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859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养四十万军队,每月需要消耗百万石粮食,日消耗四万石以上。

粮食可不是武器火药,四十万张嘴的吃喝用度,多是就近取粮,因而给当地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粮食压力。

朱祁钰也不是怕王骥和陈懋拥兵自重,在大明,能够拥兵自重的,最有可能性的只有一家。

说到这里,两人也是心知肚明了。

大明虽然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着,可是,发展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

这四十万的脱产劳动力,若是没有必须战争的情况下,无时无刻都在消耗大明的国力。

王骥和陈懋能够被替换回朝,就代表着当前闽粤并无战事。

闽地战事早就结束,但是陈懋刚想要回朝的时候,就碰到了新皇登极这种事情,心中或多或少有些迟疑。

到下定决心后,又不敢擅自回京,主要便是避免新皇误会。

相比王骥,陈懋坐姿更加拘谨,但听到圣人的话后,也长长松了一口气。

做臣子,最怕那种什么都不直说,含糊其辞让他们自己猜的皇帝,毕竟那才是伴君如伴虎,稍微有些差池,就可能给身家性命带来毁灭之灾。

应承了圣人之后,众人就直接前往景仁宫。

一路上,陈懋听到了就算在永乐朝都不曾听过的声音。

百姓会在沿途朝着文武百官喝彩,还有孩子在雪中奔跑,追逐着车队,孩童的笑声,在陈懋听来是那么的悦耳。

人一旦老了,就渴望儿孙绕膝的悠闲生活,听到孩童那空灵的啼笑声,陈懋就觉得老怀甚慰。

隔着车厢,陈懋并没能看到窗外的风景,但是听音辨景,多多少少,他的心中也就有了一个想象出来的新京城。

京城各方面的安保都更新了一遍,从兵马司到缉事厂,再到神武卫这类禁卫,可以说是互通有无。

除开兵马司需要维护城市治安,另外两处的信息交汇也没有以前那么复杂。

利用种牛痘的便利,京城上上下下的户籍可谓是更新了一遍。

京城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被区分了出来,管理起来也更加方便。

车队到景仁宫门口停了下来,朱祁钰直接撩起窗帘,刷脸外加兴安身份令牌,宫卫核验之后就直接放行。

景仁宫一直是京城各式建筑的标杆,占地面积大,有着古香古色的亭台和小桥流水,也有标新立异的平层楼房。

积雪被清理到空地堆实,有些落在了路灯顶上,就好似路灯戴上了洁白的斗笠。

这些积雪可不仅仅是堆放在旁边而已,日常还会淋水,使其结成冰,之后便会成为皇宫的一道冬日风景。

冰雕彩灯,傲骨青松,腊梅的花骨朵看上去就像树枝上点缀的雪花一般。

由乘车换步行,边走边欣赏周边的景色。

景仁宫整体不像皇宫那样,设置着各种胡同小道,相反,除了间隔的围墙,其他都是开放式的廊道。

如此走到哪里都有开阔的视野,一步一景,一门一画。

顺着石板路,朱祁钰走在最前方,而王骥和陈懋就跟在其身后,众人听着朱祁钰介绍着宫中景色特点。

园林本来就是很耗费时间的一项工程,百官们隔了近一年,再次进入景仁宫,也不得不由衷赞叹这宫廷园林的设计。

宴会厅四四方方的,但放在陈懋眼中,大致也是十分惊奇的。

但是周围百官都十分镇定,所以陈懋也按下了心中的激动。

巨大的落地窗能直接从外看到里面的装饰,还有整齐摆列,摆放整齐的桌椅。

兴安和舒良各自让内官开始安排百官的座位,而王骥和陈懋,自然就和圣人坐一桌。

除了他们,剩下就是石亨以及五部尚书这一层级的人。

在这一桌后面,还架起了一座台子,铺着红色地毯,在众人进来时,就已经有乐伶演奏着悠扬的乐曲。

朱祁钰所安排的流程,不同于以往礼部那般,到处都透露着严肃。

当然,庄重感不能丢失,否则就会显得太过掉价。

安顿好百官之后,朱祁钰便走上舞台,一举一动皆备受瞩目,而随着他的起身,其他文武自然不敢再坐着,也纷纷站了起来。

总不能领导站着你坐着,那还不如你来当领导。

朱祁钰虚空不断按手,道:“都坐,都坐,朕就简单说两句。”

声音不大,但随着身后乐伶停下乐器,玉音便在整个场地中回荡。

随着朱祁钰声音环绕,百官这才坐了下来。

“年尾将近,今日恰逢迎将军凯旋,朕宣布几个事,第一,自明年起,武备学校全面向民、军、匠开放,其中也包含武勋王爵子嗣。”

“而入学之标准,会以各类考试为准,主要便是德、智、体三个方面,分别为身家清白为德,识字会算为智,拳脚功夫为体…”

和大多数领导一样,简单说两句,自然不可能只说两句。

光是朱祁钰所宣布的第一件事,就立刻引起了文武百官的关注。

虽然被圣人简单略过,但百官别的不说,抓重点乃是作为朝臣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做事抓不住重点,那只会坏事。

武勋子嗣就算了,这王爵子嗣,那就有的说了。

不过,武备学校并未纳入官方编制之中,因而也没有哪个官员直接站出来打断圣人的话语,也就被直接略了过去。

学校要招谁,那是学校所有者的事情,就算是地方学堂学院,朝廷也不可能去干预。

只不过,现在这学校是圣人的,而且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膨胀。

自从格致院建立之后,为圣人辩经的大儒就多了起来,甚至让学校取代国子监的声音也频繁出现。

回过神来的人,也不敢再去闹东华门,毕竟用大儒的话来说就是,学无止境,寒窗苦读十数载,还不如人家学校一年生员所学得多,就这还好意思反对?

劈头盖脸就扣上一顶妒英才的帽子下来,再心高气傲的文人,到格致院看滑翔的陶有道,再多的辩经也只能咽回去。

“常言道,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勋贵王爵子嗣,朕自可为其开后门,但往后之成就,便看个人。”

朱祁钰扫视全场,颠了巅宽大的袖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