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25章 潜移默化

红楼:我是贾琏 第625章 潜移默化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4 12:23:17

第625章 潜移默化

当初承辉帝的变法也是从科举开始的,现在李元也算是跟随先帝的步伐。

此事对外放出的信号,要看官员们怎么理解了。

无论如何,新君要继续变法的意思非常明确。这点但凡是个官员都能看的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制度基本继承明朝的周帝国皇帝们,对于旧有学术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满。

这个说起来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周朝代明之后,虽然依旧是八股举士,太祖还是加入了不少变化。提高了数学的比例。

后来出现过起复,承辉帝登基后,再次加大了数学的比例。

承辉帝执政期间,传统的儒学经历了不少风波,造成冲击最大的不是贾琏的实学,而是《尚书》证伪事件。

只能说中国人太聪明了,只要不像满清那样搞高压政策,儒学内部就一定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异端,自己砸儒学的饭碗。

读书人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拿儒学当做一块入仕的敲门砖。可见儒学发展出现了停滞,必须要有新玩意了。

贾琏所谓的实学,打着儒家格物致知的旗号,干着的却是挖坟的勾当。

嗯,怎么说呢?儒家无论哪派,最高追求都是道。道这个东西就看你怎么解释了,可以是玄学范畴,也可以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还可以是唯心主义。总之要突出一个逼格高!

实学的出现,可谓开一时之风气,反正都是格物嘛,格出来的道理还挺实用,还能自圆其说,那就很有吸引力了。

尤其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之后,整个帝国的学术风气呈现出鲜明的对立。

一个是旧有的理学心学的守旧派,一个是自发形成的推广实学的维新派。

京城舆论场无疑要吃一波热度,新晋大报《寰宇报》,刊登了贾琏的署名文章,亲自下场为实学张目。

文章主要论述在“虚实”,同样的格物致知,王阳明格出了心学,此虚也。贾某不才,同样以格物入手,求实求新。

世界是物质的,实实在在的提高生产力,种出更多的粮食,织出更多的布,造出更强大的武器,让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的学问,此实学也。

贾琏下场之后,保守派当然要反击,这是一场关于话语权的争夺战。

在这一场战斗中,实学因为能拿出真切的可见的事实,占据了一定的上风。并且实学不是要否定传统的儒学,而是将过去的先贤们忽略的方面补上。保守派的反击,无法阻挡来自皇帝的意志,内阁尽管有一定的反抗,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很快内阁下发了一份公文,通过邸报传递天下。

大概意思就是,实学乃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上任何事情都分阴阳,学问也是如此。务虚为阴,务实为阳,阴阳相和,乃有大成。

官方背书之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憋着鼻子先接受下来。

更何况实学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播,在学术方面有了足够的影响力,有着大量的拥趸。无论保守派如何污蔑,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在官方背书的背景下,儒学一脉也只能承认实学乃是儒学一脉。

实际上《尚书》被证伪一事传播了多年后,给儒学造成的打击巨大,读书人之中质疑者不在少数,信仰被动摇那种。研究了一辈子的先贤著作,居然是伪作,保守派其实是希望能有新东西补充进来的,可惜补充进来的是实学,这让保守派很不爽,但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实话,李元从科举入手的举动,出乎了贾琏的意外。事先没有通知,李元就直接莽上去了,贾琏知道后跟上已经有点慢了。

但问题不大,慢一点也不坏。

改变一个社会从哪个地方开始,贾琏其实一直有思考。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认知开始。

也就是说,要扭转整个社会的认知,这个事情是很难的。但再难也要做。

贾琏推出实学,就是这个初衷。

通过实学的推广和运用,取得了足够的社会效果后,原计划是等入阁了再走官方渠道,没曾想李元先他一步。

那么李元这么做的诱因又是什么呢?也很简单,就是不想躺在父皇的打下的基础上混日子。

李元也是有野心的,要继往开来,有所超越,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这个事情,有流芳百世,也有遗臭万年。

李元无疑是奔着流芳百世去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有创新,有突破。

这么些年的皇子生涯,李元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正如贾琏说的那样,一切都要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上。

发展就会有变化,而传统的缙绅们是最讨厌变化的,他们恨不得这个世界一直如此,永远不会变化。

现实无疑不会让缙绅阶级满意,变化是一直存在的。比如家里多了个孩子,是不是变化。做父母的要不要为孩子谋划,这是不是变化。

同时李元也看清楚了,承辉帝的变法中,存在着对缙绅阶级的压制。这一点在史书上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案例。

李元也清楚的看到了,缙绅阶级不好动,他们存在的时间很长,自上而下盘根错节,不好轻易去动,只能一点一点的削弱。

“父皇的做法是向外开拓,在发展的过程中缓解内部矛盾的同时,滋生出一批新贵。缙绅是无法根除的,既然如此,那便给他们制造对手,让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分化。”李元站在窗前,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一段想法。

无论如何,不能一成不变,正如先生所说,盛世求变,乱世求稳。

内阁总算是拿出了一份具体的条陈,上呈到御前。

李元先仔细的看罢之后,发现内阁给出的解决方案如同隔靴搔痒。

怎么说呢,内阁主张科举推广实学不能着急,应该缓一缓。现阶段应该只在院试一级执行,三年后再进入乡试,十年后进入会试。

总之就是不能立刻在科举中全面加入实学,这样对过去那些专注于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不公平。

还有就是一些省份,推广实学比较早,比如两广。会试中如果加入了实学的内容,并且占比过大,对天下士子不公平。

嗯,儒家的传统文化中是有很多关于社会公平理念的,只是有理念而已,执行的一塌糊涂。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