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79章 风暴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第79章 风暴

作者:牛肉吃不腻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10 15:14:41

汪丽在法警的示意下失魂落魄地离开,她自始至终没有再看叶邵凯一眼。

走出法院时,天空放晴,阳光刺破云层,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沈秀兰牵着叶邵凯和叶妍,叶昭抱着睡熟的团子,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

转眼便入了夏,城南那片曾经的乱坟岗,如今已彻底变了样。

一栋崭新的六层住宅楼静静地矗立着,红砖外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明净的玻璃窗倒映着蓝天白云。

楼前的水泥地平整干净,两侧还留出了花坛,虽然还未种上花草,却已能想见未来的绿意。

这就是秀兰建筑公司的第一个项目。

从设计图纸上的寥寥几笔,到如今的拔地而起,沈秀兰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于此。

她没有追求时髦的样式,而是把功夫全下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墙体用的是最好的标号水泥,钢筋的密度比标准要求还要高出一截,上水下水的管道接口,张建国带着人反复试压,确保滴水不漏。

交房的日子,定在了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

沈秀兰没有搞什么盛大的剪彩仪式,只是在楼门口拉了一条写着“欢迎业主回家”的红色横幅。

几张长条桌拼在一起,铺上红布,上面摆着热水瓶、茶叶和搪瓷杯。

她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和一条蓝色的确良裤子,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户业主的信息和一些特别嘱咐的事项。

“是王大哥和嫂子吧?欢迎欢迎!你们家是三楼东户,采光最好的那一间。”沈秀兰笑着迎上一对中年夫妻,准确地叫出了他们的姓氏。

王大哥是个实在人,也没客套,领了钥匙就直奔楼上。

“这活儿干得地道!”他转头对跟上来的张建国竖起了大拇指。

张建国黝黑的脸上露出一抹憨厚的笑:“沈经理说了,房子是人住一辈子的,半点马虎不得。”

楼下,另一户业主刘婶正围着沈秀兰问个不停:“沈经理,这水费电费以后咋交啊?还有,我听说这楼房的下水道容易堵,咱们这个……”

沈秀兰耐心地打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给她看:“刘婶您放心,每户的水电表都是独立的,咱们直接去各自的营业所交就行。至于下水道,我们用的是加粗的管道,而且每一层的转角都预留了检修口,就是为了方便日后疏通,正常使用绝对没问题。”

一传十,十传百。来看房的业主们,起初还抱着挑剔的眼光,可一圈看下来,听着邻里间的交口称赞,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攒了半辈子的钱才买下这套房,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下半生的希望。

秀兰建筑公司盖的房子,质量过硬——这个口碑,就在这一次次的敲墙声、一次次满意的点头中,悄然传开了。

人群的一角,市里日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正拿着笔和本子,默默地观察着一切。

他本是听闻有个女建筑商,觉得是个新闻噱头才过来看看,预备写个三百字的小通讯稿交差。

但他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放下了最初的想法。

他看到那些业主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听到了他们对沈秀兰毫不掩饰的感激。

他想,这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噱头,而是一个时代浪潮下,普通人奋斗崛起的故事。

叶昭今天没有穿警服,一身便装,站在不远处一棵槐树的树荫下。

他没有上前,只是安静地看着。看着妻子在人群中从容应对,看着她脸上的自信与光彩,那不是依附于任何人的光芒,而是她自己凭着双手和智慧,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

他的嘴角,在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时候,微微向上扬起。

仪式一直持续到傍晚。送走了最后一户业主,沈秀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揉了揉有些笑僵了的脸颊,靠在楼门口的墙上,看着眼前的这栋楼,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满足感。

虽然算下来,这个项目刨去各种成本和给张建国团队的分红,利润确实不多,但它所带来的无形价值,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这是“秀兰建筑”的招牌,是她在这个行业立足的基石。

“累坏了吧?”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杯温热的茶水递到了她面前。

沈秀兰回头,看见叶昭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她身边。

他手里拿着她那个印着红花的搪瓷杯,杯口还冒着丝丝热气。

她接过杯子,捧在手心,茶水的温度顺着掌心一直暖到心里。

她没有说谢谢,只是仰头喝了一大口。

夕阳西下,将夫妻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叶昭什么也没问,就那么陪着她站着。

千言万语,都在这片刻的安静陪伴之中了。

夕阳的余晖尽数敛去,夜色温柔地笼罩了四合院。

回家的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白天的见闻,叶妍说起业主们夸赞妈妈的那些话,小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叶邵凯则学着张建国拍胸脯的样子,说将来也要盖结实的大楼。

就连怀里睡醒的团子,也呀呀地挥舞着小拳头,似乎在为这个家喝彩。

晚饭是叶昭下厨做的,四菜一汤,家常却可口。

饭桌上的气氛轻松而温馨,白天的疲惫在欢声笑语中一扫而空。

然而,这样的宁静只持续了数日。

沈秀兰最先察觉到变化。

起初,只是叶昭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他总是说队里有案子要加班,神色如常,但沈秀兰能看到他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倦意,以及眼底深处藏着的一丝沉郁。

他脱下警服,换上家常衣服,那股紧绷感却没能随之褪下,就像一件无形的沉重外衣,始终披在他身上。

一天晚上,沈秀兰已经哄着孩子们睡下,正在灯下核对电器行的账目,院门才被轻轻推开。

叶昭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进屋,而是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支烟。

