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 第288章 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

第288章 钱朕不想给,货朕又想要,有什么办法没有?

汉兴元年,十二月十日。

云台阁中,高望步履略显沉重地踏上二层,脸上挂着显而易见的无奈。不等他开口,刘辩一眼瞥见他这副神情,便先朗声笑了起来,道:“阿望,朕恭喜你发财了!”

刘辩放下手中的朱笔,身躯微微前倾,饶有兴致道:“让朕猜猜,又是谁想替儿子请求尚公主?”

高望苦着脸,俯身行了一礼,算是默认。

这些日子,为了让他帮忙递个话,那些潜邸旧臣私下里塞给他的礼物简直堆积如山,什么金玉珠石,象牙兽皮,绫罗绸缎,数不胜数,直看得人眼缭乱。

不过这回这群潜邸旧臣盯上的目标,不再是刘清腹中那个尚未出生的孩子,而是刘辩的同父异母妹,万年公主刘嫚。

如今刘嫚被太上皇后何氏亲自抚养,又极受天子的宠爱,自然也会被惦记上。

好好好,做不成朕的同辈亲家,索性超级加辈当朕妹婿的父亲是吧?

于是刘辩以年末要举行大阅兵,展示大汉军威为由,把这群中军的将校们打发出城操练兵士去了,可这些人哪肯死心,依旧隔三差五派人来寻高望传话。

刘辩的评价是,这群人真是脸都不要了。

但孙坚等人都表示,脸?

那是什么东西?

能吃吗?

能当钱使吗?

能让儿子尚公主,比什么都重要!

两汉的公主,大多性情贤淑,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

比如班超的孙子班始,娶了清河王刘庆的女儿阴城公主。

阴城公主仗着临朝称制的太后邓绥宠爱,骄纵势大且**,蓄养了许多面首,并让受她宠幸的男人全都住在帷帐之中,却召丈夫班始在他们媾和之时进入卧房,让他趴在床下听声伺候。

最终忍无可忍的班始怒而杀死了阴城公主及诸多面首,孝顺皇帝大怒,腰斩了班始,其全家及兄弟都被斩首,尸体被陈列在街头。

然而极少数的个例,并不足以动摇这些潜邸旧臣让孩子尚公主的心思,毕竟除了成为了外戚的几家外,多是寻常豪强或是干脆就是出身寒微。

尤其是中军的诸将校,他们又并非是以经学传家的士人,而是以武建功立业的武人,无论是对未来武人会逐渐匮乏用武之地的担忧,亦或是对后代子孙是否能争气保住如今的这份富贵的担忧,都让他们想要去走尚公主这条捷径。

然而刘辩并不想对刘嫚的婚事做出过多干涉,只要不是那些不学无术又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他是不介意给刘嫚一个自由恋爱的机会的。

倒也不是他非要标新立异,两汉的诸多天子对于姐妹和女儿的婚事多有此传统,会充分参考公主本人的意见,甚至天子亲自下场撮合,而如今的刘辩又不需要依靠下嫁妹妹来巩固权势和统治,故而他一直将这个问题搁置。

至于万年公主刘嫚会不会被某些不入流的“鬼火黄毛”所哄骗?

你整天身边围绕着的男孩子都是孙策、周瑜、曹昂这些姿貌秀美的少年才俊,还能看得上那些“鬼火黄毛”?

想到这里,刘辩不免嗤笑一声,斜倚在玉凭几上,手指轻轻敲着凭几扶手,歪着脑袋笑着,好奇地问询道:“说说,这次他们又给阿望你塞了什么好东西?”

高望连忙从袖袋里掏出一份厚厚的礼单,上面记录了各家送他的礼品汇总,刘辩接过礼单,一页页翻看着,时不时发出啧啧的感叹,道:“嚯,平时藏着掖着,现在倒是全暴露了,这一个个的都是不声不响发财了。”

“国家,要不臣还是把这些礼都退回去吧?”高望搓着手,一脸愁苦焦虑,道,“这钱拿着臣觉着烫手啊,晚上连觉都睡不踏实。”

刘辩看着高望那副坐立不安的样子,顿时忍俊不禁,摆摆手道:“他们送礼求你传话,你话传到了,又没说让你促成这件事,礼怎么就不能收?放心收着便是!”

“这样,六成送到朕的内帑,剩下的四成,你自己留着便是。”

高望脸上的愁云瞬间消散,眼睛一亮,忙不迭地点头,兴奋地应道:“奴婢遵旨!”

言罢,高望立刻下去安排,让家臣和仆役把礼物运到少府,交由少府卿田芬登记入库。

谁不爱钱?

就连神仙也需要香烛、贡品来,需要塑像、庙宇,谁会不爱钱呢?

高望自然也是爱钱的,但他更爱这条性命和天子的宠信,什么钱收了能安心,什么钱收了要掉脑袋,他还是有数的。

至于天子收走的那六成……天子怎么会贪他收的礼呢,分明是天子在替他担风险啊!

什么贪污受贿,那都是天子的潜邸旧臣敬献给天子的礼品,只不过送到高望府上由他转交,但天子将其中的四成转送给了他高望罢了!

这钱就像是在水里洗过了般,干干净净!

洗完……咳,将六成礼品入库后的凭证呈交给天子后,高望又抱来厚厚一迭奏疏放在御案上。

这是刘辩执政第一年里,各地的耕地以及收成增长的最终汇总数据。

这些数字经过大司农署的佐吏们初步汇总核算,侍中寺的书令史们进行了二次复核,确认无误后方才呈报天子。

刘辩翻阅着账册上的数目,但看着看着,眉头却渐渐拧紧蹙起,最终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努力了一年,赋税确实增长显著,可新开垦的田地增长数量,却少得可怜

今年的大汉耕地增长数字为二十万顷,也就是二千万亩,相当于3.3%的耕地增长率了,这对于一个拥有六亿耕地和五千万口百姓的帝国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增长率了。

百亩之田,扣除赋税后可供一户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和日常开销,吃饱穿暖,还有一定的灾害承受能力。

也就是说今年增加的耕田可供二十万户吃饱穿暖……个屁!

且不说纸面数据的二十万顷耕田,有十三万顷都是得益于各地水渠的修缮和新建,而这部分田地都不归属于百姓,而是作为公田。

豫州汝南的二十四陂,前汉召信臣修建的陂塘群,至今有过半淤塞,汝南郡守杨琦在朝廷的鼓励下征发徭役修缮,复田三千顷。

兖州的金堤渠是沿黄河堤坝的水渠,由济阴郡守士孙瑞与东郡郡守桥瑁共同修缮,济阴郡、东郡共增耕田万顷。

陇西郡守李参亲负土石领人修缮引洮渠,陇右增田数千顷,右扶风鲍鸿也招募流民修缮成国渠,引渭穿渠,得郿县、武功、美阳三县周边万顷良田。

诸如此类,主要的田地增长尽皆来自于这些水利工程。

至于因这些水利工程而开垦出的十三万顷公田,则是与百姓没有分毫干系,并不会回馈百姓。

大汉的土地,主要是分为三类。

其一,个人所有的私田。

其二便是公田。

公田正如其名,名义上属国家所有,实际由地方官府支配,包括未开垦的荒地、山林、池泽等,由各地的官府雇佣百姓、派遣罪犯进行耕作,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保障地方官府正常运转的公库,但这部分土地也是需要由当地官府缴纳赋税上缴至国库的。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