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 第八十三章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第八十三章

作者:在逃木头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09 20:17:39

那天午后,太阳毒得厉害,柏油路冒着热气,巷子里人来人往。

宋斯年把搪瓷盆放到桌上,里面是一层层冰棍,用碎布盖着,冒着白气。

“冰棍,三分一根,不凭票!”

声音一喊出去,立刻引来一圈人。

有人咽口水:“不凭票?”

“真的?这年头哪有不凭票的东西?”

宋斯年当众掀开布,冰棍雪白,寒气冲出来。几个学生顿时挤上前:“来两根!”

冰棍一入口,凉透心肺。有人忍不住喊:“比国营的还冰,还甜!”

队伍瞬间排起来。

阮时苒忙着收钱,手指都快跟不上。三分、六分、一毛二……短短半个时辰,盆子见底。

小孩吃得满嘴是霜,大人们眼睛都亮:“这俩学生还真有门道!”

等人群散去,桌上只剩下几根快化了的冰棍。

阮时苒用布擦了擦手,忍不住笑:“比卖汽水还快。”

宋斯年把钱袋塞到她怀里,笑得淡,却带点压不住的自豪:“我就说,总能找路子。”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涌起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可畅快没维持多久。

第三天,巷口刚摆开,就来了两个人。不是同行,是居委会的干部,穿着灰布衫,手里夹着公文包。

“谁让你们在这儿卖东西的?”为首的板着脸,声音不大,却冷得厉害。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议论声四起。

“麻烦来了……”

“这下怕是要关摊。”

宋斯年站直,迎上去:“同志,我们就是卖点冰棍,价钱公道,不坑人。”

干部冷笑:“不坑人?你们影响治安风气,学生娃不好好念书,在这搞投机倒把!”

那几个字像石头一样砸下来,压得四周气氛死沉。

阮时苒心口一紧,正要开口辩解,却被宋斯年拦住。

他盯着干部,语气不卑不亢:“同志,我们卖的是冰棍,不是投机。大家吃得高兴,三分钱一个,比国营便宜。要是算罪,那我们认,可要真说影响风气……您问问他们。”

他一转身,看向围观的人群。

那一瞬间,阮时苒心跳乱了。

沉默片刻,有人站出来,是个工厂的年轻人:“他们卖得实在,价钱公道,我支持!”

又有学生喊:“人家辛苦,不偷不抢,不该说风气坏!”

声音一个接一个,像火苗一样燎开。

干部脸色更黑,冷声道:“行,你们等着。学校要是知道了,看你们怎么交代!”

话一丢,转身走了。

摊子没被当场没收,可空气里压着一股沉沉的紧张。

阮时苒手心全是汗,看着人群渐渐散开,忍不住低声:“要真被学校点名……你以后怎么办?”

宋斯年盯着她,眼神极深:“你呢?你会怕吗?”

阮时苒喉咙哽了一下。想说“怕”,却又说不出口。

她只是抬眼,盯着他被汗水打湿的睫毛,心里忽然一阵酸热。

那天傍晚,收摊的钱不算多,可比任何一天都沉。

两人一起走回宿舍,没人说话。

走到楼口,宋斯年忽然停下,声音压得极轻:“苒子,要真有一天,摊子开不下去了……你还会站在我旁边吗?”

阮时苒脚步一顿。

去食堂不走操场,走教学楼旁边那条狭窄小道;水不开在宿舍里上,改成在图书馆边那口老井接;连回宿舍的时间都刻意挑在人少的时段。

她没有说出口,但她知道自己在躲——

她不想再一次“让他帮她扛”,她想自己先把那口气咽下去。

可事实证明——

躲人这件事,本来就是宇宙最不听话的一门学问。

第一天中午,她特意提前十分钟下楼去打饭,以为能躲开人群。

刚走到打菜窗口前,身后有人递过来一个钢盆:“排我前面吧,你腿短走得慢。”

她手一僵,转头——

宋斯年。

两人对视半秒,都没说话。

她没接他的饭盆,只把自己的往前推了一下,一声不吭地继续排队。

他也不恼,站在她身后,一言不发。

食堂打菜的师傅看见他们俩,一边舀菜一边笑:“上次写你们俩那小报我还留着呢——你们今天怎么不并排站?”

