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41章 沿途见闻

红楼:我是贾琏 第641章 沿途见闻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4 12:23:17

第641章 沿途见闻

火车经过泰安的时候短暂停车加水,下了火车抽烟的贾琏,四处张望不见泰山,随口感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随行的铁路局侍郎笑道:“泰安是个好地方!”

贾琏脑子里突然蹦出来几个地名,随口调侃:“你说的这个好,它正经么?”

铁路侍郎没反应过来,好奇道:“大人何意?”

没等贾琏回答呢,挂着参将衔的柱子道:“当年跟着二爷下扬州,爷说是好地方,后来去大同,还说是好地方,就是某些地方不太正经。如今到了泰安,二爷又提到正经不正经,想来是有缘故的。”

贾琏听他这么说,开口打断道:“不过戏言尔,只是你我的戏言,对于旁人而言,却都是生存的血泪。”

一句话把天给聊没了,柱子讪笑两声,后退不语。铁路侍郎也不好接话了,转而指着铁路道:“沿途多有河流,施工时吃了不少的苦。”

贾琏笑道:“北方还算好的,南方修铁路才是真的难。北方积累的路桥经验,还要经过南方的考验啊。”

铁路侍郎叹道专业,顿时露出严肃之色,点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修桥不是简单的事情。在北方适用的方案,到了南方因为地质情况的不同,很可能就不合适了。上个月两江的熊制台来函询问,现有技术是否能支持修一条松江至金陵的铁路。并表示如果修成了这条路,对于整条线上的民生大有裨益,届时以铁路连接太、宣二府,必定是一番大好局面。”

这番话让贾琏对于两江总督熊有方颇为高看,这可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真的很有见地。所谓的太、宣二府,指的是太平府和宣州府,太平府包含了当涂马鞍山芜湖在内,宣州府则辖宣州、宁国等县。现代社会真的有趟慢车,从南京到宣城下面的一个孙家埠镇。

这样的支线慢车铁路,之所以能修起来,完全就是因为有经济利益。

铁路的线路规划,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问题,工程难度的问题,除非无法克服,否则不是最重要的。

“江南缙绅想要的是一条完全民营的,自己掌握主导权的铁路。铁路从无到有,他们没出一文钱,没出一分力气,吃现成的还嫌弃厨子手艺不好。天底下哪有这等美事?要我说啊,毛病都是惯出来的。哼哼,他们享受了这个国家带来的安宁,却不愿意为这个国家付出。整天把公平挂在嘴上,却只字不提江南地理上优势带来的不公平。”

贾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铁路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里,不能落入私人的手中。

可以说随着沿海陆续的开启工业化,内陆省份注定要成为沿海省份的资源供应地和市场。

发展的快慢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这不是贾琏可以左右的事情。铁路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内陆的利益。

至于沿海资本家们的不满,对于贾琏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资本家和地主,本质上都不是啥好东西。

国家资本再怎么烂,获利之后还是能通过国家的调控进行再分配。

至于官僚的贪腐问题,朝廷对付官僚可谓名正言顺,比对付地方上的缙绅要轻松多了。

皇帝和集权嘛,在贾琏看来并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只要把经济发展起来了,哪天皇帝不得人心了,这个国家会有人站出来推翻皇权的。

加水完毕,继续上路,车到徐州时早晨天刚亮,站台上提前闻讯等候在此的人,冲下车的贾琏抱手笑道:“贾兄,久违了!”

贾琏哈哈大笑,上前一个热情的拥抱,豪爽的举动不像一个文官:“李兄,这些年晋阶的很快嘛。”

李冬微微一笑,后退两步才道:“不敢与贾兄相提并论,前几天接到林平的信,他在武昌一切都好。说起来,我们三人十年没有相聚了。”

贾琏听了很是感慨,当年被驱逐出青云书院,唯有李冬保持友谊不变,后来机缘巧合,林平也成为好友。也正因为如此,青云书院出身的年轻官员,对贾琏有天生的认同感。说到在青云书院时期,有幸与贾琏曾为同窗的官员,更是很自然的以贾党自居。

不过青云书院的招牌自从贾琏崛起之后,不如以前响亮了。原因很复杂,有方白衣的缘故,也有李清的缘故。

想到这里,贾琏也忍不住感慨道:“今年恩科,竟无一人有青云书院就读的经历,令人唏嘘。”

李冬陪着贾琏在站台上散步,边走边聊:“李相这辈子,大概是脱不掉一个【目不识贾】的名头了。”

贾琏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忍不住好奇问:“还有这一说,我怎么不知道?”

李冬笑道:“这几年才有此说,以前也不敢说啊,这不贾兄晋为从一品候补阁臣兼工部尚书之后,开实学先河成一派宗室,才有自诩实学门人之辈提出此说。还真别说,这个说法提出之后,传的可快了。”

贾琏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那可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何况这是内阁次辅的笑话,谁不喜欢看啊?”

李冬叹息道:“早期李相也是个一心为公的纯臣,否则也不会被发配到书院教书。说到底,李相还是得失心太重了,未能一而贯之。”

贾琏笑了笑没评价李冬的看法,只是淡淡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谁能保证李清早期的作为是所谓的纯臣初衷,而不是一种政治投机呢?至少从后来看,贾琏不能认可这个说法。

当然也不好否定,毕竟人生在世,很多人怀抱初心,四处碰壁,最终放弃了改变世界,选择了改变自己。

只能说环境的威力太大了,没几个人能一直不变的,因为只要稍稍变化一下,就能过的舒舒服服的,为何不变呢?

李冬听了贾琏的话,若有所思,旋即摇头笑道:“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不说这个了,上个月去金陵述职,熊制台还提到贾兄与我之关系,特意问了一句,为何铁路过了徐州,却不走淮阴、扬州一线,转而走宿县、浦口。我回答他,这上哪知道,我又不懂修铁路。”

贾琏笑道:“也许熊制台是知道答案的,装着不懂问你罢了。”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