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56章 天津的崛起

大明的各地都逐渐走出新年,各行各业开始复工。

官道上的行人车马也多了起来,这些人有的是要回地方的官员,也有前往各地的行脚商。

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如同再次流通起来的血管,让大明再次活络起来。

运河上,一艘艘船只正朝东行驶。

这些船只并不是常见的楼船,而是准备前往天津港出海的海船。

运河的运载能力足够这些海船由河入海洋。

各地的商会在去年通过海贸赚取了极多的钱财,今年自然是扩大规模。

因而,天津的市舶早早就聚集了大量的海船准备出海。

天津一下子就涌入了大量的人,所幸官府早有准备,动员了各个衙役,而运河和海面,有着天津军港维持船只秩序,确保衙役能够检查来往船只。

李贤也没有待在值班房,这种时候,就需要他出面镇场子。

人潮涌动的天津,不能是鱼龙混杂之地。

虽然没有城墙,但是衙役也会直接上街排查,确保天津的和谐稳定。

而各大商会早就告诫出海的商队,全权配合官府,若有抵抗,别说官府,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开通海贸后,他们的生意都是正当的,又不是走私,交的税对于他们走一趟海外,也不会伤筋动骨,反之,若是违抗官府,那可不仅仅是商队要出事,商会更会收到牵连。

这些代价,对于财大气粗的商会来说,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所谓和气生财,官府为商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而商会给朝廷缴税,为官员提供政绩,都是多赢的局面。

李贤没有去港口,而是带着衙役在运河码头巡查。

港口那边距离军港不远,任何宵小都不敢再军港头上动土,而码头这边,摊贩脚夫,新来的商队,都汇聚到这里,要说什么小偷小摸,就属码头这边最多。

百姓见到李贤,纷纷让开一条道,有些胆子大的,还会喊上一句李青天。

这青天并不单单代表秉公办案,同时也是为民请命,为民服务,深得百姓尊敬与爱戴的尊称。

李贤无疑是借着东风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朝廷的政策兴海贸,而天津才得以凭借海贸,在很短的时间内崛起。

虽然在部分边缘地区,基础设施还十分不完善,可是在天津崛起的同时,官府铁腕扫黑除恶,让百姓确确实实得到了发展红利。

这年都过得红红火火,百姓自然对代表着朝廷的知府,也就是李贤产生尊敬与爱戴。

当然,李贤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至少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升起贪腐的心思,平时也不摆官架子,百姓这才敢当面高喊李青天。

商人逐利,李贤本身就要面对来自极为富有的商贾势力的诱惑,他自己的自制力是一方面,朝廷的巡查以及给官吏涨俸禄和发实俸也产生了许多正面的效果。

运河码头因为人多而显得脏乱差,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情况。

李贤是突击检查,所以也没有人提前清理。

高筒兽皮靴踩在污水上,衣摆也随之沾染了污渍,但李贤丝毫不在乎。

管理河道的官吏就站在码头边上不断呐喊,叫着船号,提醒着船长签署勘合,好通关入海。

李贤的到来,很快就让吵闹声小了些许。

本来着急着登记的船长,争先恐后的往前挤,肩膀被人拍了下,还不耐烦叫骂着回头,看到李贤,顿时觉得双腿一软。

在海上搏前程,自身就有着不小的脾气,可这脾气也是对人的,面对知府大人,哪敢爆发。

“知,知府大人!”

那船长颤抖的,弱弱的喊了声。

闻言,李贤无奈笑着点头,道:“本官就过来看看,你们继续。”

船长当即直接让开,并且粗暴抓住前面认识的同行,将其也扯到一边,本来还想骂人的同行,看到李贤后,含在嘴里的粗话顿时就吞了回去。

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的传播,很快在李贤前面让开了一条道来。

李贤从中间走过,来到那官吏面前。

“下官见过知府大人。”

突如其来的安静,那官吏早就发现了李贤,当即就行礼。

“免礼,今儿海船可有多少?”

李贤颔首问道。

“回知府大人话,现今计数五十八艘,还在记录之中。”

这才一大早上,已经记录了近六十艘船,可见现在海贸的热闹。

“嗯,你继续登记,本官就在旁边看着。”

李贤听着,目光环顾身周的船长,随着各处在年节后复工,今日拖一点,明天就多一点,很容易造成积压,让海商错过出海的时机。

因而,那官吏也没有和李贤多客气,只是刚才大吼的气势小了些,本来有点乱的船长们,也乖乖排起队,动作倒是比刚才还要快了许多。

李贤转身看向码头外那些缓缓而来的船只,整个河道显得格外拥挤,宽阔的运河河道都有些不够用了。

天津得益于出海口,这些船只都是白花花的税收,而且还代表着从海外进入大明的粮食。

大明对于粮食的需求是一个无底洞,放眼天下,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就算海商为了抵税而源源不断送来粮食,可终究是填不满消耗。

这也苦了大明周围邦国的百姓,因为没有大明内阁这样能够统筹全域的机构,权贵们为了享受,那可是丝毫不在意百姓手中的粮食是否是维系他们生存的救命粮。

天津可以说是建立在码头和港口上的城市,这在建立之初,李贤就深有感受。

海运反哺了河运河陆运,充分刺激了天津的经济发展,而身为经济特区的天津,在朝廷调控与官府维系下,将财富转移向百姓,虽然诞生了不少富贵之人,可也达不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李贤收回目光,双手背在身后,看向了聚集在一起的船长,这些人也算是最先富起来的百姓,出一趟海就能有数百两的收入,半年就能赚寻常农户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钱。

有了钱,自然是要挥霍,通常而言,最好的挥霍场所就是赌坊,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最后将钱推向赌桌上,输完了再干一年。

