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红楼:我是贾琏 第234章 做自己的掘墓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4 12:23:17

对于鬼子,贾琏自然没有任何好感,它们也不配。

但怎么说呢,工具嘛,多一个两个也无所谓,如果能挣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跪伏在地的林一夫心情忐忑,他倒是没有怨怼之心,而是在心里想着,我都士下座了,这位大周的年轻贵族,依旧没有任何被打动的意思,不愧是最顶尖的贵族,情报钱花的值。

在码头上见过一面,聊了几句,林一夫就敏锐的意识到眼前的人不一样,一口官话,身边跟着的都是精锐,尽管眼神里有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意味,林一夫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贾琏的态度就是有早知没枣子先打三杆子,万一能有点用处呢?

对于连夜到驿站来拜访的林一夫,贾琏无所谓机会不机会,给他又如何呢?

现在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代,明朝万历年间被打一顿的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呢。

“说说,你能为我做点什么?你又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贾琏也没绕弯子,直接就利益展开。对此,林一夫不但没觉得有任何问题,反倒觉得这是正常的展开,一个不过一面之缘的藩国人,你也配别人以礼相待?换成自己是贾琏,怕是面都不会见你一下。

“在下可以作为阁下在东瀛的利益代言人,为阁下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在下希望能获得在中华上国自由经商的资格。”

这番话在贾琏这里跟放屁没啥区别,心里不免有点失望,这小日子居然敢反向画饼?

“巨大的商业利益?说说,对东瀛的贸易,都有哪些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贾琏还是忍住了立刻发作的心思,想看看这厮到底能放出什么屁来。

“嗨,上国物产丰富,日本盛产白银,棉布、茶叶、瓷器,运到就是五倍的利润。日本所产,在上国并无太大的市场需求,唯一还有点竞争力的是女人。这些行业风险太大了,在下想做铜钱生意。”

听到【铜钱生意】,贾琏来了点精神,一直懒洋洋的样子,有了点精神,用啥称谓也不在意了。眯着的眼睛也微微张开:“继续。”

“在日本,市场最广阔的是铜钱,以大周通宝为例子,在登州一两银子兑800文,在江户,只能兑六百文。看似利益不算太大,但是铜钱小,运输方便,实际获利不算少,并且很少有竞争对手。民间也分不清好钱和次钱,其中又有充分的可操作余地。”

贾琏抬手打断他的话:“好钱的标准?”

“起初,铜六铅四为好钱,自大周开国以来,铜四铅六即为好钱。民间有私钱,含铜更少,则为次钱。”林一夫果然懂行。贾琏听着却眉头微微皱起。

劣币驱良币的道理,自然是懂的。但民间私铸钱的事情,必须引起重视。

杀头的买卖都有人干,这是由市场驱动的行为。现在有人敢私铸铜钱,将来就敢铸银币。你也别说什么防伪,眼下铸钱的技术,哪来的太高的门槛?

就现在这**程度,技术外流太简单了。

当初让工匠搞冲压技术,就不是奔着铸钱去的,而是奔着金属一体弹壳的技术积累去的。

从贾琏的初衷看,真正难的是化工,没有化工哪来的火帽,没火帽哪来的后装枪。

这年月,手里没有后装枪,哪有脸面出去抢地盘抢市场。

就纺织业而言,大周真正有竞争力的本该是棉布。这才是市场最广阔的产品,英国人的羊毛纺织品也是一個道理。人家已经用机器纺织了,明朝中期的棉布盛景不再,连同印度在内的小纺织业主们,都将被打的稀里哗啦。

眼下的大周还有贸易壁垒存在,欧洲的商品还无法大规模进入。最先崩塌的是印度。

你也别说什么质量如何,在低价面前,质量没有太多的竞争力。

眼下的大周,丝绸的竞争力足够强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工业技术的优势,而是产业链优势。而大周迟迟没有发展出机器生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工便宜,以及旧纺织机的大规模存在,用人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要上新机器呢?还有就是机器生产在最初的质量也没保证。

人嘛,能躺着赚钱,你愿意站着?

现在搞纺织业的人,还不算资本家,只能说是作坊主,勉强算小资产j级。

大周朝跟以前的朝代差不多,对待商人的态度就是防备。

这也是贾琏努力在折腾的方向之一,给商人稍稍松绑,凡事过犹不及的嘛。

“嗯,你说的生意,先不着急,跟我去一趟京城,回来再说。”贾琏没有立刻同意林一夫,但决定带上这厮。日本人别的不行,做狗绝对好使。

当然了,伱得加项圈,不然真会反咬人。

回到京师的贾琏,不能第一时间回家,而是直接进宫去求见承辉帝。

回来的途中,近期发生在京城的大事,贾琏已经得到了消息。

不禁感慨,承辉帝的政治手腕是真的厉害。为了清欠,敢于拿士绅开刀,这也是需要大毅力的。一般人根本扛不住这种压力,即便你是皇帝。

即便强如承辉帝,登基至今,也是一点一点的改变,如同小卒过河,一步一步的拱。

这充分说明了,越是复杂的环境,越需要耐心和战略定力。

从两位皇帝斗争的角度看,承辉帝有年龄优势,他不着急。他着急的是如何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当这种情况随着铸币推广,一枚银元直接当一两银子用的时候,财政苦难已经大大的缓解了,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不找到新的赛道,很快又会恢复困难局面的。

前陕甘总督吴玉辉的案子,一点一点的被查了出来。

负责该案的林如海,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点从他给皇帝的奏折中能看的出来。

【初步查实,涉案金额高达三千万两。】

总督一任是三年,大周朝至今,年财政收入的平均数是六千万两。也就是说,三年时间,吴玉辉和他的下属们,上下其手,贪了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涉案官员过百,目前林如海已经抓了五十几个。

这个案子最恶劣的地方在于,连续三年报灾,其中只有第一年是真有灾,拿到的朝廷政策和救济,并没有用于救灾,而是直接分了。三年期间,朝廷减免的税收,地方官员和士绅照样去收,还不能少一文钱。逼的无数百姓卖儿卖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吴玉辉个人的贪污金额,目前查实的为五百万两,尚有没查明白的。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