两人都没接话。

只有铁勺“哐哐”敲着盆底,空气别扭得能滴水。

晚上,她去图书馆借书。

书架最角落那排,是冷门书籍区,没人来。

她伸手去拿一本《统计学原理》,手刚碰到封面,隔壁伸出另一只手——

也碰到了同一本。

她不用看也知道是谁。

两个人的指节在书脊上隔着纸碰了一下,谁都没缩回。

半秒之后,她先松手:“你拿吧。”

他轻声:“我本来也不是来看这个的。”

她没再看他,径直转身走了。

可走到走廊拐角时,她发现——

他的脚步,始终跟在她身后,远远地,像影子一样不近不远。

晚上回到宿舍,她躺在床上,眼睛盯着上铺木板发呆。

脑子里一直回荡着那个画面——

那只伸向同一本书的手。

她忽然烦躁地翻身,把枕头按在脸上。

他这是……在等她先回头?

可是凭什么每次都要她先回头?

她心口像揣着一只猫,来回乱跑,抓得她发痒又发疼。

第三天晚上,短发女孩敲她床板:

“你最近跟宋斯年,是吵架了?”

阮时苒没吭声。

“你们俩现在这状态,比吵架还磨人。”

阮时苒翻身背对她,声音闷在被子里:

“我没跟他吵架。”

“哦,那就是冷战。”

“也不是冷战。”

“那就是在装作互不相干。”

“……”

短发女孩叹气:“行吧,你们这对话方式,迟早得憋出病来。”

阮时苒没回。

广播喇叭从清晨五点开始吵,一遍遍播:“本周五起,全体学生放暑假,返乡须凭介绍信——”

整个校园跟开了锅似的,谁都在忙:收衣服的、找人借麻袋的、订车票的。有女生在走廊里边卷被子边唱歌,有男生把洗脸盆别在腰上当鼓敲,噼啪作响。

连宿舍楼道都带着一种“马上各奔东西”的惆怅气味。

阮时苒却收拾得很慢。

她衣服一件件叠,书本一摞摞码整齐,连牙刷都包上蜡纸,像是要出远门打仗。

短发女孩在一边躺着嗑瓜子:“苒子,你这架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要离家十年。”

阮时苒不抬头:“我东西多。”

“你心事多。”短发女孩咔嚓咬下一颗籽,“我问你一个问题——这回放假,你最放不下什么?”

阮时苒动作顿住。

短发女孩眯着眼:“是花生,是冰棍,还是宋——”

阮时苒“啪”地合上皮箱:“去喝水。”

短发女孩笑得差点滚下床:“哎呀,脸红啦!”

阮时苒没理她,拎起水杯走了。

——

楼道里人来人往,脚步混着说话声,有种恍惚的热闹感。

她走得慢,心里却空荡荡的。

放假,本应该是轻松的事,可她却有点不知所措。

以前在农村,放假就是下地干活。后来在实验班,放假就是补课。

她第一次有一种——

“放假我该干什么?”

的茫然。

她拎着水杯,走到楼梯拐角,刚想转弯,就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靠在墙上。

——宋斯年。

他穿着灰色衬衫,袖子挽起,手里夹着一张介绍信,眉目沉静。

阮时苒顿了一下,脚步慢下去。

她本想装作没看见,往另一边走,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停住了。

两人站在楼道的转角,谁都没先开口。

雨后的墙上还挂着水珠,空气里潮得发闷。

宋斯年终于转头。

他的声音很轻:“你,坐火车还是坐长途车?”

“火车。”阮时苒答。

“哪一趟?”

“明早六点。”

“嗯。”他点头,“我也是。”

她怔了一下,下意识问:“你回哪?”

“江边。”他说,“镇上有条支线,先坐火车再转牛车。”

他顿了顿,又问:“你呢?”

“我家在北边。”阮时苒垂下眼,“要翻一趟山,还要走半天。”

宋斯年看她:“你一个人?”

