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37章 回收利用

眼看要放假了,朱祁钰其实也不想让大臣们太忙,但事情就摆在眼前,该讨论还是要讨论的。

“下次朝会就是年前最后一场朝会了,到时候给个章程便可。”

朱祁钰知道于谦肯定是打算放假在家办公,便开口说道。

“是,陛下。”

于谦直接回应,再道:“陛下,京营禀报,前两年的火药有些潮了,需要集中处理,臣欲命京营各将于营外处理。”

闻言,朱祁钰放下手中的茶杯,之前为了对抗北夷,朝廷大量制造火药,也没想到勇武营团入了草原,就连火器都不需要用,就直接将瓦剌赶到察合台了。

“怎么会剩下?”

朱祁钰皱眉问道:“京营练兵是练少了?”

“未曾,三日一练,优者十发。”

于谦回道:“依照定制章程而练,以往熬硝营炼的多了,此番清查才知晓。”

“之前北患未定,因而才定制优者十发,以有备无患。”

朱祁钰听了明白,就是节省省出来的,继续道:“不过,既然是京营禀报,而非火药局禀报,兴安,你去处理一下。”

“是,陛下。”

兴安领命,直接退出房门。

大明管理火药的是火药局,所幸,京营还有检查火药的步骤,若是直接使用,那么造成的意外,就不知道要伤多少人了。

“处理就不要再京营,将受潮火药集中起来,等过了年,朕看看能不能回收利用。”

朱祁钰转头看向于谦,搓着下巴说道。

受潮的火药并不是说不能用,只是用起来十分危险。

军用火药,以往都是直接在开阔地焚毁最佳,但朱祁钰知道,民间为了节省,一般会选择将火药放在阳光下晒干,如此还能将就用用。

“陛下是要如何回收利用?”

于谦听到朱祁钰那么说,顿时就认为圣人应该有办法处理那些受潮的火药。

也不知道为什么,于谦就是对朱祁钰有那样的信心。

“两种。”

朱祁钰竖起两根手指,道:“晒干和烘干。”

闻言,于谦好奇,道:“晒干尚可理解,但是烘干,火药易燃,岂能烘干。”

“于卿应当知道唐时李淳风定风八级之事迹,对否?”

朱祁钰想了想便说道。

“臣知。”

于谦点头。

“风能有八级,那火所生之热,也有如风那般层级。”

朱祁钰拿起茶杯:“以这杯茶为例,凉、热、微烫、烫、滚烫等等,诸如此类,可谓火候,若是火候控制得当,那么便能在不点燃火药的情况下,使火药更加干燥。”

“原来如此。”

说到火候,于谦立刻理解了。

于谦虽然不会做饭炒菜,但是在外当御史的时候,他给人打过下手,因而知道厨艺中的火候是什么概念。

随后,他的目光看向茶杯,将手指放在茶水上。

天气本就寒冷,人对于热量的感觉更深一些,手指在茶水上空,随着手指靠近茶水,能够感受到热量逐渐增加,直至碰到茶水,于谦才被烫得收回手。

朱祁钰将于谦的动作看在眼里,不得不说,于谦举一反三的思维十分灵敏,光是听他一说,便能用茶水来尝试。

“臣,懂了。”

于谦深感叹服,堂堂圣人,竟然知道这些细微之处,可谓是知微见着。

可不要以为火候是常识,就算朱祁钰那样表达,若是换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或许就无法理解。

所谓常识,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常识,好比中国人吃鱼吐刺,可吃习惯无骨大块鱼肉的欧美人,大多数都不会吃带有暗刺的鱼,甚至孩子都认为鱼只有鱼架,没有暗刺。

不管是于谦还是朱祁钰,都属于权贵阶层,他们的常识和百姓的常识不一样。

“如此简单之理,竟然无人发现。”

于谦感叹道:“若是陛下能烘干火药,那对我大明火药的消耗,必然能极大改善。”

闻言,朱祁钰摇了摇头,道:“烘干火药,不会立马军用,最多也就当烟花放放,在合理的检验方法制定之前,就先如此。”

“如此也能缩减些开支。”

于谦没有失望,就算不军用,圣人要自己用的话,那也能减少皇家开销。

就算圣人已经很有钱了,但圣人的钱若能省下来,就算是多建几座学校,也是利民的好事。

“当然,从京营收购的受潮火药,朕只会付个十分之一的价格回收,由兵部军需库登记,内帑支出。”

