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587章 盐本身的价格

很快,孙琼就将接待规格的猜想给放下。

“诸位还有公务,便以水代酒,某敬各位一杯。”

孙琼端着杯子站起身,其他人也都举起杯子,汤书伟笑道:“承蒙孙知府接待。”

开场不一定需要酒,一个干杯,就足够打开气氛。

“南直隶海盐,以扬淮为最,此番专员来扬州,什么时候去视察盐场?”

孙琼将话题转向重点,也不算是打探,毕竟文书都下来了。

“不是视察,只不过是去考察些地方。”

汤书伟放下筷子,看向孙琼,道:“北直隶,渤海那边,由圣人转让了部分盐场由户部管理,生产出来的盐,就批发给盐铺或是杂货铺,当然,还有官店。”

顿了一下,汤书伟继续道:“除了盐场,我等还要考察扬州市场,若是盐场开办,往后税收便是直接由盐场缴纳,与灶丁无关。”

孙琼虽然是北方来的,但是京城,他除了赶科举时待过一段时间,后面就被下放到地方,具体并不是很了解。

听了汤书伟的描述,孙琼忍不住问道:“敢问如今京城盐价几何?”

“一斤,二十文。”

汤书伟淡淡说道。

闻言,孙琼猛然站起,椅子都朝后退出一段距离,发出声音。

要知道,以当前扬州的盐价,一斤十六两重,大致是一两重的盐将近十九文,而京城的盐价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

“怎么可能!”

孙琼不敢相信,失声说道。

汤书伟连忙摆手,示意孙琼坐下来,解释道:“之前盐贵,是因为贩卖者为各大盐商,不得越场支盐,不得越界侵销,而盐商多数囤盐,以控制盐价,再以私盐代替官盐贩卖,从而获得巨利,盐本身并不贵。”

这是朝廷经过多方考察而得出来的结论,当然,这其中还有运输的人力物力问题,但是只要靠海的区域,盐本身就不应该是稀罕物。

简单来说,之前的朝廷和盐商,都不由自主的达成了垄断默契。

现在,朝廷要撬开商销模式,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朝廷,自然可以直接售卖低价盐。

更何况,二十文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大明每年产盐上亿斤盐,拥有这样的产量,薄利多销也不是不行。

至于会打击到盐商,那又不是什么大事。

改官卖成商卖,灶丁的生活就会改善。

万历时期所实施的纲法,便是民制、商收、商卖、商运、商销,就结果而言,虽然消耗了堆积的盐引,但和灶丁还是没有丝毫关系。

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私有化只会让商人变本加厉。

而现在,朝廷要来当商人的对手,首先便是打下食盐的价格。

商人会囤积,朝廷自然可以放量。

朝廷的目光不会去看那些盐商,毕竟真正需要帮助的,是海岸线上不计其数的灶丁。

这些人才是朝廷帮扶重点。

听了汤书伟的分析,孙琼迟迟没有言语。

他不曾详细了解过盐政,所以,里面的条条道道都是知之不详。

“如此一来,那盐商岂不是血本无归?”

孙琼皱着眉,缓慢坐了下来,迟疑着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闻言,汤书伟笑着说道:“户部尚书给商会那边通过气了,更何况,如今运送往边镇的粮食,多由运输部队代替,朝廷早就在逐步取消盐引了。”

“这并不能从单方面去看,朝廷决定开商开海,并且在天津、山东、大同、辽东等地试点商税,商会的商队于各地流通,所牵扯利益不仅是食盐一道。”

“二十文的售价虽高,但是与批发价相比,也有着巨大的利润。”

汤书伟眼神示意孙琼冷静,毕竟原本从灶丁那边收上来的盐,价值是一斤盐大致是三文钱。

而现在渤海的盐场还增加了包装,每一袋都是固定一斤,所用的便是油纸。

油纸在大明的价格并不贵,这得益于造纸术的蓬勃发展,还有就是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官办桐园,大量种植桐树,而后是朱棣下西洋刺激了造船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让桐油不再稀缺,连带着,油纸的价格也就与麻布差不多。

窗户纸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百姓之中普及。

一百文大致可以买二十刀纸,也就是两千张。

当然,这种手工纸肯定是比不上文人书写的那种纸,但用来当窗纸,做纸伞也都足够了。

手工纸一张便是四尺长两尺宽,裁剪成包装袋,满打满算便是二十袋,计算上损耗,也能有十七八袋。

而包装食盐用的纸,也仅仅是比窗户纸厚上些许的纸而已,毕竟要保证一定的韧性。

有着这项加持,京城店铺贩卖的盐,都是统一包装,统一售价,童叟无欺。

而商贩进货就更加简单,因为这种纸防水,包装小,更加方便运输携带。

百姓买回去之后,直接撕开放入盐罐之中,比起以往自己带罐子买盐,更加方便,价格亲民,销量自然水涨船高。

孙琼完整听下来,算是大致明白了汤书伟究竟是来考察什么的了。

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盐业,还有造纸业,桐油业,甚至是州府之中的店铺,还有官道的畅通。

许久之后,孙琼才长长呼出一口气,他是没想到,原来政务需要考察了解那么多事,就算是他,也会忽略这些细节,真不知道朝廷中的那些大臣都是什么怪物,竟然能够如此细致。

“这顿饭之后,我等可就有的忙了。”

汤书伟摇头苦笑着说道。

“这可是民生大事,若是开办得当,那沿岸灶丁便能安定,还能减少流民。”

孙琼再次起身举杯,对着五人说道:“本官也不知如何言语,就只能再敬诸位一杯,期盼诸位能及早帮扶百姓,本官为百姓谢过各位。”

说完,他便仰头一饮而尽,就跟喝酒一样。

不过,在场的人也仅仅只是知道一部分,如此政策,自然涉及很多方面。

“都是为国办事,我等说来也是自百姓之中走来,圣上说了,当了吏,也不能忘本,更不能鱼肉百姓。”

汤书伟站起来,举着杯,看向孙琼,笑道:“吾俸吾禄,皆是民脂民膏,百姓供养我等,谈不得谢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