“嗯。”

他皱眉。

她看见了,忽然有种奇怪的冲动——

她想说一句“你别皱眉”,但她没说出口。

空气安静得让人心慌。

她抿了抿唇,准备离开,却在转身前听见他开口:

“苒子。”

她脚步顿了一瞬,没回头。

“火车上……你别坐窗边,玻璃凉。”

她没有应声。

只轻轻“嗯”了一声,快步下楼。

——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车站已经挤满人。

蒸汽机车哐当哐当地喘气,铁轨在震动,像有一头困兽压抑着怒吼。

阮时苒背着行李,挤在人群里,她的箱子被人一推,差点倒下。

就在这时,一只手抓住她肩膀,往后一带。

“跟紧点。”

她抬头。

宋斯年背着一个比她更大的布袋,肩膀被勒出一道红痕。

他没看她,只拉着她往火车口靠近。

汽笛突然长鸣,吓得人群一瞬乱成一锅粥。

她被他握着手腕往前推,她想挣开,可那手掌太烫了,她反而更不敢动。

终于挤上车厢,她手还在抖。

宋斯年把她的箱子抬上行李架,然后自己站在她旁边,肩膀紧贴栏杆。

火车一震,慢慢启动。

她看着窗外的铁轨后退,心里忽然有种说不清的慌乱。

她想开口说点什么,可她的喉咙里像被卡了一块棉花。

火车开出站台,晨雾漫在田野上,渐渐看不见人。

她忽然想。

“要是他就这么下去了,我会不会难过?”

她脑子里冒出一个声音:

——会。

她猛地扭头,看着他。

他也在看她。

两人对视一瞬,什么也没说。

火车一路穿过稻田、山坡和黄泥屋顶,最终在一个小站停住。阮时苒背着行李跳下去,鞋底“噗”地陷进一摊积泥里,土腥味和稻草味一起扑到鼻子里。

她吸了一口气。

回来了。

车站到村子的土路尽是积水,轮胎印深得能埋到脚踝,路边的草被牛啃得只剩秃梗。

走到村口,她还没进门,已经听见有人喊:

“哟!阮家的闺女回来了——这回是从城里回来的喽!”

“她可是考上大大学的!电视里都念过名字——”

有人从灶台探出头,有人端着筛子追出门,还有小孩拿竹棍戳她裤脚:“你这是真皮鞋吗?多少钱一双?”

阮时苒被围住,礼貌地笑,喉咙却有点紧。

她家是村东头两间青砖屋,她娘在门口擦围裙,眼睛一亮:“苒子!”

刚想过来接行李,旁边一个婶子先抢了话:“哎呀回来啦?这回放假多少天?你在城里是不是有人看上啦?你城里那同学有没有给你介绍对象啊?”

另一个姨笑得更大声:“我听我侄子说的——城里男娃子现在追女学生追得凶得很!尤其是你这种……脑子好的!”

*“脑子好的”*这四个字,瞬间让她有种奇怪的羞耻感。

她娘有点不高兴:“说啥子呢,她还小。”

那婶子撇嘴:“小?城里同年纪都抱娃了!你们农村的观念慢咯——”

小孩还在她脚边戳鞋,她忽然笑了一下,把鞋抬起来:“你别戳,戳破了我没别的穿。”

小孩愣住,然后满脸崇拜:“好厉害,城里人也会开玩笑!”

她娘忙把她拉进屋:“别理他们,进来先喝水。”

……

屋里灶还温着,她娘舀了一碗凉开水递过去,眼睛一直盯着她的脸,像要确认她是不是瘦了,又像在找她没说出口的话。

“在学校辛苦吧?”

“还好。”

“吃得惯?”

“吃得惯。”

“带钱回来没?”

“娘。”

她娘讪讪笑了:“我就是问问,你要是不方便……我今天还去地里割稻,不急。”

阮时苒把行李放下,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包。

“这是我给你买的毛巾,柔软的,擦脸不中刺。还有这两个搪瓷碗,带花的。路上摔了一个,还剩两个。”

她娘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嘴角却憋着笑:“哎哟,花碗!隔壁王家媳妇肯定要眼红!”

她娘刚说完,外面就有人喊:“阮婶儿——她是不是从城里带东西回来了?”

阮时苒咽了口水,放下碗,抬手掀开她箱子里另一层——里面是她准备带回来的冰棍模具和盐水配方笔记。

她娘愣住:“这又是啥子?”

阮时苒低声:“以后再说。”

吃完饭,她坐在门槛上,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去。村子安静,只有远处有牛哞声,还有孩子追着鸭子跑。

她娘在屋里和邻居说悄悄话:

“我闺女说学校那边……也不太安稳。”

“咋个不安稳?”

“她说现在城里卖冰棍都要挨批。”

“哟——那以后咱这儿要是有人卖,会不会也挨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