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41章 年前朝会

东罗马死不死,和朱祁钰没有一丁点关系。

只是朱祁钰有些惊讶于竟然在这个时间里,对方会来到大明。

而且听那司长的说法,还是个公爵和主教,那来意就有些值得玩味了。

“大秦与我一直相互遥望,能至我大明,自然按礼接待。”

按从甘肃到京城的快马路程,说不定对方都还没离开甘肃,所以京城方面无需太过紧迫。

更何况,朱祁钰也没想要给他们什么超规格待遇,还有那什么公主,朱祁钰也得看看才决定收不收。

皇帝选秀女都是万中无一的选拔,没道理你一个公主,说要嫁给皇帝,皇帝就一定要接受。

朱祁钰又不是上一任皇帝,能被人胁迫纳妃。

“是,陛下。”

司长领命回班,大明有作为天朝的底气,因而圣人对于那传说中的大秦也是正常接待并没有错,莫名其妙就超规格接待,并不符合现在朝廷的做法。

当然,也有朝臣认为对方可能是和自己差不多的存在,自然要盛情款待,但有了朱祁钰的基调,司长就会负责驳斥他们。

这时,朱祁钰就只需要维护现场秩序,必要的时候再出声。

吵了一波,最后还是按照圣人的决定行事,下一个大臣就站了出来。

“陛下,山东、河南等地连日大雪,官府人力不足,请奏加征民夫,以充人力。”

工部侍郎赵荣出列,朝廷赈灾之后的反馈,凸显出了地方衙门的人力不足。

并不是说州府人力不足,而是一些县连自己都顾不上,更不要说偏远的乡村了。

就算是王朝,救灾也是官府应尽之责,就是因为这是责任,所以才有地方权贵贪腐的机会。

若是朝廷对于地方灾情不管不顾,那么也谈不上救灾,就不需要赈济,当然也就没有资源流入到地方。

毕竟大明的百姓可不是什么会自救的上帝子民。

有着君舟民水的理论基础,朝廷赈灾也能说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

朱祁钰的目光看向于谦,赵荣提出来,他也有些纠结,现在就让军队救灾,那灾民可不仅要防自然灾害,更要防**了。

“陛下,山东河南已有班军,臣斗胆直谏,命地方卫所,自愿添充人力。”

于谦没听到圣人的声音,立刻就自己站出来,躬身说道。

这话一说,满朝哗然。

不是他们不相信军队的素质,而是本来就不需要去相信,就算有神武卫为标杆,可那是禁卫,地方卫所就算在经营轮班过,那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陛下,不可,地方卫所乃是地方稳定之基石,岂能轻易调动。”

朝臣站了出来,并没有直接贬低地方军,只是强调地方军的重要性,不能轻动。

朱祁钰听着一个个站出来反对的大臣,他们是居心叵测吗?

不是,他们的本意就是为了大明,为了地方的安稳。

朝臣们反对的厉害,但是尚书们却很安静。

于谦能这样建议,那么肯定有这方面的苗头,而圣人没有立马恩准来定下基调,也是想看看百官的反应。

“陛下,臣愿前往,监督卫所救灾之事,保证军不扰民。”

石亨看了眼于谦,又偷看了下圣人,直接从武将中站了出来,声音盖过了其他人。

武将赈灾并不是没有,不过,基本上会选择如王骥那般的进士武将,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文人在赈灾方面,比武人要靠谱一点。

而石亨可不是什么进士出身,单纯的武将,很让人戒备。

“怎么?是什么大灾大难,还需要石卿出马?”

朱祁钰扫视了一番,吵闹声就小了下来,便冷哼,道:“按于卿之建议,由地方卫所参与救灾,都察院巡按御史监督,若是有人想在朕的治下欺凌百姓,他们可以试试。”

皇威浩荡,在圣人说完之后,奉天殿内的朝臣就感受到一往无前的霸气。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现在可不是什么外强中干的朝廷,地方卫所依旧威慑于京营和禁卫的武力,只要做好监督,严格军法,说不定真的能看到军队救灾。

在对方听不明白道理的情况下,武力能让人更加心平气和的听你讲道理。

实力才是定力的保证,光有定力,没有实力,那叫卧薪尝胆。

石亨就崇拜圣人那种突然而来的霸气,那般模样,才是睥睨天下之君。

当然,朱祁钰并不是盲目自信。

从于谦话语中得知,河南、山东等地已有班军,那所谓的班军就是到京营轮练的卫所,入京被称为上班军,而下班军则是由京城发往地方的部队。

是驴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就当是检验一下班军的成分。

“陛下神武,末将愿为陛下平海内。”

