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1189章 以国之名,联合。

使者的吃相能多难看,就如察合台使者现在这样。

只要大明答应他能留在此处,考科举也好,混个院士也罢,所代表的察合台如何,已然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甚至,察合台成为了他在大明的踏脚板。

就算是于谦,对于该使者的表态,心中谈不上反感,只是对于察合台更加看低了一些。

在察合台使者走后,于谦依旧留在议事厅内,坐在下首位,思索着察合台之后要如何解决。

朱祁钰当然是想要把整个察合台都吞下,只有这样,华夏才真正拥有天然屏障,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成的事情。

所以对于勇武营团,朝廷也没有催促其加速军事进程。

大明朝廷也不是全知全能,如今察合台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还有待商榷。

“陛下,如今土鲁番在手,只需等待甘肃发展些时日,那察合台也是迟早之事。”

思虑再三,于谦才开口说道。

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那使者的表现让于谦猜测,如今察合台内部也是一团乱麻,或许都不用明军出手,其自身也迟早分裂。

所谓上兵伐谋,于谦自然会考虑用最小的代价来谋求最大的利益。

朱祁钰没有立马回应,而是看向窗外的风景,盎然的绿意映入眼帘,似乎在昭示着大明的勃勃生机。

只要给大明时间,稳定发展下去,等到综合实力到了,那么其他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于卿,你有没有考虑过,如今天下,唯有我大明建立起国家概念。”

回过头,朱祁钰看向于谦说道:“如今的察合台,不过是一处西域概念,往西之地,皆可称西域,若是再过些年,国家思想通过贸易或者其他方式输出,到时候该当如何?”

这也是朱祁钰担忧的地方。

当西方那些野蛮的海盗开始殖民时,世界很多地方可没有什么国家概念,就算是清帝国,也是在经历过鸦片战争以及一连串的革命变法之后才初步形成,但那时候,已经是晚清民初了。

以如今大明的发展,其本身的意识形态也会随着开放贸易而对外传播,这并不会因为朱祁钰的主观意志而不会发生。

察合台的使者虽说因为一己私利,想在大明谋求个一官半职,可来大明的外邦人,其中也有立志想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会传播从大明学去的思想,朝鲜便有不少这类人。

所以,朱祁钰想要尽快的在大明周边完成插旗行动,确定大明边疆,让大一统的思维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根植在华夏思想之中。

往后不管君主虚位还是君主实位,华夏版图成为民心所向,必然会促使当权者去维护。

于谦的思维没有朱祁钰那么跳脱且深远,他依旧局限于当下的世界观,作为大明中枢中的进步人士,他在朱祁钰面前,还是显得有些保守。

“陛下是觉得,察合台的那群野心家之中,会有人以国之名,联合部落?”

在朱祁钰说明之后,于谦也反应了过来。

朱祁钰耸了耸肩,对此并不奇怪,只不过以前人以统治阶层的血脉为名义,现在多了家国统一的道义罢了。

“可能吗?”

于谦还是对此保持怀疑。

不说别的,光是大明的国家概念建设,就有着许多问题。

国家概念不是靠一张嘴大喊就能够莫名其妙出现,其中的归属感,就跟军中同袍情义一样,要有时间的沉淀。

而察合台如今的状况,于谦并不觉得会有人能够具有相关觉悟。

从历史上看,察合台不过是铁木真给次子孛儿只斤·察合台的封地,归根结底,并非属于政权体系下管理的区域,换而言之,所谓封地,那必然要溯源是谁封给他的。

这里就涉及到元帝国和蒙古帝国之间的关系了。

察合台乃是铁木真次子,而继承蒙古帝国的汗位的乃是铁木真第三子孛儿只斤·窝阔台,在之后的蒙古汗位上,窝阔台的长子,孛儿只斤·贵由英年早逝,汗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铁木真第四子,孛儿只斤·拖雷的世系,也就是孛儿只斤·蒙哥。

而最终灭宋且继承蒙古帝国汗位的,便是孛儿只斤·忽必烈,也就是元世祖,从他开始,蒙古帝国以华夏中原为中心,其余各处,只能算得上是宗王分封。

从根上来说,察合台不过是前朝藩国,大明现在最多只算是削藩,而且还是削前朝的藩。

如此,察合台想要以国为名联合起来就有着莫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毕竟,真正统治过这里的,并不是察合台,而是汉朝和唐朝。

“或许,于卿想得过于复杂了。”

朱祁钰叹了口气,道:“一旦休养,那何时是个度?大明有颇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就能完成,以史为鉴,一旦放下,就很难再拿起来。”

要不是生产和生育的局限性就摆在面前,朱祁钰并不介意以最粗暴的方式达到目的。

“那陛下以为,该当如何?”

于谦知道,都不需要说以史为鉴了,就仁宣时期,一旦刀兵入库,那文人就恨不得骑到武人的头上,将任何军事行动都视作削弱文人权力的行为,为反对而反对。

朱祁钰手指敲着扶手,淡淡道:“最好的方式,便是边发展边处理,将柱州视为内政问题,而非战争,转对外战争为对内维稳,指定反抗势力为反贼,设立分裂与叛国相关律法。”

“而这些,必须在确定国境线之前完成。”

未来大明的野心会不会膨胀,会不会完全转向帝国主义,朱祁钰并不在乎,或者说,他在乎也没用,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完成的事。

而现在,确定法理依据,给予未来有识之士能够举起大义,便是朱祁钰当前所能做到的事之一。

“镇压维稳,嗯,倒是可以。”

于谦缓缓点头,对外战争和对内维稳有着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军队来做,另一种则更多的是衙役来实行。