周而复始,再怎么努力也积攒不下钱财。

这也是为什么天津大力打击赌场,同时鼓励各种轻手工业的发展,搭配银行的利息,吸引百姓储蓄,不至于让人手里有钱没处放。

像这样的举措,可不是李贤自己就能想出来的,因为徐州乃至江南地区打击赌坊,朝廷自然需要一处试验区,也就是天津。

现在的天津从经济角度上看,已经超过了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可以称得上经济重镇。

官吏谨小慎微登记着,这勘合可不仅仅是现在登记就可以了,之后海船出海,还需要被市舶司的吏员查验勘合,一旦不符合或是错漏,那么海船就出不了海。

李贤旁观了一会儿,见这里按部就班,也就没有继续多待。

码头上人多事杂,但知道了知府大人来此,就算是吵架的人,声音也小了起来。

这倒算不上什么官威,而是这里的百姓在有了钱之后,同时也拥有了廉耻之心。

寻常街坊邻居斗斗嘴就算了,要是被知府看到了,那丢脸就丢大发了。

更何况,现在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还是处于年节之中,可不像那些复工的人,能避免冲突是自然避免冲突。

因而,李贤所到之处,看到的也多是一片祥和景象。

京城的工业外溢,最先承接的就是天津,凭借着港口优势,多余的产能比起在国内贩卖,销往外邦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若是没有限制,这样的外销就算现在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内,可长久之后,必然会影响大明的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就是通货膨胀。

就算是拥有全产业链的后世,对于外销也需要宏观调控。

天津的工业并没有比京城落后多少,但先进产业并不多,毕竟蒸汽机这东西,依旧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天津也没有工业所用的煤矿,相比毗邻西山矿区的京城,天津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更大一些。

李贤从运河码头离开,就前往了海港方向。

顺着运河往东走,沿途也都是密密麻麻的船只顺流而下,彼此保持着极限的间距,避免相互碰撞。

海港没有码头那么杂乱,避风港里已经停了不少船。

高吊架不断将打包好的货物吊上排队的商船。

在数十丈的砖石港湾,连绵的吊架林立,力士拉动着麻绳,带动滑轮组,另一边船上的船员见货物抬起后,也将吊臂给拉了过去。

相互配合之下,货物安稳放到了船上,后面由船员想办法将货物弄进船舱之中。

操持吊架的力夫属于市舶司的人,大货物吊运,那是要交钱的。

李贤来到海港处,力夫作为外聘工人,可没有放下手中的活计,相比知府大人,他们手中的绳索,连接着他们的家庭。

海港时不时刮来彻骨的海风,在无防护下,很容易刮裂人脸皮肤。

长期生活在天津的百姓也习惯了这样的海风,李贤也裹了裹自己的衣服,透过竖立如林的桅杆,看向远处海面依旧紧密的浮冰。

一支舰队从浮冰边上驶过,巨大的船身推开了浮冰,开辟出一条肉眼可见的航道。

这可不是舰队为商船开辟航道,只是军港舰队的日常训练。

李贤没走多久,就看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小跑着过来。

“知府大人。”

黄秀满面红光,跑到李贤面前,道:“大人要过来,可以先说一声。”

闻言,李贤笑道:“无妨,本官就是到处溜达。”

天津市舶司得到了圣人的赞许,全体上下都干劲满满。

黄秀他也是特意出来盯着,虽然还未到出海期,可也要服务好出海的商船,保证他们之后能够顺利出海。

“巧了,下官也是如此。”

黄秀立马侧身让路,继续道:“今年海船更多了些,也更大了些,河道都显得拥挤了许多。”

“这倒是确实。”

李贤点了点头,迈腿朝前走,道:“这也表示市舶司任务越来越重了,黄提举以后可有的忙了。”

“应该的,应该的。”

黄秀乐呵呵道:“忙那都是应该的,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天津,为了造福广大百姓。”

李贤也是含笑,这些词还都是学圣人赞许与勉励市舶司的词。

朝廷论迹不论心,本着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原则,黄秀过年各种吃喝,与商会的掌柜接触,都在天津,李贤也是有收到一些风声。

两人身后都跟着官吏都在相互恭贺新年,众人汇在一起,走在口岸边上。

“知府大人,下官听说今年天津还要多出几个开发区,那位置定下了没有?”

走着,黄秀就突然询问道。

这也是他喝酒时,周边的掌柜随意发问,黄秀也是突然想起,也就开口问了出来。

李贤停下脚步,侧头看向黄秀,眼神中带着些许玩味,问道:“不知黄提举是从何处听说的?”

开发区是为了天津发展,本身就带着一些保密属性,毕竟如果有人能够捷足先登,那么就算买下地皮,转手都能卖个好价钱。

黄秀转动了下眼珠子,含糊道:“也就是年节与同僚喝酒,在席上听说了。”

“那黄提举可要多留心些,开发区确定后,自然会公示。”

李贤的话顿时就提醒了黄秀,如果他将开发区的情况透露出去,那就算以公谋私,就算没有利益上的交换,若是被别人发现,也会对他的考绩有影响。

额头留下一滴冷汗,黄秀赫然发现,一旦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就算黄秀不想去贪,也有人逼着他贪。

“多谢知府大人提醒,下官差点就踏错了一步。”

擦了擦汗,黄秀连忙朝李贤行礼道歉,也是天津发展太快了,让黄秀一时有些飘飘然了起来。

李贤叹了口气,黄秀在市舶司,与海商接触的多,和自己这个知府不同,面对的诱惑更多。

“罢了,以后多注意,本官可不想你栽在巡查组的手里,到时候整个天津府都要震一震。”

“谢知府大人。”

黄秀再次行礼,心中已经将那几个打听的海商给记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