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620章 于谦免职

“也就是说,你们原计划是劫持深儿,然后让鞑靼在边境搞事?”

朱祁钰对着跪在地上的人问道。

而那跪伏之人,便是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待诏,提督四夷馆的许彬。

不止他一人,还有户部尚书陈循,大通事兼后军都督昌英,兵部尚书于谦也一同跪在其身边。

这两人有着共同特点,便是许彬的举荐人。

陈循的额头不断冒着冷汗,他也没想到,许彬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就谋划而言,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根本没有可行性。

但是,人家就是做了。

“永乐十三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修撰,福建乡试考官,正统十四年,五月,得到曹鼐举荐,提督四夷馆;九月,经陈循举荐,升任大理寺右少卿;十月,经昌英举荐,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待诏,提督四夷馆。”

看着许彬的个人信息,朱祁钰皱着眉,抬头问道:“你哪里来的胆子?”

做的是书生行当,想着却是造反,而且还是一个掌管宗庙礼仪的人,朱祁钰都觉得其想法有些天方夜谭了。

语气虽然平淡,但是许彬仍然浑身一震,整个身子抖如筛糠。

“是昌英唆使罪臣,只需在德王出宫之时,将王爷交给他,就许罪臣泼天富贵。”

许彬不断磕头,似乎悔不当初,十分后悔。

不过,这话,在场的人,就没几个信的。

“昌英,永乐二年,受命袭父百户之职,以父作战阵亡功,封羽林前卫正千户,送翰林院学译书;十一年,改赐姓,出使漠北,哈密等处,官至都指挥同知;宣德十年,至甘肃备边,冒功,获都指挥使职,查觉后革职;正统三年,于鱼海子等处擒敌立功,仍复位;十四年,升后军都督。”

比起许彬,这昌英算是军事大老虎了。

朱祁钰看完信息,再看向昌英,道:“你一个蒙古之人,深受国恩,却不思报国,还妄图颠覆,可有辩言?”

“是许彬蛊惑罪将,言德王复位,便有社稷不世之功,若是功成,朝中一呼百应。”

昌英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两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然也不会谋划这种事情。

但是,一句朝中一呼百应,让陈循和于谦心中一惊,随后,于谦重重磕头,道:“陛下明察,奸人离间之计,不可轻信。”

这昌英虽然是在脱罪,但言语中,却是在给圣人种下疑心的种子。

自古多疑的帝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在于谦看来,昌英其心可诛。

闻言,朱祁钰揉了揉眉间,道:“若不是缉事厂及时发现,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于谦的担忧,朱祁钰当然知道,但是,那又如何,像许彬这样的学究,本来就看自己不爽。

而自己一系列的动作,更是将仕林得罪的死死的。

或许,在许彬看来,自己就是在拨乱反正,只不过是借助了鞑靼这一外力而已。

这种人,就像胡濙一样,抱着礼制,觉得自己才是大义。

最重要的是,正如昌英所说那般,一旦成事,一呼百应并不是说说而已。

“陛下,宁夏急报。”

一个士兵直接站在门口,大声通报,随后将信件交由黄门,递到朱祁钰面前。

朱祁钰看了一眼,就拿给身边的兴安,笑道:“念给他们听听。”

“是,陛下。”

兴安接过,稍微看了一眼,猛然瞪大双眸,嘴角不由扬了起来,对着下方,朗声道:“达贼万人的进犯,镇守宁夏总兵官张泰差夜不收沈燕走报,一股从西北路打硙口方试探,此前,锦衣卫线人知敌先机,报与勇武营团,罗士信部疾驰支援,亲率骑兵与宁夏卫击败达贼斩敌两千余颗,达马不计其数……各领官军家丁勇士人等截杀于贺兰山北麓,破敌之大营,先行报之,详报后呈。”

话音落下,殿内全都安静了下来。

昌英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向朱祁钰,刚才那句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还在耳边环绕。

“不错,锦衣卫不错,勇武营团不错,宁夏卫不错。”

朱祁钰对向昌英的目光,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几个不错,犹如一把把刀,插在昌英身上。

就连许彬,也直接瘫软在地,嘴巴张开,都忘记合上了。

“很不巧,你们被缉事厂发现,而达贼,也被锦衣卫发现,这不巧了吗,这不是。”

兴安将战报恭恭敬敬放回圣人御案上,缉事厂这次算是立了大功,让他浑身都感觉一松。

跪在地上的于谦,听完战报,便知道,这不是从卫所传来的,应该是圣人自己的渠道,并没有经过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毕竟,正经战报,需要有详细的过程,还有斩获首级人员的明细,将领各自汇报的私录。

而这份战报,仅仅是说了大致经过,特别还隐匿了锦衣卫的作用,皆以线人代替。

不知不觉之中,圣人已经织了一张大网,比两位前任还要巨大的网。

“传令勇武营团,对西蒙古,犁庭扫穴,一切不服王化之头目皆可就地处决,宁夏资源配给供应,全部配合勇武营团,仍固守宁夏,谨防河套达夷。”

朱祁钰当即下令,给勇武营团正名,避免地方军政搞事。

而对于下方的两人,朱祁钰则是看向陈循,道:“陈卿,下次提拔人,可得看清楚点。”

说着,看向于谦,继续道:“于卿,暂领五军都督府,而后军都督图谋不轨,有不察之过,免去左都督一职,由朕暂代之,可有异议?”

“臣,遵旨。”

于谦似乎早就知道有此结果,打从一开始,他便是暂领,朱祁钰从来没有坐实他左都督一职。

大明的兵部并不是国防部,他更像总后勤部,而五军都督府才是事实上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在这点上,大明的军制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为先进的军制。

后世让文官掌管兵权、军方不干预政治,是大多数所谓先进国家的选择。

高度集中的军事权力,有利于应对危机,这也是为什么于谦临危受命的原因。

可是,于谦终究还是文臣,此风不可长,不然等于谦或者朱祁钰死后,兵部将直接取代五军都督府,到时候,文官就真的没有人可以制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