大明治安维稳方面的暴力机关尚处于试探阶段,公共安全部分,要从兵部转移到刑部,还有一大段路来走,总而言之,在于谦看来,前路还是摸石头过河。

“如此,将勇武营团设为兵马司,效仿琼州生产军团模式,实施军屯,在维稳同时,又能随时准备收复全柱州。”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朝堂的一般议事流程,而现在,于谦也仅仅是提出最浅显的方案。

“尚可。”

朱祁钰起身,道:“军事维稳方面如此便好,另外,朕欲在柱州设立学校,相关投资,从内帑支出,给予欲在柱州安定下来的将士后代教育机会,师资方面,则选取年轻力壮之学生,以支援边疆为由,支援教育几年,回来后,会在朕所设立之学校担任职位,直接走马上任。”

这也是朱祁钰原本想在学校设立的一种职位体系,毕竟当前大明学校的数量比起学堂私塾,可谓仅仅是其的冰山一角,而且能满足他所要求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大明朝臣可无法制止当今圣人如何分配内帑,以前还能以国库空虚为由,而现在,官员喊出财库空虚,那其本身就要为财库空虚作出解释。

朱祁钰并没有为自己大兴土木,甚至到现在,朱祁钰也没有新修什么园林行宫,仅仅是维护修缮历代以来的原有宫殿,这也使其在文官之中好评一片。

更何况,朱祁钰的进项很多,就连不少国营产业,也是在朱祁钰的扶持下进行,那么,既然圣人没有花国库,更是用内帑来填补,若地方财库或国库空虚,问题出现在哪里便不言而喻了。

以前是越贪的人越要喊穷,现在那些贪官都知道,要想贪,那必须要有发展,若无发展,朝廷便会问责,一直喊穷的话,那等待他的,便是朝廷下放的调查组。

“陛下,柱州还太远,若是直接设立学校,那沿海内陆之地,恐会有微词。”

于谦抿了抿唇,要知道,现在学校可是香饽饽,而且百姓所认可的学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圣人所设立,另一种则是以大明的名义设立。

其他的,就直接归为学堂或者私塾,其本身就有族学属性,久而久之便不受百姓所认可。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学校之中,未来的选择可比以前的学堂私塾还要多,就算不能当官,当个吏员也或是留校任职,更有工厂商会大把的要人,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稳定的收入。

闻言,朱祁钰靠到椅背上,笑道:“何时,朕要如何花钱,也要听他人微词了?”

于谦苦笑,道:“不敢,不过,陛下还是给微臣透个底,好让臣有些准备。”

“勇武营团所发现的情况,于卿应该看过了吧?”

朱祁钰收起笑脸,严肃问道。

“民不聊生,人不似人。”

于谦斩钉截铁说道。

朱祁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从勇武营团传回的消息,柱州多数领主信奉宗教,而其手底下,多为农奴,如猪如狗,说来可笑,那些农奴,不少还是教徒。”

华夏是从战国之后便从奴隶制走向封建,而到了大明,最多是走回集权封建道路,谈不上奴隶制。

当然,家奴依旧存在,这是时代的必然所在,这类奴仆和农奴有着一定的区别。

朱祁钰可不管他们教义里写的有多么高尚自由,现实就摆在他面前,柱州的农奴问题十分严重,而在信仰的蛊惑下,他们甚至会义无反顾地站在奴隶主一边。

“所以,陛下是想要解放他们,使其站在大明一侧。”

于谦敏锐抓到了重点,继续说道:“以教育方式,树立国家观念,先行以国之名,使其联合在一起。”

“团结大多数,团结可团结的对象。”

朱祁钰赞同道:“光打仗,那是打不明白的,久了,便会种下恶果,成不稳定因素,因而才需要教育,让他们知晓,教义救不了他们,只会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奴。”

“臣,明白了。”

于谦肯定道。

圣人选择的道路,可比直接战争屠杀还要困难,但这无疑是王道,行王道者,仁政为先,方能王天下。

文人所追求的,为生民立命就是如此,只是很多时候,中道崩殂,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捷径。

“臣回去便召集工作会议,先定勇武营团就地分散驻扎,期间或须多部门配合,请陛下恩准。”

圣人已经决定,那么剩下的细则,自然是他们这些尚书来拟定,最终结果要么拿到朝议,要么直接提上朝会,总归是将章程给定下来。

于谦身为兵部尚书,这套流程也十分熟悉,比起时候在打扰圣人,不如现在就让圣人给予行事之权。

“准了。”

朱祁钰自然允许,道:“朕会命兴安支会其余尚书,结论如何,再做定夺。”

有了大致框架,朱祁钰只需要等结果,当然,学校的事情,那是另一套班子的事,用不着到达尚书这一层级。

“是,陛下。”

于谦回应,紧接着,话锋一转,道:“臣还有一事。”

“说。”

朱祁钰直截了当道。

“北平承平,如今国中,奢靡之风隐隐有再起之兆,军中时常提起饮酒需求,臣以为,理应肃正风气。”

于谦沉声,王振擅权的时代历历在目,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闻言,朱祁钰嗤笑,道:“若是想要饮酒,那可以不在军中当值,军规必须遵守,至于市井奢靡之风,肃正风气是应该,不过,主抓有官身之人,若是受不了,可以不当官。”

大明的娱乐项目本来就少,而在朱祁钰禁黄禁赌之后,明面上的娱乐就更少了,与之相反,富人在增加,有钱不能花,那是锦衣夜行,自然会有人受不了。

“至于百姓,便多以教育为主,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朱祁钰顿了一下,道:“其余的,之后再议。”

得到了回应,于谦也就心满意足的离开,至少,当今圣人并不是贪图享受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