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易川说 > 第一百一十章 手搓真理(下)

易川说 第一百一十章 手搓真理(下)

作者:页易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11 13:42:41

弹道实验室里,灯光聚焦在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靶上。

靶心位置有三个几乎重叠的弹孔,边缘光滑,间距不超过0.5厘米。

凌安戴着白手套,正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弹孔与靶边缘的距离,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在“803米”。

“姜队,结果出来了。”

凌安抬起头,眼底带着一丝惊叹。

“这把手工狙击枪的有效射程至少在800米以上,精准度堪比专业制式武器。

尤其是在500米内,误差能控制在1厘米以内。

范守厝这手艺,说是民间高手都算谦虚了。”

姜玉华站在靶前,看着那三个几乎连成一线的弹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

“和葛醇芭家到范守厝后窗的直线距离吻合吗?”

“完全吻合。”

凌安调出卫星地图,用红线标出两点。

“范守厝家后窗到葛醇芭卧室窗口的直线距离是786米,考虑到地形起伏,实际射击距离应该在800米左右,正好在这把枪的最佳射程内。”

他点击屏幕,调出三维模拟动画:

“我们还原了射击轨迹。

从范守厝家后窗出发,子弹穿过葛醇芭家的窗户,依次命中眉心、心脏、后颈,角度始终保持15度俯角,与我们在尸体上检测到的弹道完全一致。

动画里,代表子弹的红色激光线精准地穿过两栋房屋之间的空隙,最终定格在虚拟的葛醇芭身上。”

“后窗窗台的磨损痕迹也对上了。”

赵风心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技术科在窗台边缘提取到了与枪托底部一致的枣木纤维,还有微量火药残留,成分和鹰嘴崖找到的弹壳完全相同。

可以确定,范守厝就是在自家后窗完成射击的。”

姜玉华沉默地看着动画。

“他甚至计算好了风速和光线。”

凌安指着屏幕上的气象数据。

“案发当晚是静风,能见度高,月亮在东南方向,刚好能照亮葛醇芭卧室的窗户。”

完美。

这个词让姜玉华心里有些发沉。

“但有个疑点。”

凌安突然皱起眉,调出另一份弹道分析图。

“我们比对了鹰嘴崖找到的弹壳和葛醇芭体内子弹的弹道痕迹,发现了细微的差异。”

他放大屏幕上的纹路对比:

“你看这里,葛醇芭体内的子弹膛线痕迹更浅,边缘有轻微的变形,像是……枪管在射击时出现了极其细微的震动。

而鹰嘴崖的弹壳痕迹更清晰,膛线纹路完整。

这说明,射杀葛醇芭时,枪管可能有轻微的松动,或者射击时的后坐力传导有异常。”

“松动?”

姜玉华凑过去细看。

“是枪支本身的问题?”

“有可能。手工组装的枪支稳定性本来就差,连续射击后可能出现零件松动。

但范守厝既然能把枪造得这么精准,没理由忽略这个问题。

除非,射杀葛醇芭时的枪支状态,和试射时不一样。”

“不一样?你的意思是……两把枪?”

“不排除这个可能。或者,他在射杀葛醇芭后,重新调整过枪支零件。”

姜玉华的目光落在那把被拆解后又重新组装的狙击枪上。

枪身的枣木枪托上有几处细微的划痕,像是被硬物磕碰过。

他拿起枪,掂量了一下,又检查了枪管与枪身的连接处。

确实有轻微的松动痕迹,像是被反复拆卸过。

“如果他在射杀葛醇芭后,立刻拆解了枪支,更换了部分零件,或者调整了枪管固定装置,就能解释弹道痕迹的差异。”

姜玉华放下枪。

“他在刻意抹除某些痕迹。”

“抹除什么?”

“或许是……能证明当时开枪的不是他的痕迹。”

姜玉华的声音很轻,却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姜队,您是说……”

赵风心有些难以置信。

“范守厝不是凶手?可他认罪了,证据也……”

“证据可以伪造,口供可以说谎。”

姜玉华打断她,指着屏幕上的弹道差异。

“但物理痕迹不会骗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石盘岭的方向。

“重新检查那把枪的所有零件,尤其是枪管和枪栓的连接处,寻找被更换或调整过的痕迹。

另外,查范守厝案发前后的通讯记录,看看他和谁联系过。

还有,把葛醇芭家窗户上的弹孔残留物送去化验,比对是否有除了子弹和窗纸之外的成分。”

“是!”