石亨挺了挺胸膛,庆幸自己站在圣人这边。

“好了,别说奉承话。”

朱祁钰挥手制止了石亨,否则又是一阵山呼海啸。

“雪灾报告朕看了,相比以往,虽是少了许多,但,这不够。”

御案后的朱祁钰沉声,目光扫视群臣,道:“民间常言,冬季为死人季,一个县冻死个百十人,都习惯了,可归根结底,便是发展不足,百姓无御寒之物,无扛雪之屋,无治病之药,如此种种因素,皆可通过人力解决。”

“朕不奢望能够立马消除死人季,但希望往后能够逐年减少,让民不受冻,民不挨饿,民能看病。”

“陛下仁心仁德,为天下百姓谋福,体恤百姓,何愁天下不能大治,臣谨记。”

赵荣当即就拜下,磕头高唱。

朝廷五部,皆涉及民生,可救灾方面并没有相应部门,主要是户部批款,工部想办法以工代赈,再具体就要看地方巡按御史和官府了。

赵荣现在所表现的,就是要接周忱的班,让圣人多看看自己。

接尚书的班,可不是仅仅吏部认可就行,更重要的是圣人是否愿意。

这样的表现,朱祁钰并不反感,若是不表现,还奢望着步步高升,那就是异想天开。

朝会流程继续,赵荣起身回到队伍之中。

除了雪灾,其他多是报喜,大明各地户口都有所增加,一些流民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回到了自己的村中,要说麻烦,那就是各种更新黄册,让户部统计起来很麻烦。

整体上,大明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方面是值得庆贺的。

作为年前的最后一次朝会,最后自然要落实安排各种活动,比如让人去祭拜孔子,去南京祭告皇陵,还有京城的鳌山灯会,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协调关系。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些对于五部而言,算得上得心应手。

等这些事情商量了之后,朱祁钰看向舒良,舒良也是心领神会,高唱道:“上节礼~”

每逢过节,皇帝给大臣一些礼品是常例。

有时候是一屉馒头,有时候是几挂腊肉,或者也可以直接给节礼钱。

这些花销都出自内帑,大臣就算拿到馒头,也要用黄色的布包给包起来,以示光荣。

而朱祁钰给他们的节礼,就是一个个礼盒,用纸质红色手提袋给装着,袋子外面印着金黄的盘龙团,手提是染黑的细麻绳,新颖的包装,足以显示礼盒华贵。

一个个内官捧着手提袋,垂首走到朝臣面前站定。

“赐礼~”

随着舒良再高唱,内官才将手提袋竖放到大臣们面前。

而这时,大臣们在朝着朱祁钰躬身行礼,齐声道:“谢陛下恩赏。”

“诸卿免礼。”

朱祁钰站了起来,朝着底下的大臣,道:“时光荏苒,岁兮岁,喜忧并行,诸君与朕戮力前行,稳定朝纲,安四海,治天下,然,变革乃是常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望诸卿勉励,与时俱进,勇于面对挑战,切记,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

“臣,谨遵陛下教诲。”

群臣在朱祁钰发表总结之后,再次拜下齐声。

“退朝~”

舒良高喊,宣布年前最后一次朝会结束。

在原有的传统上增添新意,朝臣们提起手提袋,感受一下里面的重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以前皇帝或许会为了表现疾苦,给他们馒头或者肉干什么的,但就手感上的重量,再加上当今圣人那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必然不会敷衍他们。

朱祁钰自然是如此,为了整合传统节礼,给大臣的礼盒之中,有着传统的点心和肉干,同时也放了一封红包,还有就是西城商业街的购物券,省去了年后朝会的繁杂流程。

至于那些红包,自然是按朝臣的品级递减,但整体并不会太多,最高品级也就是二十枚银币,而购物券则是价值百两。

可以说,这样撒钱很大方的同时,又避免一些守财奴只想着把钱埋土里。

群臣走出奉天殿的时候已然是晌午。

冬日暖阳热烈拥抱着众人,群臣三五成群,相互有说有笑离开。

以往不是当值就是早朝,休沐对于大臣而言,也是能够睡一个饱觉的休息日,放下政务的同时,身心自然是感到轻松。

“于尚书,廷益,留步。”

陈循几步走到于谦身边,过了金水桥,笑着问道:“不知今晚可有空,到鄙府?小酌一杯。”

龙行虎步的于谦放缓了步伐,听到陈循的话,就停下脚步,侧头看向陈循,道:“德遵兄有请,鄙人不敢不应,只不过,是为何?”

