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士子们对数学的態度

第176章 士子们对数学的態度

准噶尔问题,不是说黑云龙能解决的,这股力量已经崛起,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明朝要想解决准噶尔,只能调用三边力量,但那是不可能的,朝廷现在的態度就是不想打大仗,想要与民休息。

若是能够和谈,是儘可能的达成和议。

明朝是派遣过两回使臣了,想要將此事草草解决掉,皇帝不想打仗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明朝在漠北则是划分出来三处军镇,一是吴三桂,再加上赵率教,河套则是调回的贺虎臣来管辖。

三个军镇一方面的目的,就是震漠西草原的准噶尔人。

再就是震漠南蒙古。

对付蒙古,大明朝是以安抚为主。

皇帝从文官们里头挑出那么几个,待人和善的,带著明朝的僧侣一同入蒙,安抚並迁移汉民进去耕种。

在对待林丹汗的问题上,朱由检很大方,皇帝的諭旨是:义王善待百万边民,朕亦衬义王以诚信!去汗號,立我尊王,朕保你千秋以后,子嗣绵延不绝,有明一朝,乘王驾,

食俸千载。

朝廷也因此,对林丹汗是封了归义王,封地是按照林丹汗自己的態度封的,要么入关內,被朝廷封到中原去,要你愿意待在关外,留在归义城就留在蒙古,朝廷无所谓。

只要和平的交接土地和百姓交由朝廷,大明就赏赐黄金十万两,以及整座归义城和周遭一定范围的土地。

明廷和皇帝对於林丹汗,是儘可能的保留下来,按照原来的约定办事,当然对於蒙古人,耕牛留下,替换掉他们手中所有的马匹。

总的来说蒙古人肯定是亏的,但明朝用铁锅和大量粮食穀物直接用价格进行平替,再加上朝廷给蒙古百姓迁移许多老农,教他们耕种,也算是安抚。

明廷的三镇坐落北方,对蒙古人是军事能力的震为主,在朝廷政策上来看又是安抚为辅。

缺粮我给土豆,文化认同方面我將你们蒙古人汉化,一代两代人之后,蒙古人的后代也就会自认为自己是汉人。

这是朱由检能想到最温和的手段,漠南、漠北的草原那么辽阔,还有山地有大片草场,只有三百多万的蒙古人。

这一来是小冰河期的缘故,让蒙古人要么饿死了部分,要么西迁了一部分,但最关键的原因是这些土地上的牛羊马牲口,需要大量草场来餵养。

这些牛羊马所需要的草料,让蒙古人的土地只能承受这么三四百万级別的人口存在,

至於后世为什么能养更多人口,一是因为后世的生產力大大提升,现代產品的进入蒙古市场,勉强维持当地人口。

再就是林丹汗那代蒙古人基本上是换了一代人的,八旗打贏林丹汗,原来的蒙古部落们很大部分,都变成了科尔沁草原上的那批蒙古韃,缘故就是这样。

人种地吃粮食,对土地的占有其实是不那么大的,真正对土地伤害最大的,还是养羊和养马。

毕竟这些羊群或者马群对草的吃用需求,天底下也就是偌大草原能够承担了,而且在寒灾的饥荒时候,羊和马都会儘可能的把草根都拋出来吃,没有了草,羊就开始吃树苗,

树苗嚼完了土地就荒漠化了。

这就是为什么明末之后,北直隶地区常年有沙尘暴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直接原因或许长安逐步落魄,华夏土地的西侧的土地荒漠化,也和蒙元时期大肆北方养羊有关,这一点虽然有自然因素,但是不能排除这一点,蒙元的確是將北方人口清空了,怎么清空,那得问刀了。

大明朝现在也需要牛羊肉,但也需要將蒙古人手中的马群、羊群从北方草原挪走,恢復草原的生態,减少可能的荒漠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深度破坏。

崇禎十三年的三月起,大明对原来的马政做了回调,包括马政和盐引的勾连,都被朝廷取消,並朝廷鼓励用马来耕作农田和麦地。

一些羊群和马群,卖给皇商,皇帝亲自商议此事,让皇商们將牛羊马,拉到澳洲去养。

因此朝廷也將手中的马群,拆出几万匹来先卖到民间,看看此法的利弊。

朱由检对马的事情还是很谨慎的,马在火器未能完全普及化的时代,是战爭中的决定性因素,將马用作农耕,普及汉民,成本上也比较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