朱祁钰可不会白白从军营拿废品出来卖,他自己就是皇帝,后期火药都是王富贵的无烟火药,兵部本身就要从他这边采买,没必要左手倒右手,白嫖军需库。

闻言,于谦瞪大了眼睛,这简直就是圣人故意填补军需库,那些受潮火药,就算京营放着,那也是拿一把火烧了了事,现在还能赚取军费,简直不要太美。

“这…臣在此替京营士兵,谢陛下恩赐。”

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圣人拿钱补贴京营。

于谦以前想都不敢想这种事,堂堂皇帝没有想方设法从国库拿钱就已经不错了,现在还往国库里送钱,时代变得太快,他都有点猝不及防了。

朱祁钰拂了拂衣袖,这点钱对现在的他而言,就是九牛一毛。

内帑现在开支多,但收入更多,部分放在银行之中,光是利息就能够给朝臣发俸禄了,更何况,现在各大商会的流动资金都在银行里,自己又占了股份,只要京城整体保持商业活跃,那么他的钱就只会越来越多。

当然,这些的前提就是金银铜矿的持续输入。

“算不得恩赐,不过是门生意尔。”

火药就算在大明也算是稀缺品,朱祁钰回收之后,就算是做成鞭炮,那也是笔可观的收入。

而这些的前提必须是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烟花和鞭炮。

现在大明普及了这种娱乐用品,可并不代表以前所有的百姓都用得起。

不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多,整体百姓收入也随之增加,现在过年能挂起鞭炮的家庭,京城城内基本都能满足,而城外也有不少。

朱祁钰直白的回复,坦坦荡荡表明了若是火药能够烘干,那么他会将其往外售卖。

本来还处于感动中的于谦,一下子就收回了他的感动。

从京营以一折的价格收购,随后付出一些人工费,转手一卖,那又是一大笔钱。

但是,于谦也不贪,这都是圣人的本事,否则为何其他人没想到?

有本事的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赚钱,这是别人羡慕不来的,于谦顿下,回道:“陛下还是一如既往,让臣意外不断。”

朱祁钰笑了笑,也就是现在会数理化的人不多,放现在,他也能算一顶一的大师了。

“不过,往后士兵训练量要往上提一提,新兵经过训练后,多让他们摸摸枪,神枪手都是用弹药喂出来得,目前虽无外患,但我大明用兵之处还有很多。”

随着民生的改善,大明对于贵金属的需求日渐上涨,有必要的话,大明需要加紧对倭国那银山的控制进度。

只是,隔着海峡,信息传递还是太慢了。

当前内循环正在稳步建立,军队的内需也要加强,朱祁钰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报告,不过这不是有于谦在眼前嘛。

“是,陛下,但这需要火药局的配合。”

于谦应下来后,就提了要求。

京营和火药局是分开管理,两者属于供需关系,而要想合理分配士兵的弹药量,必然需要火药局的数据。

“于卿,你这就搞错了。”

朱祁钰笑着,给于谦续了杯茶,笑道:“应当是兵部提出需求,火药局在己所能及之内供应,而非京营按照火药局的供应量安排训练。”

若是两年前,后者的做法并没错,毕竟当时需要随时准备大战,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陛下说的是,是臣想岔了。”

于谦说着,捧着茶就送到唇边,呷了一口,回味着茶水的甘香,再道:“陛下可准备何时对察合台用兵?”

正准备换茶叶的朱祁钰,右手停在半空,抬头看向于谦,问道:“朕何时说要对察合台用兵的?”

“并非臣猜测,而是之前陛下当众驱赶察合台使臣后,外使之中便有如此传言。”

于谦放下茶杯,继续道:“再者,勇武营团于哈密驻扎,更是加深此猜想。”

“勇武营团并非进攻,而是防守。”

朱祁钰重新动了起来,一边将茶碗里的茶叶倒入垃圾桶中,一边开口,道:“那哈密王屠戮了不少部落,此时甘肃省的关外普遍空虚,总需要有人填上,如今大明缺人,朕本打算令勇武营团就地落脚,恢复哈密生产建设,同时也能填上那些被屠戮的部落空缺。”

比起迁移百姓,让士兵投入生产建设,本身就有着令行禁止的便利,再者身体素质也比百姓要好更多。

在于谦以为朱祁钰打算休养生息的时候,便听到圣人的话语继续:“对察合台用兵,无需五万大军,到时候,让勇武营团如塞外侵扰我边寨那般,到察合台那边打打秋风,也能填补一些用度。”