凌安看着姜玉华,突然笑了笑:

“你这直觉,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可怕。”

“不是直觉。”

姜玉华摇摇头。

“是这案子太完美了。

一个隐忍了十几年的复仇者,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留下了一堆指向自己的证据,然后平静认罪。

完美的像是一场早就写好的剧本。”

……

审讯室,范守厝坐在铁椅上,双手被铐在桌沿,指尖却依旧无意识地摩挲着虎口。

那里有一道浅淡的疤痕,是当年被葛醇芭用枪托砸出来的。

姜玉华把一张放大的照片推到他面前,照片上是葛醇芭尸体上的三个枪伤,用红笔标出了间距和角度。

“这三枪,为什么打在这三个位置?”

范守厝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两秒,随即移开,落在审讯室的墙壁上:

“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是因为这三个地方,对应着你童年的伤疤,对吗?”

范守厝的肩膀抖了一下,指尖猛地攥紧。

“十二岁那年,葛醇芭一拳打在你眉心,让你肿了好几天。

用枪托撞在你胸口,疼了一个冬天。

还把你的头踩在后颈上,留下一道至今没消的疤。”

姜玉华一字一顿地说,目光死死锁住范守厝的眼睛。

“这三枪,是你在报复当年的每一次伤害,对吗?”

范守厝的呼吸陡然变得急促,喉结上下滚动,却始终没开口。

过了很久,他才缓缓抬起头,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恨,有痛,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迷茫。

“是又怎么样?”

“不怎么样。”

姜玉华向后靠在椅背上,语气放缓。

“我只是想知道,这三枪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了结恩怨,还是……完成某种仪式?”

仪式两个字似乎触动了范守厝。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照片上。

“他欠我的,欠我哥的,欠我们范家的……三枪,不多不少,刚好够本。”

“够本?”

姜玉华追问。

“当年他打了你三拳,踹了你哥五脚,为什么不多打两枪?”

范守厝的眼神闪了一下,像是被问住了。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低下头,含糊道:

“够了。”

“不够。”

姜玉华突然提高声音。

“如果只是为了报复,你不会等十几年,不会花半年时间造一把枪,更不会在案发后留下那么多证据。

你在怕什么?或者说,你在保护什么?”

范守厝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声音带着压抑的怒吼:

“我没有!人是我杀的,枪是我造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别用你那套心思揣度我!”

“我揣度的不是你,是真相。”

姜玉华拿出弹道分析报告,拍在桌上。

“这是你那把枪的弹道检测,鹰嘴崖的试射弹壳和葛醇芭体内的子弹,膛线痕迹有差异。

你在射杀葛醇芭后,动过枪,对不对?”

范守厝的身体瞬间僵住,眼神里的愤怒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慌乱。

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你调整了枪管,更换了部分零件,就是为了让弹道看起来和试射时一致,对吗?

但你百密一疏,细微的变形骗不过仪器。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审讯室里陷入死寂,只有范守厝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他的头埋得很低,额前的头发遮住了眼睛。

就在这时,赵风心推门进来,递过来一张纸条,低声道:

“姜队,葛醇芭家窗户上的残留物化验出来了,除了子弹和窗纸纤维,还有微量的……松香。”

松香?姜玉华愣了一下。

随即反应过来,松香常被用来焊接金属,或是给枪械零件做润滑和密封。

范守厝的工具箱里,就有一小罐用了一半的松香。

这说明,子弹穿过窗户时,枪身上的松香残留物随着后坐力溅了出来,落在了窗纸上。

这本该是指向范守厝的又一证据,可姜玉华却突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他看向范守厝,突然问:

“你左撇子,对吗?”

范守厝猛地抬头,眼神里充满震惊。

“你的工作日志,字迹是左手写的。

工具箱里的锉刀,磨损痕迹集中在左侧。

连你虎口的疤痕,都是偏左的,你习惯用左手。”

姜玉华指了指照片上的枪伤。

“但这三枪的射击角度,更符合右撇子的习惯。”

这一次,范守厝脸上的平静彻底崩塌了。

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椅子上,眼神涣散,嘴里喃喃道:

“不可能……你怎么会……”

“怎么会知道?因为你太刻意了。

刻意模仿右撇子的射击角度,刻意留下所有指向自己的证据,甚至连认罪都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解脱。”

他站起身,走到范守厝面前:

“这三枪,不是你打的,对吗?你在替别人顶罪。”

范守厝的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顺着他苍白的脸颊往下掉。

这个始终沉默隐忍的男人,此刻像个被戳穿谎言的孩子,再也绷不住坚硬的外壳。

“不是……不是的……”

他哽咽着,却没力气反驳。

“是你哥范鸽,对吗?”

