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敖格和云

第146章 敖格和云

大明铁骑十几万人,横扫整个西伯利亚和辽东边外地带,皇帝御驾亲征,征战的同时又迁徙一些辽东无地可耕的汉人生民,进入这块区域进行屯耕土豆,这段时日,皇帝就一直在附近忙活这事。

陆陆续续有几千百姓,在附近开始屯垦,一部分人是东江镇再次运输而来的回乡难民,十几万东江镇难民也就算是全部清空了。

对此,皇帝又从辽东前后屯迁来一些没有田地的军户,將这些人也送了过来,让他们种植土豆,

对於这些土地,朱由检给的是十五年內的免农税利好政策,算是安抚这些百姓的离乡情绪。

当然,对此皇帝完全可以无视。

毕竟在古代明朝,皇帝对於汉民的迁徙挪用,一向是说一不二。

你百姓有什么怨言,皇帝听听也就罢了,要不然你就看看苏州百姓,洪武到永乐,那可是一直重税压给你,有怨言又能如何?

江南早期不乏有过些大的民变,永乐年间也有过数方人造反,但明廷要对付这些所谓的民变,也就是数千人就荡平了。

一般而言,都不能动摇大明朝的根基,而辽东就更不会了。

毕竟永乐年间的明军作战素质毫无疑问的强,有火枪有火炮,要骑兵有骑兵,有火器有神机营,区区几万人的民变,这点叛逆的实力对朝廷而言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提的,就是钱上面。

大明每代皇帝都缺钱,这的確算是大明的硬伤,“张居正改革”后,这种硬伤不单纯是內阁和皇帝头疼难办了,乾脆就要命了。

本来还能用本色粮食来付兵,关键时候还能用布匹当钱用,你变成基本靠银子支付税收,百姓卖粮换银,先被商人刮一层,再缴税,成本都不一样。

百姓压力更大,商人手里银子更多,那叛乱自然就多,朝廷也就越来越觉得这天下稳定性就很差,银子如流水般下去,都是为了平叛。

一时半会儿还剿灭不完,闹事的越来越多,自然而然整得大明浑身难受。

但皇帝现在重新用了本色缴税,这样这些辽民百姓被拉过来,將来也能用土豆製作薯粉进行纳本色税,避免了这些百姓们所担忧的,將来无法承担赋税的问题。

而为了大明將来,可以一直控制边外的雅库茨克地区,皇帝也批了一份奏疏,让人南下端到內阁去。

主要是商討修一条从寧远镇,到雅库茨克要塞区域的单轨铁路,让內阁议一议此事。

“事儿可以慢慢来,但这一项支出,看样子是避免不了,至少现在看起来,从辽东边外地区向北向西拓展,就必然需要铁路线,沙俄这么做是对的。”

皇帝很沉稳,他平衡了许多利益,思考著目前大明朝的收支比,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明的军费现在开支太高了,一一千五百万以上的银子在了役兵总额上,还有超过两千八百方两在募兵这,还有五百方两银子是在开造船坞和打造舰船那里,几方两白银的舰船一艘艘下了海试航,都需要大笔银子。

目前的大明朝,已经是在吃第一银行的积存银钱了,但朱由检很清楚,他还得继续多增加每年耗资数百万两的支出,来铺设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要维持將来更廉价、更恆久的补给线。

寧远镇距直线距离就超过四千公里,那么远的一段铁路,需要耗费的人力,至少也得数万人,费十五年到二十年之久才有可能完工。

毕竟需要克服大片的永冻土带的维护难题,並且面对大量山林、河流,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能办到,费的金钱难以估量。

“皇爷,有林丹汗使者覲见!”

“开门,让他进来!”朱由检开口道,抬眼去看,边上侍奉的亲信小太监连忙拉开门,让外头的蒙古人走进来。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房间不大,四周燃烧著几处煤炭炉子,蒙古使者一人走入,打量一眼周围的几个侍奉小太监,便按照太监们教的礼仪规矩,朝面前身著龙袍的皇帝跪礼喊道:“林丹汗特遣使臣敖格和云,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番態度,就比过去的林丹汗使臣要显得更加谦卑了,令朱由检觉得很合適,道:

“使者起来吧,顺子,赐座。”

一个小太监把旁边搁置的小凳子端上,拿给这叫敖格和云的蒙古使者坐下。

“皇帝陛下,大汗让我来问问,陛下亲征边外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