说着,朱祁钰再次看向于谦,道:“这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大规模用兵的消耗巨大,而勇武营团有着天然的劫掠优势,只要配合上关内的铁器供给,那些散布在察合台各地的部落,可没有大明这样的坚城。

虽然是无耻了些,但于谦并不反感,察合台中的部分部落一直对大明虎视眈眈,没道理大明一直要被动防守,以前被抢过去的,现在抢回来,这叫以直报怨。

“若是如此,臣建议扩建嘉峪关,将其打造成大型关隘,命沿途地方修缮官道,以方便随时运送补给。”

别看于谦平时激进,可到了战术层次上,于谦多是有着洪武一般的稳健。

“自是可以,不过,这事得让户部配合,官道可不仅仅朝廷在用,平时用得最多的,便是那些商会,将官道分段,晋商和秦商富得流油,存在银行里那么多钱,总该贡献一些。”

从京城到嘉峪关,需要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中山西就是晋商,而陕西则是秦商,两者都通过茶马交易,输粮换引,赚取了大量财富。

这并不是明朝才有,早在盛唐时,山西和陕西就有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在唐朝,秦商甚至被喻为国商,晋商这些,在其面前都要被归于后起之秀。

“臣明白。”

于谦已经十分熟悉这类操作,以前将商贾看作不事生产、投机取巧、舞弊钻营之辈,可现在能利用起来才发现,商贾那可是不要太香。

沈阳城的大部分钱财,就是商贾所贡献,极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若说刚才圣人回收利用火药,而商贾可以算是朝廷的废物利用,而且有了地方商贾的动员,人力方面,朝廷仅需要适当配合就行。

正事基本上都讨论完,于谦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目光炯炯看向朱祁钰,道:“陛下,如今朝局稳当,四海皆平,然,六宫之制,固所当备,可未见国本,恐引海内担忧。”

待于谦话音落下,房间中都安静得落针可闻。

朱祁钰没想到,这天还是来了,自古皇帝最为麻烦的就是六宫之制,你妃子纳多了,大臣劝你戒色,纳少了,大臣就劝你多生些。

都说古代都将女性视作生育机器,可皇帝未尝不是一匹种马。

“据朕所知,于卿也就一个发妻吧?”

朱祁钰扯着嘴角,这于谦自己就娶一个婆娘,竟然有勇气来劝谏自己纳妃,真不知道这底气是从哪来的。

“回陛下,正是。”

于谦理所应当,道:“但臣为臣,不可比君王,臣可替,而君王不能替。”

“这话说得。”

朱祁钰白了于谦一眼,道:“朕自有打算,于卿莫要再劝。”

“是,陛下。”

于谦也很会把握分寸,听到圣人说有打算,那就停下来,反正现在圣人正值壮年,年轻力壮的,时间还很长,以后有的是机会劝谏。

“璚英也到了婚嫁之龄了吧?”

突然,朱祁钰开口关心起了于谦的家庭情况,这让于谦的脑门警钟大起。

差点忘了,自家还有一棵白菜。

若是其他皇帝,或许皇明祖训能够规范的住,可眼前这位,祖训就是他手中的工具,只要大臣提起那份祖训,转手就给你一份返璞归真,矫枉过正。

更何况,写那祖训的太祖皇帝,自己就打破了这一规定,就好比朱标太子的两个妃子,一个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另一个是太常寺卿之女,还有当时的燕王朱棣之妻,就是徐达之女,怎么看都是违反祖训。

因而,现在朝堂只有新人或者不开眼的,才会在圣人面前用祖训来规劝。

规矩是用来规范那些没有能力的人的,对于拥有超出规矩能力的人,他们自然拥有重新定规矩的权力,就比如朱棣。

于谦目光没有移开,直视天颜,不得不说,圣人生了一副好皮囊,丰衣足食,加上有序的锻炼,使得面容更加立体,但并不突兀。

若说于谦所知的最佳女婿,眼前这位肯定最好的选择,可对方是皇帝,光是这点,就足够让于谦望而却步了。

“臣女现在重心于事业,尚未有婚嫁的打算。”

于谦面不改色,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不愧是?令嫒,痴心于事业,乃吾辈之楷模,然,朕怎可弱于令媛,守业未成,又怎敢想儿女情长。”

看于谦面不改色,朱祁钰也是一本正经,甚至抬头四十五度,双眼微眯,眉头微微皱起,犹如悲天悯人的思考者,凝视着窗外,阳光打在他的半连,如同放眼整个天下。

见状,于谦的嘴角抽动,他很想赏自己一巴掌,都怪自己多嘴,一下子就让对方装到了。

大明领土外扩不知几千里几万里,这算守业吗?

