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四十四章 崇禎三年朝廷国库的盈亏结算

崇禎四年开年,朝廷在南京城是稳稳扎根,外廷六部是各有两任尚书、十几个侍郎,都在紧张忙碌的做著工作。

因为吏部在职能上,被加入了商会的十几名代表,任免县令及之上的官吏,就需要通过商会代表的考核,官僚系统与商会本就黏性差,加上朱由检给了商会的人,以言官一样不受文官掣肘的地位后,这些商会代表往往很飘,对文官多有冒犯和敌对。

因为县令、知府的任免而陷入骂战,就不下二十次,商人因为皇帝对皇商们的扶持,逐渐也就不怕这些吏部官僚了。

好在有內阁在,內阁挑人调和,解决不了的上呈皇帝案前。

今年的开年,最忙的就要数户部和兵部。

户部本就是要负责清田和查帐的,今年与以往是大有不同,这人口普查的结果吧,就已经不好意思再用所谓的五千五百万,以及六千万人口来徵税了。

皇帝对大明人丁已经一清二楚,那你就得乖乖按照这实际人口生民算税,也就自然而然的废掉了祖宗朝的三千二百万石米徵税额,开始按总人口算正税。

今年的旧历作废不是少数,比如征正税的额度,在农税上是从大动脉上砍了一刀,民田从三升三合五勺一口气砍到了每亩一升三合,只有湖广和江南两地稍高些,征一升五合。

並且税务上,所有省都实行徵税用以六成本色、四成折色的標准徵税,就是说征农税的时候,粮食征六成,折算成的银两也征四成。

这也是皇帝朱由检提前要求的,就统一按规定来办,所以需要提前与各州府的新任通判、推官、知府详细告知,並在地方府衙县城处张贴告示、邸报,宣布新制。

毕竟这不是现代,想要消息快速流入大江南北广阔陆地,以及四川之类地形崎嶇难走的地方,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这对地方和户部,都是比较大的计算压力,朝廷毕竟在这两年还確实办了不下百个通判,底下官吏是杀了一批不听话的,需要人手加入。

於是在开年的县、府、院试,再到乡试、会试上,特意加入数学,需要考教千位数字间的加减法考题。

数学的加入是在崇禎三年夏,便提前半年发在各地县报的,要求考生通晓“西洋数学”的加减法。

除了经史子集,在实学方面的数字,有了更多的需求。

由大堆数学的加减法內容掺杂试卷之中,全对方可进入下一轮。

当然这也代表今年的大部分人才,会纳入户部以及兵部。

今年的户部是最疯的,计算量疯狂加码,並且是为了避免皇帝强调的抄错问题,需要將记录反覆核对两次。

最终算上来,並报於皇帝的报告,共计崇禎三年的全年,大明的財政收入和开支如下:

折色税,银两计:內地商税和海关税,总计是一千二百六十五万两白银,黄金一百三十万两。(包含通胀银和通缩金)

矿税银:是一百一十七万两。

杂项税:是九十四万两。

正税额:总计算中排除了盐务专司马政后,共计四千三百六十三万两白银。

此外就是本色徵税尚有八百四十四万石。

不算本色,光是折色就是五千八百三十九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百三十万两的黄金。

这个数据足以震动朝野,至少內阁、户部以及兵部都已经是半场开了秋露白,无不是感慨,地方那些贪官们真是不见刀子不落泪,自己真是低估地方官的敛財能力了,没想到大明最赚钱的还是在地方任职。

这个数据,其实还是比朱由检估计的少了一千多万两,毕竟大明人口瞒报至少在七成的样子。

原来大明朝就能收上来近两千五百万两白银,简单乘三就知道大明应该收到多少银子了。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黄册上,对於大明人口的记录,永远都是五六千万人口,而事实上大明人口,应该在一亿五千万到一亿八千万左右。

是的,朱由检明白,应该还有人在偷偷的隱藏人口,自己手里只有一亿四千六百万人口,肯定是依旧不太准確的,一些豪绅和世家依旧在尽力避免人口普查。

但是没关係,朱由检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把人口给皇帝老老实实交出来。

不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