姜玉华盯着他的眼睛。

“案发前你和葛醇芭吵架,提到旧账,其实不只是你的账,还有你哥的。

范鸽当年被打断胳膊,落下终身残疾,没法干重活,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并不好,对吗?”

范守厝的哭声突然变得压抑,像是怕被人听见。

“他回来了,对不对?

他恨葛醇芭,恨他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找你帮忙。

你不忍心让他再出事,就帮他造了枪,甚至在他动手后,替他处理现场,伪造证据,把所有罪都揽在自己身上。

那三枪,是他打的。

他用你造的枪,替你们兄弟俩报了仇。

而你,用自己的方式,护了他最后一次。”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锤子,重重砸在范守厝的心上。

他终于崩溃了,双手捂住脸,发出压抑而痛苦的呜咽,像一头困在牢笼里的受伤野兽。

“为什么……”

他哽咽着问,声音破碎不堪。

“为什么要逼我……”

“因为真相不该被掩盖。

无论是谁犯的罪,都该承担后果。

你替他顶罪,不是保护他,是把你们兄弟俩都拖进了深渊。”

范守厝抬起头,泪眼模糊地看着姜玉华,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和挣扎。

他知道,自己精心编织的谎言,已经被彻底戳穿了。

那三枪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复仇。

一枪,是替童年被抢走的山鸡。

一枪,是替哥哥被打断的胳膊。

最后一枪,是替这些年兄弟俩所受的所有委屈。

而他选择顶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给这段沾满血泪的过往,画上一个惨烈的句号。

可他没想到,弹道不会说谎,习惯不会说谎,那些他刻意忽略的细节,最终还是暴露了真相。

姜玉华看着痛哭的范守厝,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起案件最关键的一环,终于被解开了。

但他也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可能是更残酷的真相。

范守厝的崩溃像一道被冲垮的堤坝,却没能立刻涌出真相的洪流。

他在审讯室里沉默了整整一夜,任凭姜玉华和赵风心如何追问,只是抱着头,反复念叨着“人是我杀的”,仿佛要用这句话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天色微亮时,姜玉华让警员送了些吃的进去,自己则站在走廊尽头抽烟。

烟雾缭绕中,他看着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眉头始终没有舒展。

“姜队,范鸽的行踪查到了。”

赵风心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眼底带着血丝。

“案发前三天,他确实回过石盘岭,用的是假身份,住在镇上的小旅馆里,案发当天早上才离开。”

“假身份?”

姜玉华掐灭烟头。

“看来是早有预谋。”

“旅馆老板说,他每天傍晚都会出去,凌晨才回来,身上带着泥土和草木的味道,像是去了山里。”

赵风心指着报告上的监控截图。

“这是他离开旅馆时的样子,背着一个长条形的背包,和范守厝描述的装枪的布包形状吻合。”

证据越来越清晰地指向范鸽,可最关键的那把枪,却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技术队把范守厝的小屋翻了个底朝天,连墙壁都敲了一遍,甚至抽干了屋后的水井,都没能找到那把被拆解后又重新组装的狙击枪。

或者说,范鸽使用过的那把真正的凶器。

“范守厝肯定把枪藏起来了。

他在保护范鸽,只要找不到枪,就没法完全证实范鸽动手的痕迹。”

“以他的谨慎,肯定会藏在一个只有他知道,而且不容易被找到的地方。”

他想起范守厝屋后的那两棵老枣树,想起鹰嘴崖的山谷,想起土坡上那棵被折断枝丫的枣树。

所有与枣木有关的地方,都可能藏着线索。

“再去石窝村,重点搜查范守厝常去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有枣树的地方。

另外,申请拘传范鸽,就算他不承认,也要让他知道,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再次来到石窝村,秋意更浓了。

范守厝的小屋依旧被警戒线围着,像一座孤岛。

姜玉华没有进屋,而是径直走向屋后的菜园。

菜园里的蔬菜已经枯黄,只有那两棵老枣树还枝繁叶茂,暗红色的枣子挂满枝头,在风中轻轻摇晃。

“仔细检查树干。”

他对技术人员说。

树干粗壮,布满沟壑,技术人员用手一寸寸摸索,敲打着每一处可疑的凹陷。

当检查到靠近地面的位置时,一名警员突然喊道:

“这里有问题!”

众人围过去,只见树干底部有一块树皮的颜色比周围略深,边缘有细微的缝隙。

技术人员用工具小心地撬开树皮,露出里面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大小刚好能塞进一个折叠起来的布包。

“找到了!”

