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307章 因为我们来过

剩下的事情,朱祁钰让于谦去和王直还有陈循商量。

朱祁钰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足够去倒逼那些不思进取的缙绅做出必要的改变。

而陈循所在的户部,其本职就是帮忙打理劳动资料的。

但是在京城能做的事情,不代表在其他地方也可以。

经验需要因地制宜,现在的陈循,大概也有点思路。

在内阁,陈循听完于谦所说,思索道:“先废贵湖宣慰司,再立三司,由省入手,再达州县,不过,既然膏腴之地,也可吸引苗民下山。”

“贵州湖广动乱,平蛮大军也可以此吸引苗民,只是,都打了好些年了,苗民必然不会轻易相信。”

王直颔首,继续道:“还有,如今京城官缺刚补,未有余力派遣官员过去,诸位也是知道的。”

今年的乡试也不平静,乡试若是不能顺利进行,那明年科举也或许会出意外。

这也是于谦的疑虑。

“非常时,办非常事,某觉得,圣上不遣回流民的方略,或许可用。”

思索再三,于谦才开口说道。

“于尚书,你说的是,取消南北限制?”

王直动了动嘴唇,开口问道。

自从南北榜案之后,朝廷对南方的举人都是打压,刻意维持南北官员的平衡。

科举说到底就是烂笔头,南方比北方安全的多,所以能安心读书的也多,自然出的状元也多。

这也不过是北方学阀为了打破南方学阀垄断的方式。

你读书,我练武,反正读书人的拳头比不过北方武德昌盛的大老粗。

现在,京城有了学校,于谦这些内阁大臣,也意识到了科举的局限性,特别是这次罢考案,那些奉圣师的书呆子,不堪大用。

相比国子监,陈循就更喜欢学校的学生,毕竟这些学生的算学已经比国子监的监生强了。

可是,没有了地方保护措施,容易造成疯狂的野蛮发展。

“京城风景,王尚书也看了,若是发展得当,不会不如姑苏,再者,为生民立命,却因湖广偏远而不愿去者,又能为朝廷做什么?”

外放的官员都是在朝中没什么关系的,如此后果,自然容易滋生酒囊饭袋。

王直顿了一下,换做是他,也不想让后辈去那穷乡僻壤之地锻炼。

这是人的私心,可是有些工作,就是需要克服私心。

陈循转动着眼珠子,连忙开口道:“山东举人不是很多被捕吗?填补湖广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那些人?”

闻言,王直看向陈循,猜测其的小心思。

若是山东举人能用,那么之前被惩罚的陈循之子,陈英也非不能任用。

“可不怕山东举人对朝廷怀恨在心?”

王直淡然问道,目光直勾勾看着陈循。

见状,陈循咂舌道:“某有私心,但湖广本是流放之地,此举二优。”

“其一,我等皆是万中取一,那湖广之地也一样,不求各个成材,只求万人之中,有一治世之才便可。”

“其二,收心,如今山东军威浩荡,若能将功补过,想必举人也非蠢人。”

“其三,你我皆知,阀门不愿后辈受苦,可天下并非阀门多,那些寒门更多,只缺一个机会,王尚书,可不能只让圣上为公,朝臣为私。”

陈循说的有理有据,王直虽然赞同,但还是问道:“天下为公,可陈尚书也是为私,难道不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了圣上面前,某也不会藏私,如今补缺,也多是关系,就算某不破之,等那学校学生成长,圣上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陈循依照自己的理解,显得十分自信。

“可学校学生不参加科举。”

王直皱眉疑虑,而于谦却恍然大悟,道:“某知道了。”

“于尚书,你知道什么了?”

被于谦的声音吓一跳的王直,转身看向于谦。

“纸上学来终觉浅,不科举,也可为吏,以吏锻炼成长,学校之考试,就如科举,以圣上实践之道,那必然是要经过历练。”

圣人说的不科举,难道就不能绕过科举当官吗?

在军营的于谦可是知道的,武备学校里的学生,只有考试,没有科举,可这妨碍里面的人不受于谦重视吗?

被于谦这么一说,王直瞪大了眼睛,这是未曾想过的道路。

“若是如此,那未必不能让山东举人入湖广。”

许久后,王直喉咙滑动了一下,喃喃说道。

上废宣慰司,下设流官的人才空缺暂时解决了,剩下的,就要有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

“湖广有王骥将军,还缺一个巡抚,在三司使确立之前,能主持大局之人。”

王直没有多少迟疑,时代的改变,总会优待那些会适应的人。

“我等先拟个章程,再举荐几人,由圣人定夺吧。”

这事在永乐的时候就做过,现在不过是填补一下永乐帝没有做完的事情而已。

几人都知道,最难的是将京城的经验用在湖广之地,那里可没有圣人,工作岗位想必不可能有太多。

而且,京城里的重工厂也不可能放在湖广,毕竟那是国家战略资料,哪能离圣人的视线太远。

收到内阁的反馈,朱祁钰不由得感叹,不愧是内阁大员。

在大明打理好湖广之后,到了清朝,便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当前这句话应该是【苏常熟,天下足】。

两句话体现了商品粮货源地的变化,朱祁钰也知道,那些朝臣口中的蛮荒之地,很多并不是,只不过,时代的发展限制了而已。

从苏常到湖广,那可不只是单纯的种田丰收,其中还涉及到水运。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只要往湖广里塞人,受朝廷实质管辖,其他的事情自然会随之发展。

就如现在的京城,吸纳了各地的流民,然后吸引来商户,周边自然也被影响,为了分一杯羹,那些官僚缙绅只能提高农户工匠的待遇。

正应了后世一位战士说过:“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只是,这巡抚的人选,朱祁钰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以后要去辽东的薛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