廷赏赐的朝使而言,也不算太贵。

施二姐自然也要加入了扫货的行列之中,对于会同馆中新来的那些人,施二姐也从司员那边听说,是从西边的罗马而来。

只不过,就在她要带着人出门的时候,就被司员给拦下。

“施侯爷,今儿可先别出门。”

司员朝着施二姐行的是下级见上级的揖礼,瞬间,施二姐就大致猜到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嘴角忍不住翘了起来,眉眸弯成了月牙。

用眼神示意司员继续,便听到:“方才宫里来人,说给侯爷的公服和朝服都准备好了,需要您沐浴焚香,等候接旨。”

不出施二姐的所料,之前朝堂上的赏赐,现在下来了,之所以会耽搁,无非就是那些衣服需要裁剪现做,还有各种官方文件都要跑一遍。

现在传旨,其实还算是很迅速了。

闻言,施二姐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币,递给那司员,道:“多谢提醒,喜事将临,沾沾喜气,还请不要推辞。”

“那,多谢侯爷赏。”

司员先后退一步,随后拱手道。

这种好事,钱都是次要的,主要就如施二姐所说,沾沾喜气。

在施二姐周围的人,一个个的脸上都露出喜意,毕竟这也代表着,施二姐正式成为华夏自汉朝以来,又一位女侯爵的诞生。

而在他们后面,楼梯旁,爱莱娜看着眼前的场景,本来想出去的心情都没有了,就走到一旁的沙发上坐下。

没多久,爱莱娜就看到了一群衣冠整洁的人踏入会同馆中,为首之人双手捧着一个金黄的长方体。

在一道嘹亮的声音之后,爱莱娜便见到施二姐领着一群人齐齐跪地,而站在他们前方的人打开长方体,从中取出一个卷轴,摊开后,能看到背面显眼的龙纹。

爱莱娜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只从身边人的只言片语之中,知道了那跪在地上的女人,是大明第一位女侯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