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9章 于谦献策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第9章 于谦献策

作者:哟吼吼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9 20:42:57

兵部尚书在亲王府留宿,隔天一早,联袂而至宫门下,引得他人注目。

越过人群,两人站到了最前方,于谦这时才和朱祁钰分开,走到了尚书群中。

吏部尚书王直看到于谦过来,便拱手打招呼道:“于尚书。”

“王尚书。”

于谦也是拱手。

尚书之中,有一个老人闭目养息,却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他便是仅剩的托孤大臣,胡濙。

没办法,唯二的托孤大臣张辅也被带去了土木堡,身死。

简单的打招呼过后,王直拉着于谦的衣角,低声道:“郕王殿下是否监国?”

于谦摇了摇头,回答:“殿下也需自保。”

闻言,王直的脸色一沉,细语道:“天子北狩,亲叩国门,而王嗣如此推却,这是为何?”

有那么一瞬间,于谦想跟王直解释朱祁钰为何如此,但还是忍住了。

王直出身寒门,在于谦看来,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没经过朱祁钰同意,于谦也不敢乱说。

毕竟朱祁钰一直被忽略,就算是现在,于谦也看不清这位郕王,总觉得他还有后手。

“殿下要三千亲卫。”

于谦毫不犹豫开口说出了朱祁钰的条件。

“锦衣卫还不够吗?”

皱了皱眉,王直思虑后问道。

“那是天子亲卫,并非殿下所有。”

老神在在的于谦摸了下胡须。

听到回答,王直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在他思维之中,这两者区别不大。

毕竟天子都叩自家重镇的门关了,朱祁钰是最好的替补人选。

想到这,王直的思维闪过一丝灵光,稍纵即逝。

“于尚书是说,郕王殿下还是郕王殿下?”

于谦叹气,点了点头。

“岂可如此!”

王直藏在袖中的手微微握拳,沉重的鼻息吹得胡子一翘一翘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太子年幼,主少国疑,而天子还…”

说着,王直很快止住了话头,千错万错,都不能是皇帝的错,如果是皇帝的错,那么朝堂上的大臣就没有尽到辅政之职。

于谦斜看了王直一眼,“那位还尚在。”

说实在,能干出那种事的皇帝,于谦真的有点难以启齿。

“如今兵凶在即,殿下怎能如此不顾大局。”

听明白于谦的话,王直对朱祁钰有了些反感。

“殿下谋虑深远,王尚书不必如此。”于谦道。

王直微微一愣,随后沉默了下来。

当小黄门那声嘶力竭的喊声传来后,文华殿的大门缓缓打开。

因为朱祁钰没有同意监国,大权自然先落在了孙太后手里。

不过这权力来得烫手。

毕竟昨日于谦已经提过了,明皇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朱祁钰走在最前面,入殿之后,因为没有皇帝,兴安就夹着嗓子汇报今日出席的官员数量与告缺的人数。

很明显,相比昨天,今天又少了许多。

等到兴安宣告有事起奏后,于谦第一个站出来。

“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话一说完,他就直接跪了下来。

王直看了眼于谦,随后也出班道:“臣请郕王殿下监国。”

随着王直出班,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列。

偏殿的孙太后枯坐着,她没有丝毫的办法。

就连之前立皇太子的诏书,到现在都还没发出去。

只要没有人监国,或者说,朱祁钰不站出来,那么整个皇室,就只是一个空架子。

司礼监太监金英看着满朝文武,微微皱眉,再看那珠帘后的孙太后,他知道,那郕王朱祁钰的拒绝,已经开始聚势了。

“太后恳请,郕王监国,护大明江山。”

孙太后通过金英的嘴,向朝臣们开口。

朱祁钰没有说话,而是转身,看向于谦,随后咧嘴笑道:“长者赐,不可辞,满朝诸公再三所望,本王自是不能再推脱。”

原本以为朱祁钰还会推辞的百官和孙太后都愣了一下。

在大明王朝,监国这个位置,一般是由储君或者宗室,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

总百官,理政务,率中外。

在此之前,朱祁钰还只是居守京师的吉祥物,但是在百官和太后的请求下监国,那意义便不再一样。

看着发愣的满朝文武,朱祁钰轻咳一声说道:“诸位还不快请起,当务之急,是商讨军国事宜。”

“臣请廷议。”

于谦起身后,又躬身说道。

闻言,朱祁钰看了上首太监兴安一眼,然后点头道:“若无其他启奏,除六部尚书与侍郎外,退朝吧。”

皇帝叩门的事情正在发酵,不断有消息传到京城。

有了监国的人,朝廷这台机器才开始有序运转起来。

文华殿中,只留下了六部和朱祁钰,就连孙太后也不能干涉廷议。

小黄门搬来了一道屏风,上面是大明的舆图。

“于尚书,如今情况如何?”

朱祁钰站在舆图前,看着一道道线条和标注的城池。

闻言,于谦躬身,从袖中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奏折,呈递到朱祁钰面前。

这些过程,朱祁钰无比熟悉,毕竟他经历过。

“殿下,如今贼酋领三万精骑,裹挟十万余民夫,带皮甲士两万,此为西路军在顺天府横行,中路脱脱不花,东路孛罗,届时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一边听着于谦讲解局势,朱祁钰翻开了手中的奏折。

上面记载着大明的武库留存。

京城的武备已经被朱祁镇掏空,所留盔甲仅能武装十分之一的将士。

于谦提议,从南京武库中调取三分之二,共一百二十六万件补充京城守军,并且派人收集土木堡丢弃的头盔、甲、神枪、神铳、神箭、火炮等。

那可是二十万明军的军备,就算是溃败,所遗留的也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然后就是改革军制,将京营三营改为十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至于人力,在改革京营后,填充入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等,并不是问题。

最后就是粮食,如此多人,所需粮食巨大。

一旁的王直半阖着双眼,没有多说一句话。

于谦当不了文官之首,现在文官,以王直为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