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190章 不要飞太高

经过一阵晃动,热气球稳稳停在高空。

陶有道俯视着京城,那些低矮的房屋有序或无序排列着。

宫城从上往下看,是一个个格子,圈着一座座雄伟的宫殿。

举目远眺,甚至能看到极远处的山脚。

在他的下方,无数人抬着头,用手掌遮掩阳光,看着他。

山河虽然锦绣,但是陶有道依旧抬头看向了天空。

“可以更高,可以的!”

抓在吊篮边缘的手,指关节发白。

“我会驯服你,哪怕是付出我的生命。”

陶有道喃喃自语着。

京城外。

张三看着热气球,其身边是跪地磕头的俘虏。

草原需要信仰,这样才不会感到孤独。

“以后我也得坐坐看。”

心里暗自下了决心,张三回首,看向五体投地的俘虏,摇了摇头,这次他真正切身体会到无知的信仰多么可怕。

兵部衙门,庭院。

于谦仰头看着那漂浮的热气球。

身边一众同僚,也都在院中仰望。

“他能看到什么,能想到什么。”

于谦喃喃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都多高了。”

摇了摇头,他独自一人走回了值班房。

景泰学校,热气球的正下方。

所有人都抬头看的时候,朱祁钰却在看着每一张脸。

惊讶、惊慌、好奇、敬畏……

各种各样的情绪流露在表情之上。

“爹爹,以后我能坐上去吗?”

朱见济的突然发声,惊醒了朱祁钰。

他在看众生,而他的孩子在看他。

“可以的,不过,不要飞太高。”

朱祁钰揉了揉朱见济的头,欣慰笑道。

燃料耗尽之后,陶有道挥舞着旗帜,热气球缓缓落下。

热气球不是自然落下的,而是被底下的人齐心合力给拉下来的。

当陶有道从吊篮中爬出来,没有人敢随便靠近,只有圣人带着微笑迎接他。

“天上有什么?”

圣人大声询问自己。

“陛下,什么都没有,除了看不见的风,还有头顶上的云,或许,能到云上面去看看。”

陶有道也是大声回应着。

“等你准备好了,自己去看。”

朱祁钰牵起了朱见济的手,挥了挥,然后登上了身后的马车。

直到圣人走后,一群孩子才围了上来。

“等一下,等一下,你们都站好,我会告诉你们,热气球为什么会起飞。”

陶有道开心说着,随后在其他老师的安排下,学生们整齐坐在操场上。

物理,是一种非常理性而美妙的场景。

当陶有道展开第一堂物理课的时候,不止是孩子们听不懂,连那些教师也一样。

这场公开课的冲击力无比巨大。

陶有道不仅点燃了火炉,也为眼前众多幼小的心灵燃起了火苗。

圣人原本可以凭借着这项技术,去神化,用神秘去包装自己,但是圣人没有。

正真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

这是圣人跟自己说过的话。

陶有道看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才理解圣人的心情。

热气球干瘪后,被保存在学校的仓库里,由护卫严加看守。

人潮虽然散去,但是议论却没有停止。

街头巷尾,百姓们对热气球津津乐道,都在猜想,那飞上去的人会看到什么。

西城酒肆中,生员们也是一样。

有人好奇,便有人恐惧。

“礼有王制言: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此奇器非经世之物,只会误国,我等必将谏言圣人,毁此奇器,勿留于世。”

生员柯潜大声说道。

柯潜自幼警敏嗜学,十岁喜赋诗,正统十三年,首试春闱,不第,遂入太学为国子生。

在一众生员之中,算是优等生。

“为何断定此奇器非经世之物?”

另一名生员刘升,皱眉说道:“朱文公曾言,农学、医学、乃至百工,自有道理在,有宋一朝,冯继升改火药法,朝廷还赐衣物束帛。”

“但太祖年,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见其无用,便将其击碎,言之无益的取乐玩意儿。”

不断有生员加入讨论。

这是大明,不是大清,自宋以来,放宽了对于奇淫巧技的限制。

朱文公,也就是朱熹,认为自然科学和成圣成贤、经邦治国的知识都是正道。

但是朱元璋终归是农民出身,对于“奇淫巧技”还是很鄙夷。

现在的大明,从洪武至今,不过八十一年有余,明中期的党争还没有出现,对于学术的征伐,也还没到见血的时候。

因此,国子监中,才会存在像陶有道这样的人。

也有像刘升这样,虽然不懂,但是不会很反感奇淫巧技的人。

直到晚明,也会出现像徐光启和宋应星这样的士大夫。

这些学子并不知道,满清入关之后,会真正摒弃百学。

除了收录一些农家、医家和天文之类的《四库全书》之外,其他学说着作一概排斥。

到时候,国子监的学子便会以自称奴才为荣。

“有宋一朝又如何,割地赔款,和亲纳贡,尔想重蹈覆辙吗?”

陈英拍桌而起,对着刘升怒视道。

闻言,刘升顿时缩了回去。

“陈兄莫要生气。”

身旁的胡钦立马开口劝解道:“诸位都是为国为民,不可置气。”

“胡兄,你可是最恨不学儒术之人,怎的为其说话。”

陈英看向胡钦,皱眉道:“若不是你说,某可不知那陶有道的事情,其心可诛,胡兄是否认可?”

“这不是当初以为飞天乃泛泛之谈,蛊惑圣心之用,可如今,那陶有道可是真的上天了。”

眯眼带笑的胡钦开口说道:“我自然认可陈兄,但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你我之力,螳臂当车啊。”

“那又如何,陈某愿在端门哭谏,若是不行,为国死谏,并无不可。”

陈英意正言辞,胸中豪气顿声。

而那胡钦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抚手而击,道:“既然陈兄有此胆略,必将历史留名,在下佩服,自然愿随陈兄一道,劝圣上回正道。”

闻言,陈英更加有了底气,在一声声吹捧中,逐渐迷失在一声声陈兄之中。

不管怎么说,国子监,还是以儒学为主,而辅佐君王走正道,便是为臣子所需要做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