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七十四章 南京城的扩建阁议细则

关於南京的新规划,廷议部分是已经结束了,署议內容转呈至了內阁,阁臣们就此再进一步的考量,並就著其中的项目费和占用城区土地的面积,做出协商。

廷议的意思是在外郭城的外圈,向外扩去十四里,再建立一圈城郭。

清废田亩,开凿新渠,推平宅院民房,修一道长约一百九十二里长的新城墙。

想要在更外层修建城墙,要求是高度三到四丈,厚度薄处为一丈五尺,最厚处需两丈四尺。

整个工程需发征夫四十五万名,以及十五万名工匠,建造用期估算是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

当然廷臣们计较费时间最多的,就是费银两的额度。

如果只算夫子和工匠的口粮,每年就需要三百二十万石,换算成现在的南方粮价,大约是六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另外夫子和工匠也需要酬劳,不能单发粮食,这样的计算银两销,一年约合一千四百万两。

如果要修建二十二年,就需要三亿两白银!还不够,而二十五年,就是三亿五千万两银子!

真可怕!这是绝对的天文数字!

在仅仅保留徵兵制,取消用工时的夫子征役制后,大明的人工成本高的令人髮指!

这样的廷议结果推到內阁,阁老们当然是不大满意的。

这个销用度太大了,並且耗时耗力耗钱,对眼下时局来说,大明王朝还没到能够如此铺张的时候。

本书首发1?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倒是新入阁的阁臣张至发提议,不如就不修城墙了,而是环绕南京城,在外城郭外一圈,派遣官吏督管,设立区域衙门,保证秩序如此便宜处置即可。

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孙承宗的支持,他也觉得再大修城墙,似乎没太大必要。

“我以为,张阁老的意思不错,就围绕城外建立区划衙门,便宜行事最是妥帖,可以发回廷议了。”

阁老黄道周则提言:“不妨交於圣上过目?”

“可!”

首辅韩爌也觉得可以由皇帝先过目看看,费確实多了点,但也许皇帝有法子处理。

孙承宗则回答说:“外廷作答,本只该內阁阁议以后呈於御前,此非是廷定钦奏,有何必要呈往批覆?总求圣训后,內阁方能断言决策,那內阁究竟还有用处?”

他孙承宗的意思是,你们总是动不动就去找皇帝寻求些看法,好通过廷议结果,既然如此还要你们这些个阁老重臣有何用?

乾脆叫皇帝自己做决定,內阁这个秘书处,也就此剪裁掉得了。

在皇帝开始越来越圣裁专断以后,內阁的能力就开始萎缩了,以至於皇帝也开始通过不断扩大內阁阁臣的人数,从原来五至六人,扩大到现今的十二人,期望提高內阁权利。

但就算是扩大阁老人数,这效率似乎並未有什么改善。

在明朝当皇帝,內阁又没有太大实权决断的时候,是非常累人的。

也就朱元璋和朱由检这两位,喜欢把內阁的事情一一过问,结果呢?

一个开创大明二百七十多年的基业,一个给大明送了终。

不得不说,令人唏嘘……

相比较来说,万历和嘉靖,反而是让內阁获得了一定的实权,这样能够替皇帝负担很大一部分精力。

尤其是万历,他对战爭可能很感兴趣,其他方面的大事,最好別来打扰朕玩乐的意思。

眼下朱由检的实权化,也导致这几年大明朝有了中兴之象。內阁包括韩爌这类的,早年有想过作为的阁臣,到了此时,都不太愿意负责决断了。

“这样吧!让廷臣们再议议,这的银子属实太多了些,弄得太铺张了。”

辅臣温体仁掺和进来,左右看看眾人反应,隨即提议道。

黄道周想了想,还是支持张至发的办法,觉得更加实际妥当:“不如就按照宪松的法子,再由廷议来看看是否可行吧?比起再造城郭,搭几个衙门的银子,或人力、物力都可谓是九牛一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