两人都以字相称,便说明了所谈不是公事,毕竟公事要称职务,在公事上以字相称,那就是公私不分了。

陈循大了于谦十几岁,受于谦称兄长也是自然的事情。

“凝香与璚英本就是闺中密友,近来各自事业繁忙,也接触了少了,现在得了空,总该多走动走动,免得生分了不是。”

陈循毫不迟疑说道,两人的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一个是科举第一,一个是科举吊车尾。

于谦想了想,晚上应该也没什么其他事,家中夫人也多是在府中,很少走动,便点头应下,道:“那晚些便叨扰德遵兄了。”

像两人这样的交流,群臣之中有不少,不需要当值,并且明天直接休沐的大臣多会相互之间走动一番。

而另一边,礼宾司的会同馆。

前来朝贡的使者之中,离大明近的地方,都是以大明的大统历纪年,但过年的氛围只存在贵族阶层,并未在民间得到认可。

施二姐已经将京城逛了个遍,对于旧港和京城的差距,有着十分直观的认识。

旧港本来多是华人,也过华夏的春节,可随着信仰的改变,这样的习俗就逐渐被代替。

会同馆为了迎接新年,挂起了红灯笼,各个吏员的脸上都带着喜意。

比起旧港的过年,京城的氛围浓厚且时间长。

施二姐双手支撑在窗沿,看着下方的行人匆匆路过,受到年节的感染,不由想起自己的父亲。

在她小时候,家里也是其乐融融,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就是从她父亲施进卿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为了争权才感情破裂。

以前施二姐的眼界很小,那一亩三分地的旧港,放在京城面前,根本就是不值一提。

正出着神,突然房门被敲响。

“施使可是在休息?”

门外传来了苏刺麻的声音。

作为都是从旧港而来的人,苏刺麻基本不敢独自外出。

之前扰了圣驾,又看到使者在殿前被殴打,让苏刺麻意识到,在京城这藏龙卧虎之地,他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惹下杀身之祸。

因而,苏刺麻才不敢自己随意出门,要出门的话,必定会喊上施二姐。

“何事?”

施二姐收回了看向窗外的目光,对着房门方向问道。

门外的苏刺麻为难说道:“听闻城中寺庙灵验,想请施使与在下一同去看看。”

施二姐打开了房门,看着畏手畏脚的苏刺麻,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这也不怪苏刺麻,就算是她自己,处处也要小心翼翼。

“寺庙有甚灵验的,都是道听途说,骗香火钱的。”

京城不仅有着佛教寺庙,还有着道教道观,常年都是香火旺盛,其所在地也是文人小姐最喜欢去的地方。

闻言,苏刺麻十分无奈,京城虽然富饶,可他们从旧港而来,仅仅被召见了一次,到现在也没有给他们具体的吩咐,苏刺麻都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冲撞了圣人,让圣人生气了。

可以说,苏刺麻是完全想多了,就他这么一个小人物,根本入不了朱祁钰的眼。

“我最近总是心不安,此处又没有教堂,便想去寺庙求个心安。”

旧港多是皈依了伊斯兰教,就算是苏刺麻也是如此,但到了京城,见识了漫天神佛的宗教,苏刺麻也被影响着,觉得灵活的宗教信仰也不错。

“好吧。”

施二姐揉了揉眉间,回了句便踏出房门。

会同馆的使臣外出都需要向礼宾司吏员报备,所以两人就下楼来到前台。

现在待在会同馆内的使者并不多,趁着大明准备过年,同时也是这些使者大量采买各种货物的好机会。

红红火火的各种物品,给人就一种喜庆感,卖到自己的邦国,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大部分使臣本身就带着诸多商贾,来大明朝贡,最主要的就是将大明的货物倒卖到自己国家,不管是给权贵,还是卖给乡绅,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皇帝眼中的万国来朝,在部分人眼里,不过是能薅大明羊毛的机会。

因而,现在的会同馆显得有些冷清,前台的吏员看到施二姐,微笑点了点头,问道:“是否要外出?”

