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74章 这是教会认证的禁书,您来一本? 第

第74章 这是教会认证的**,您来一本?(第一更,求月票!)

莱昂纳尔收到加里布埃尔信的同时,身边正摆着《费加罗报》。

头版头条就是:《神圣干预还是权力扩张?蒙泰利枢机巴黎议会发声,呼吁赋予教会更大权力!》

这篇报道本身保持了《费加罗报》一贯的客观风格,然而在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它的倾向性,即对教会扩权的担忧。

甚至为此仅仅略微提及《颓废的都市》的出版商是《喧哗报》,并未深入渲染。

这让莱昂纳尔稍微放心了一点,他写《颓废的都市》之初,就考虑过风险,在综合了普法战争后教会势力大规模退潮、法国共和制确定、自由主义思潮席卷欧洲等种种因素,才下决心铤而走险。

没想到的是由于《颓废的都市》的畅销,它竟然成为教廷扩权的借口,上纲上线,这就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了。

吉贝尔主教和蒙泰利枢机虽然并没有把小说当中的**描写作为支撑自己论述的重点,但是莱昂纳尔知道这才是真正能挑动议员们敏感神经的一部分。

对教会本身的攻击,《颓废的都市》并没有比《十日谈》或者其后的作品更过分——即使更过分,大部分法国人也无所谓。

但是**描写就不同了,它关乎人们最基本的道德观念。

以绘画为例——爱德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1863年刚刚被展出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亵渎之作,因为画面上出现了两个衣着整齐的绅士和一个不着一丝的女人,在草地上席地而坐。

为什么看惯了「**」题材的法国人会对这幅画大加指责?因为过往此类题材多是依附于圣经故事、希腊神话、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带有神圣感或者罪恶感,人体被哲学化、宗教化了。

另外一种则是纯粹的私人收藏,或者为妓院里的妓女画的广告画(后来被相机取代了),不登大雅之堂。

而《草地上的午餐》不同,它高度生活化,展示的是当时巴黎人的日常,画中的人体不再具有哲学或者宗教的意味,尤其是两个男士衣冠楚楚,更代表了一种反差和冒犯。

所以虽然都是人体画,却是展现了当时学院派和印象派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

当年马奈将这幅画送到法兰西美术院,希望能被选入当年度的「巴黎艺术沙龙」,结果被无情的黜落。

愤怒的马奈与其他落选者集资在官方沙龙旁举办了一个「落选者沙龙」,并得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批准,此后甚至成为一个常设沙龙。

这也代表着欧洲学院派绘画的范式与人们对绘画内容的道德框架是从这幅画开始被颠覆、被再塑了。

《颓废的都市》的效果也类似于此。

欧洲历史并不缺乏**小说,但多数都在卧室那一亩三分地里整活,内容无非是各种偷情;

《颓废的都市》就不同了,它不仅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展现了人类在这档子上能多富有想象力,甚至还综合了谋杀与权斗,简直让每个看过它的男人欲罢不能。

但这同样挑战了这个时代的道德底线。

所以有多少人爱它,就有多少人恨它——哪怕是表面上的恨。

莱昂纳尔此刻非常犹豫,加里布埃尔这份催稿信,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一个“阳谋”。

原本剩下的3000法郎稿费是要等到《颓废的都市》剩下部分全部完成以后才支付,现在他只需要完成第二部就可以拿到,看似占了便宜。

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言而喻——加里布埃尔现在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如果自己还贸然与他联系,怎么能确定这不是一个陷阱呢?

莱昂纳尔看着抽屉里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颓废的都市》第二部,陷入了两难当中。

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尖叫:“消失!马上!放弃那3000法郎,放弃《颓废的都市》的一切关联,带上抽屉里那点积蓄,向学院请一个长假,随便买一张去马赛或者波尔多的火车票,躲上它两个月,等风头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