往外面守吗?

“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古人诚,不欺我。”

于谦喃喃自语了一句,道:“既然陛下自有打算,那臣也不多言,时候不早,臣还要处理公务,便不多留了。”

“诶,不多坐一会儿嘛?”

朱祁钰起身挽留,景仁宫的客人可不多,除了自家儿子的那些同学朋友外,也就是一些命妇,搞得自己好像没朋友一样。

仔细想想,朱祁钰觉得更绝望,好像自己真的没朋友。

作为皇帝的身份使然,若要真说的话,眼前这差了三十多岁的人,或许能算半个。

“谢陛下挽留,但事不可废,若是臣在此久坐,那么下面的人就要多做,事务推行就会一卡再卡,积少成多。”

于谦不卑不亢,这里他是待不下去了,说又说不得,打是不能打,或许还打不过,放在朝堂,于谦能舌战群儒,可在朱祁钰面前,他还是要守臣子礼仪的。

别以为大明臣子喜欢用死谏逼迫皇帝,看似威武不能屈,可死谏的前提是能够名留青古,这样的反抗在眼前圣人面前没有一丁点用,说不定柱子没撞死,回家看报纸都要被气死。

“那行吧。”

朱祁钰无奈道,臣子忙些好,要是臣子都上酒楼喝酒赏舞,参加诗词歌会,那只能说明朝堂奢靡之风兴起,并非什么好事。

而朱祁钰自己也不能乱跑,大好的河山,他都不好去看看,诗和远方,好像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皇帝并非不能外出,京城周边就有三处宫苑,那是皇帝的行宫,至于再远一些,那就等于巡狩,当然,并不是他那便宜兄长那种巡狩。

再或者就是去南京祭陵,但两者都是要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动则就是三四千人,连带着一路上的卫所,禁卫各种,整体上万人都很正常。

因而,南巡也好,北狩也罢,通常都带着劳民伤财的意味。

于谦自然看出了朱祁钰那蠢蠢欲动的心思,但这也是无可厚非,历朝历代的皇帝多是如此,坐上位置没多久,待在宫中太无聊,就会搞一些其他的事情。

若是圣人想要出去走走,于谦自己想了想,应该也不会反对。

其他皇帝若是说劳民伤财,那这一位可以说是刺激地方经济,加速地方发展。

没办法,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于谦也没有多说什么,能怎么办,难不成真要学着前辈的样子,想方设法将皇帝圈禁在皇宫中?

于谦走后,兴安没多久就回来了,直接向朱祁钰报告:“禀陛下,查清楚了,是监督之职督管不力,记录错漏,已经撤裁。”

说着,兴安就跪了下来,继续道:“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流程设置无误,早发现早处理,就罚你半年俸。”

朱祁钰思虑后说道。

可兴安并没有谢恩,而是回道:“陛下,臣力所不及,请陛下另择他人看顾火药局。”

兴安现在的职责很多,除了掌印太监,还是东厂提督,并且还帮朱祁钰统筹一些不属于商会的产业,外加上皇宫的大小内官,可谓是分身乏术了。

再加上年岁的上涨,兴安的精力已经不同往日。

朱祁钰看着跪在地上的兴安,鬓发已经斑白,从当初顶住南迁的压力,自己还是郕王的时候,就直接力主自己上位,清理内廷,在自己无人可用的时候,可谓担起了原本应该分散出去的责任。

就算是想着从龙之功,那兴安也算是尽职尽责了。

“罢了,你就和舒良交接一下,往后火药局由舒良负责。”

朱祁钰想清楚后,再道:“这快过年了,朕给你休个假,也权当时责罚。”

“谢陛下隆恩。”

兴安叩首,他自小从安南被送入宫,在大明并没有任何亲眷,就算给他放假,他也不知道去哪里。

“舒良,让王诚和王勤过来,兴安休假期间,便让二人协助你做事。”

这两人都是之前兴安推荐的,再加上喜儿,总共三人,都是有经验,且比兴安还要年轻些的老宦了。

经过前期的过渡,朱祁钰也有必要把部分权力给分散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