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如何平衡皇商和官吏?

第189章 如何平衡皇商和官吏?

崇禎十四年,一直拖到九月中旬,使者们从南京城算是在监视中游歷了一番,在请监视他们的官差,替他们採买一些纪念物品后,就带著自己的贸易协议一同离开了。

这一趟对他们这些使者来说,已经是达到各自目的了,尤其是英国人,得到了一个苏门答腊南岸港口的初期建设,和一处十顷土地的永久仓库。

这让英国使者也很有面,另外两个港口建设还是明朝自己负责,独留他一个。

当然这一点有朱由检自己的考量,他很想提前干涉到欧洲事务,比方说,延长欧洲的三十年战爭,来通过一枚棋子“英格兰”,来搅动欧洲,继续削弱欧洲的实力。

英格兰的五六百万人口,不大不小,比不上法兰西,也不是欧洲哈布斯堡王朝的对手,但有利於明朝对它的控制。

一个十公顷的港口仓库利润,对明朝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皇帝也不指望这点租赁,他不差这点钱。

肉包子打狗!

拉拢英国人,利用英国人,到时候贸易对於西方来说,极其关键,只有外来的白银、黄金持续的流入,他们才能够继续保持强大军力,在欧洲的战场上保持对对手的优势。

法兰西逐渐的崛起,干涉新教派支持者和哈布斯堡王朝的战爭,各国战爭费都已经大大超出预期,陷入疯狂的欠贷中。

钱,外来的钱,对於整个欧洲各国来说,都是续命用的紧要。

现在和明朝的贸易协议达成,往后一大笔的税收进项,也终於都定下来了。

使臣们心满意足的离开,对明朝而言,也並非没有获利的地方,朱由检当然是一力推动。

贸易需求大於一切,你只要运来贸易的是欧洲先进的商品,对明朝的利弊显而易见。

明朝將来也一定需要更加精密的技术,朱由检没办法精细化的东西,都需要舶来品的工艺来推动。

比方说欧洲的钟表、火炮製造、焊接工艺、乃至天文学和地理学,都不是朱由检一个人能够弥补给大明的,这些东西都需要新的知识提供给工匠们。

崇禎十四年的整个九月份,內阁都在討论,该如何对长城沿线这一百万官兵进行动作长城沿线至少要拆四十多万人出来,进入各个明朝边外地区,在关键路线节点进行分屯、驻驛站才行,光靠內地商人的驛站,显然弥补不了,只能用官兵。

另外就是商议驻屯到各地官兵的费,这肯定也是一笔天文数字,朝廷这些年动輒钱大手大脚,国库都要亏空了,已经到了必须得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的地步。

这一口气把四五十万进行分屯筑堡,变成军事驛站,专门给朝廷的官兵传令做转圜,

同时安置大量的马,供给传递战报。

好处非常明显,按照兵部的估计,从漠北的贝加尔湖屯堡战报,如果要到南京,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个月多几天,而一旦朝廷实行实堡的骑兵兵驛,传递战报是可以压缩到一个半月以內的。

效果显著,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得到节省,等於是边地也变成关內一样,可以进行八百里加急。

洪承畴回到南京,也就是接替了孙承宗的担子,孙承宗则被朱由检放到吏部,替自己管一管文官们。

更部是明朝现在最臃肿的部门之一,作为吏部的主官,一方面要安抚百官,从高到低都得照顾到,又得安抚皇商。

皇商们现在在皇帝扶持下,形成的商会和文官们彼此是很不对付,有的人可能站队到商会这头,给文官们使绊子,有皇权撑腰,包揽一些权利。

有的则认为大明朝乃至全天下,现在依旧是文官集团的天下。

皇帝现在只不过是利用商人,来加以制衡文官而已,到时候利用价值没了,皇商就像阉党一样,会被皇帝一下子全从朝廷拔除。

想要管理好吏部,没有一位德高权重的权臣是不行的,孙承宗作为韩之后,皇帝拿来遏制百官的四朝老臣,他管吏部和作为首辅存在的温体仁之间,关係就显得十分微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