洞口很深,技术人员用镊子慢慢取出里面的东西。

一个长条形的黑布包,和范鸽监控截图里背着的那个一模一样。

打开布包,里面是被拆解成零件的狙击枪,但和之前找到的那把有细微差别:

枪管内壁的枣木内衬磨损更严重,枪栓上还沾着些许松香残留,与葛醇芭家窗户上的残留物完全吻合。

“这才是真正的凶器。”

姜玉华拿起枪管,对着光看,内壁的膛线变形痕迹比之前那把更明显。

“范守厝把它藏在了枣树里,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技术人员在枪栓上提取到了两枚模糊的指纹,经过比对,其中一枚属于范守厝,另一枚……虽然模糊,但与范鸽留在旅馆登记本上的指纹有多处吻合点。

“还有这个。”

一名警员从布包里拿出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是范守厝潦草的字迹:

“哥,走,别回头。债,我还。”

纸条被泪水洇湿了一角,字迹有些模糊。

姜玉华捏着纸条,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藏起一把杀人的枪,也藏起了对哥哥最后的守护。

“还有其他发现吗?”

“在树洞深处,还找到一个小铁盒。”

技术人员递过一个锈迹斑斑的盒子。

“里面不是零件。”

打开铁盒,里面没有金属零件,只有一叠厚厚的汇款单,收款方都是范鸽,汇款人是范守厝。

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最早的一张距今已有十年。

每张汇款单的附言里,都只有两个字:

“治病。”

“范鸽的胳膊……”

赵风心恍然大悟。

“当年被打断后没治好,落下病根,这些年一直需要钱治病。

范守厝这些年修东西攒的钱,都给他哥寄去了。”

铁盒底部还有一张泛黄的诊断书,上面写着“范鸽,右肱骨陈旧性骨折,伴随神经损伤,建议手术治疗,费用约五万元”,日期是三年前。

五万元,对常年在外打零工的范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而葛醇芭这些年靠着欺压村民,手里攒了不少钱。

这或许就是范鸽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的原因。

“他不仅是为了复仇,也是为了钱。”

姜玉华把汇款单和诊断书收好。

“葛醇芭死后,他很可能拿走了葛家的钱,用来治病。”

就在这时,赵风心的电话响了,是负责拘传范鸽的警员打来的:

“赵姐,范鸽跑了!我们到他打工的汽修厂时,他已经不见了,宿舍里只留下一个空背包。”

“跑了?往哪个方向跑了?”

“据工友说,他昨天收到一个匿名包裹后就神色慌张,今天一早就往火车站的方向去了,像是要回老家。”

“回老家?

不对!他是要回石盘岭!”

范鸽知道范守厝会替他顶罪,但他更清楚,弟弟藏枪的地方只有几处。

他回去是为了销毁最后一件证据,那把藏在枣树里的枪。

……

石盘岭火车站的出站口,人群熙熙攘攘,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闸机口。

褪色的蓝外套,磨破边的牛仔裤,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正是范鸽。

他左右张望了一圈,眼神里带着慌乱,快步走出车站,径直往山路的方向走。

山路崎岖,范鸽走得很急,几次差点被石头绊倒。

他停在枣树下,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把铁锹,开始在树下挖坑。

“你是在找一把枪吗?”

看见面前突然出现的警察,范鸽愣在原地,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

范鸽坐在审讯室里,声音沙哑地讲述着案发当晚的经过。

他提前三天潜回石盘岭,住在镇上的小旅馆,每天傍晚都借着暮色上山,和范守厝在鹰嘴崖的山谷里汇合。

范守厝把组装好的狙击枪交给了他,枪身用黑布裹着,沉甸甸的,像一块烧红的烙铁。

守厝劝我别冲动,说葛醇芭那种人不值得。

可我一想到他当年打断我的胳膊,让我这辈子干不了重活,想到守厝为了给我攒医药费,大冬天泡在冰河里摸鱼……我就忍不住。

那天晚上,我按照守厝画的路线图,绕到葛家村外的山坡上。

那片山坡正对着葛醇芭的卧室窗口,距离刚好在狙击枪的有效射程内。

凌晨,葛醇芭卧室的灯还亮着。

我瞄准了他扣动扳机。

连续三枪,打中了心脏,脖子和眉心。

离开现场后,我沿着原路返回鹰嘴崖,把枪交给在那里守厝。

他让我赶紧走,说所有事他来扛。

我对不起他……我不该把他拉进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