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81章 张首辅如日中天,沈编修又遭弹劾

第81章 张首辅如日中天,沈编修又遭弹劾

“沈家芝兰玉树,翰林瑚琏之器。”

此话就像京郊五月的山坡上正在盛开的蒲公英,被风吹向大明的四面八方。

这让许多年轻官员都甚是眼红。

即使有人不承认沈念的才能比自己强,也不得不承认沈念的运气比自己好。

父亲为子瞧病请来神医李时珍,顺便治好了郊祀生病的小皇帝;走在金水河河畔,顺便救下跳河谏君的户部尚书殷正茂。

这种逆天运气,不亚于去年雷电劈在皇城前的端门上。

当然,也有抨击沈念者。

有人称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日讲课上投机取巧、故弄玄虚,平时总喜另辟蹊径、锋芒过盛。

沈念对此流言,根本不予理会。

……

六月初三。

比沈念锋芒更盛、更不惧骂的殷尚书又露脸了。

殷正茂根据前户部尚书王国光的《万历会计录》,整理出了一份隆庆六年到万历三年太仓库银的岁入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

截至隆庆六年六月,太仓库岁入银数为二百五十二万五千六百一十六两。

之后不断攀升。

截至万历三年六月,太仓库岁入银数为五百零四万三千两。

近乎翻了一倍。

殷正茂选取的这个时间节点非常特别。

隆庆六年,正是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年。

钱不会骗人。

此乃何人之首功,不言自明。

他用实打实的数据告诉所有人:自新政实施以来,成效明显,张首辅之功大矣。

他还将隆庆三年先帝向户部索银时,张居正汇禀的一句话摘录下来,作为对比。

“每岁所入不过二百五十余万两,而一岁支放之数乃至四百余万两,每年尚少银一百五十余万两,无从措处。”

这说明,大明正在走上坡路。

小万历看罢此奏疏,有一种“子必强于父”的自信感。

他当即命通政使司,将此奏疏传抄到各个衙门,并厚赏了三大阁老与户部的一众官员。

……

翰林院、编修厅。

沈念看罢这份奏疏后,不由得感慨殷正茂的老谋深算。

这样的数据,王国光也能整理出来,但他绝不会整理成这个样子。

因为有太多官员排斥新政了!

但殷正茂无畏一切,就是摆明了自己与张居正站在一起,将为新政赴汤蹈火。

沈念非常清楚这道奏疏的含金量。

此将堵住无数反对者的嘴,将有利于新政更有效地贯彻实施。

近日。

沈念对张居正的一系列理财措施,已基本全面了解。

一言以蔽之: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开源。

即朝廷正在许多地方施行的清丈田亩之法以及正在一些地方试行的一条鞭法。

节流。

即惩治贪官污吏,抑制豪强奸滑拖欠赋税,抑制宫廷支出,削减官员编制、抑制宗藩泛滥、节约宴会开支等。

而实现开源节流的最有效手段,便是:考成法。

张居正曾无比自信地说道:考成一事,行之数年,自可不加赋而上用足。

他不止一次提出过:固国,必先安民。

若安民,那就只有苦一苦官员。

这正是骂张居正、恨张居正的人越来越多的缘故。

在诸多官员心中,考成法就是“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误国害官之策。

在这些政策上,沈念是力挺张居正的。

因为大明的土地兼并再不治理、贪官污吏再不惩治,亡国就在眼前。

……

就在京师诸多官员都在为殷正茂那份证明大明国力愈加强盛的奏疏庆贺时。

张居正又被弹劾了。

此次弹劾张居正者,大有来头。

他与张居正乃是同榜进士,年龄也只有一岁之差。

他生于簪缨世家,祖上世世显贵,父亲更是嘉靖年间的名臣。

他在大明文坛,名声显赫,号称大明第一才子(存疑)。

他就是当下督抚郧阳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世贞。

王世贞在奏疏中称:张居正的妻弟、江陵府学学生王化实,因丈量田亩之事,伙同上百人在县衙闹事,欺辱江陵知县李应辰。

他暗讽张居正管教无方,使得亲眷仗势欺人。

其实,这不算个大事。

王世贞不上奏疏,可能此事就不会传到京师。

但王世贞一言,此事就大了。

因为他名声大,在天下文人心中,地位甚高。

去年五月,王世贞便抨击过张居正。

因湖南多个地方发生地震,他呈递《地震疏》,引用卜辞,称地震是因臣权过重,致使大地不安,以此影射张居正。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