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734章 搞不懂的脑回路

藤原佐在喜儿的陪同下游览京城。

吸收着大明政策成果,藤原佐也有自己的野望。

有了至尊相助,自己家族想必是乘风而起,以后绝对会是倭国第一家族。

而对于家族家臣的培养,是他这个未来家主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不能去学校,藤原佐就想去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看看。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倭国的遣唐使就是在那座学府之中学习,从华夏学得了文字、建筑、语言等等文化,回到倭国之后,建立了当今的倭国制度。

现在的国子监,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

新科进士奇怪的选择,格致院的建立,学校学生进入户部为吏,总总下来,已经让国子监不复以往。

藤原佐作为外使,进国子监并没有什么难处,相反,国子监很乐于招待像他这样的外宾。

生员众多的国子监,倒也不会冷冷清清,入门之后,便能看到一些学生在树荫下,手捧着书,摇头晃脑念叨着什么。

国子监的风景本来就好,藤原佐左顾右盼,时不时深呼吸,感受着大明最高学府的氛围。

当然,这里并没有什么欢声笑语,也没有高谈阔论,只有生员低语默读。

“钦差大人,这里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藤原佐好奇问了身旁的喜儿。

喜儿摇了摇头,道:“咱可不知道,毕竟,这里不是咱该来的地方。”

闻言,藤原佐瞬间住嘴,随后讪笑道:“能在如此风景读书,乃是人生幸事。”

“确实,比内书堂好很多。”

喜儿神色自然,浑不在意的欣赏风景。

能到圣人身边做事的太监,也是千挑万选中出来的。

十岁左右,阉割入宫,随后是为期十年的学习生涯,筛选出有才智、有学识的宦官,期间还要经过和其他宦官的竞争,才能站到圣人身边。

这是喜儿自幼就被灌输的思想。

内书堂确实比不上国子监,没有假山亭台,更没有绿荫碧水。

青砖瓦房,老太监的碎碎念,火辣辣的戒尺,那就是喜儿的学习生涯。

在心里,喜儿是羡慕国子监生的,有着如此优美的学习环境,衣食无忧,一心只读圣贤书。

藤原佐并不能体会到喜儿的内心情感,自顾自边走边道:“不知道在下能否有幸旁听学正的课。”

虽然这么说,但藤原佐觉得机会并不大,因为这一路走来,总觉得其他人都绕着他们走。

不知道是因为喜儿,还是因为自己奇怪且标志的发型。

孔氏是如何被圣人掀翻的,国子监的生员可一清二楚,就是因为勾结倭寇。

而现在,有倭人在国子监内光明正大行走,让部分生员感觉脸火辣辣的,不知道为什么国子监的领导还会让倭人进门。

来到一处湖边,藤原佐驻足,看向波光粼粼的湖面,侧头看向喜儿,笑道:“日本也有如国子监般的学府,名曰大学寮,是从大唐传至日本。”

“哦?”

喜儿抬眉,听着并没有感到多少自豪,因为这样的倭国,后面都做了什么?让倭寇袭扰大明沿海,这算是回报吗?

面对喜儿玩味的表情,藤原佐有些羞愧低头,道:“在下蒙学三字经与千字文,而后便熟读儒家经典,因而对于天朝,也是向往,如今站在此地,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咯咯咯~

闻言,喜儿捂着嘴笑出了声,斜看了藤原佐一眼,问道:“敢问尔邦大名皆是如此?”

藤原佐点了点头,道:“在下知道钦差大人想说什么,但是,吾邦撮尔小国,物资匮乏,百姓无可讨生,便只能下海为寇。”

“咱不知道你这话跟咱说是什么意思,但,这种话,骗骗百姓可以,换你,你信吗?”

喜儿收敛了笑容,不管他的身体遭受了什么,但他是圣人的人,换而言之,也是大明的人。

别说倭国那些讨生的百姓能不能横渡海峡,就算真的是百姓,这也不是他们袭扰大明海疆的理由。

“千万般苦衷,那与我大明百姓何干?”

看着喜儿逐渐冷下的脸,藤原佐讪讪笑道:“正是,不过,往后圣上与藤原氏定下条约,而藤原氏也会尽力管束百姓,不会再有侵扰之事发生。”

喜儿没有回答,只是看向湖面,做过的事情,几句言语就要翻篇,哪有那么简单。

若大明依旧受倭寇袭扰而有心无力,那或许还有些分量,可现在,别说倭国要好好管倭寇了,海上的各种海盗,早就被不断巡逻的水师清理的七七八八。

沿海村镇,家人的血书,让那些动了歪心思的海寇回心转意,弃寇从良,而大明也会给他们机会。

对于藤原佐一边说着从华夏学习到的东西,一边又辩解倭人的所作所为,喜儿十分搞不懂这种脑回路,难不成蛮夷都是这样?

可是,喜儿自己也算是蛮夷,但他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就算不报恩,也不会落井下石。

想了想,他还是没有回应藤原佐,因为话语太过单薄,喜儿也不是什么大儒,能用经典辩经,去教育藤原佐,说不通的东西,喜儿也懒得说。

这放在藤原佐眼中,就好像喜儿认同了他的话。

也是,都要相互合作了,些许的刺,拔掉就可以了。

微风撩拨着湖面,吹去了燥热的气息,为这座大明最高级的学府带来了凉意。

辽地,哈兰城。

刘安部从茂山矿区退了回来,只留一部分士兵驻扎。

如今的哈兰城,人口膨胀迅猛。

作为靠近矿区最大的土城,牧民们要购买便宜些的铁器,就会主动来到这里,否者在行商手里,就要被加价。

翻新后的城主府,虽然还在动工,但已经有了大明衙门的模样。

值班房中,王翱翻看着哈兰城的税收记录。

“哈哈哈,王御史,京城传来消息,那脱脱不花被撵的跟狗一样,往西边逃了。”

刘安人未到,声先到,进入值班房后,更是叉着腰,道:“一群土鸡瓦狗,自此,我大明北疆无患了!”

提着的毛笔停顿在半空中,王翱抬头,看向刘安,道:“当真?”

“当然,这是送来的告示。”

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后的大纸,刘安几步走到桌前,一把就拍在桌面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