闻言,施二姐应了声,道:“正是。”

随后就是吏员取出一个表格,让施二姐签名,而苏刺麻因为不会写字,只能画押。

有些使者一出去就好几天,可以凭着吏员开出的凭证住在京城其他酒楼,或者是租赁仓库等等。

朝廷有提供给使臣的仓库,但那些仓库多是保存贡品或者御赐之物所用,对于使臣自身的贸易行为,可不能掺杂在里面。

所以,来大明采购的那些使臣,会在会同馆开好凭证之后,直接在城外组一个仓库来堆放自己的采买的货物。

走出了会同馆,施二姐和苏刺麻直接租用了两辆马车。

城内的租车行业和以前稍有不同,类似后世的出租车,车夫都是车行配备,可以单程也可以返程,但仅限的范围仅城内和城外,脱离了京城,那价格就要往上涨。

车行不比其他,无论是在哪里,想要开车行,都需要带有一些势力或者关系。

除了马匹本身就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养得起,还有就是各种车厢也不便宜,因而寻常马车租赁对于租车人也是有要求。

而租车人所要到的目的地,也需要有另一个车行能够接收。

如此种种,能开办车行的人的前提就是家大业大,并且还要在多地都有关系。

现在京城之中的车行,像这种配备驾驶员,都不需要签订合同的方式,也就只有一家敢这么做。

京城出租车,五个大字就直接挂在车厢的两旁,还有那马匹的屁股上都躺着一串编号,这是表面上对于自身归属物的标记。

而驾驶员的服装也是统一的深绿棉袄大衣,透过面容能看出这驾驶员的年纪有些大。

于谦之前清理京营冗余,清除了一大批老弱,而朝廷以往对于这些人的安排,就是打发回去,心善就给个一到二两银子,剩下就没有朝廷什么事。

毕竟朝廷本身无法为这些人提供工作,能够给他们一些遣散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而朱祁钰就不一样,他手握商会,有着其他皇帝都没有的优势。

通过京城商会与兵部的接触沟通,从而在一些职位上采取军人优先的政策,就好比这车行。

京营冗余中的老弱,不少是因为年纪,可不是因为他们一无是处。

会驾马车的人,被车行吸收,从而成了一个驾驶员。

而车行本身就有着极高的门槛,就算是其他商会想要有样学样,那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开办不下去。

在会同馆旁边不远处的车行就是专门接外来使者的生意。

两辆马车停在馆前,这马车的车厢和寻常马车不同,门是开在侧边,这样可以方便顾客上下车的同时,又无需车夫招待。

等施二姐上了马车,只见那车夫摇了摇挂在车檐下的铃铛,示意来往路人,马车即将启动。

稍微甩动缰绳,拉车的马匹就晃动了下带着鬃毛的脖子,抬起前蹄,拉动身后的车厢。

马车有对应的道路,与行人和对向车马分开,一个小小的铃铛,就能够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像这样的细节,施二姐在京城看到了许多,可光是想想借鉴到旧港,施二姐就一个头两个大。

能看到,能发现,可不代表着就能够直接搬到其他地方。

京城内的诸多生意,其本根就是城内治安的稳定,并且公共设施完备,光是双向车道,就不是施二姐所能建设出来的。

车马平稳驶向对面的街道,按着地上的不同颜色的砖石线,避开了行人道,朝着前方匀速前行。

京城之中的寺庙可不少,甚至一些大寺庙内带着园林,还为香客信众提供池塘放生服务。

现在京城街道上的人并不多,相比以往,甚至能说得上是冷清。

大多数人家现在都在家中忙活着,只有一些孩子会趁着家长不注意,在街道边上的雪堆旁玩耍。

不过,这些孩子不会堆什么雪人,一般都是堆动物,其中最多的就是堆狮子。

甚花间、儿女笑盈盈;人添雪狮成。

穿着胖嘟嘟的孩子,追逐打闹,相互间比较谁堆的雪狮更加形象威武。

马车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引来了孩子的注目,放下争论,追着马车,想让车夫多摇几下铃铛。

施二姐的嘴角微翘,童趣多是毫无由来,冬日纯洁天真的童心,使人更能感受岁月经年,四季更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