猩红的火点在夜色中明灭,烟雾缭绕,模糊了他一向刚毅的脸部轮廓。

他很少抽烟,除非遇到了极度烦心的事情。

沈秀兰放下笔,倒了杯热水,披了件外衣走出去。

“怎么了?”她将水杯放到他手边的石桌上,声音很轻,怕惊扰了他深沉的思绪。

叶昭摁灭了烟头,抬起头,冲她勉强地笑了笑:“没什么,队里一个老案子,有点棘手。”

他没有多说,沈秀兰也没有多问。她只是静静地在他身边坐下,陪着他一起看头顶那片被屋檐切割出的星空。

她知道,有些担子,男人习惯自己扛。她要做的,不是追问,而是让他知道,这个家里,永远有个人在等他,有盏灯为他亮着。

但事情显然比她想象的更为复杂。

几天后,叶昭带回来一个牛皮纸袋,晚饭后便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沈秀兰半夜醒来,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她悄悄走过去,门虚掩着,从门缝里,她看到叶昭正埋首于一堆材料中,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桌上摊开的,似乎是煤矿相关的图纸和一些卷宗。

是之前那个电工的事情有后续了?沈秀兰心里一紧。

她想起了那个被叶昭怀疑的、赵德柱的远房表弟。

看来,叶昭的调查已经触及了某些深处的东西。

从那天起,家里的气氛悄然改变。餐桌上,叶昭的话变得更少,有时孩子们问他问题,他会慢半拍才反应过来。

他不再提公安局里的事,压力并没有因为他不说而消失。

一天下午,沈秀兰去给城南的楼盘办理房产总证,在市建委的走廊里,偶遇了一位曾在公安局家属院住过的邻居。

对方拉着她寒暄了几句,临走时,状似无意地说道:“秀兰啊,你们家叶昭真是个好公安,就是太正直了,不懂得转弯。你可得好好劝劝他,现在这世道,水深着呢。”

邻居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沈秀兰的心湖,激起圈圈涟漪。

她嘴上笑着应付过去,心里却沉了下去。

她开始留心。她不再仅仅是感受叶昭带回家的情绪,而是开始拼凑那些被他刻意隐藏的碎片。

她发现,以前时常会打到家里的、叶昭那些战友或同事的电话,最近一个都没有了。

有一次,她接起电话,对方一听是她,迟疑了片刻,竟直接挂断了。

她也从张建国那里旁敲侧击地了解到,最近市里几家大的施工单位都在传,有领导打了招呼,让他们少和“秀兰建筑”来往。

虽然没有人明说原因,但张建国猜测,恐怕和叶昭在查的案子有关。

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叶昭的处境很危险,他因为过于执着地追查煤矿的黑幕,触动了某些大人物的利益,正在遭受无形的排挤和孤立。

那个周末的晚上,叶昭回来得格外沉默。他甚至没顾上和扑上来的团子亲昵,径直走进屋,将公文包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沈秀兰给孩子们放了电影录像带,把他们安顿在西厢房,然后端着一碗刚煮好的银耳莲子羹走进了主屋。

叶昭正坐在椅子上,手肘撑着膝盖,双手插在头发里,背影显得格外疲惫。

“喝点东西吧,润润喉咙。”沈秀兰把碗放在他手边。

叶昭缓缓抬起头,眼中有几道清晰的红血丝。

他看着沈秀-兰,嘴唇动了动,最终化作一声苦笑:“今天,我们王局找我谈话了。”

“嗯。”沈秀兰静静地听着。

“他没说案子的事,”叶昭端起碗,用勺子慢慢搅动着,却没有喝,“他说,想推荐我过去南郊分局。但南郊……什么情况你我都知道。”

沈秀兰的心揪了一下,但她的脸上却很平静。

她拉了张凳子,在叶昭对面坐下,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他:“你的想法呢?”

叶昭放下碗,迎上她的目光:“如果我答应,这个案子就得交出去。我知道,一旦交出去,就等于石沉大海。那些被克扣工资的工人,那个通风机事故,背后的人,就永远揪不出来了。”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沈秀兰看着丈夫布满血丝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忽然笑了。

她伸出手,覆盖在他放在膝盖上的、紧握的拳头上。

他的手很烫,骨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那就别答应。”她说。

叶昭猛地抬头看她,有些意外。他以为她会劝他,会为了家庭和孩子们的安稳,让他选择妥协。

“叶昭,”沈秀兰的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手背,试图抚平那份僵硬,“我嫁给你,不是图你当多大的官,挣多少钱。我盖房子,也不是为了巴结谁。咱们家不靠阿谀奉承过日子,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这些天,他承受着来自上级的压力,感受着来自同僚的疏远,他像个独行在黑暗隧道里的人,即使信念再坚定,也难免会感到孤独和疲惫。

“可是,李文博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我担心……”他担心会连累到她和孩子们。

“你只管做你认为对的事。”沈秀兰打断了他,“外面的风雨,你挡在前面。家里的事,有我。公司我能撑住,孩子我能带好。咱们这个家,不是纸糊的,没那么容易被吹倒。”

她从不参与他的工作,却比任何人都懂他的坚守。

她没有能力帮他冲锋陷阵,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他筑起最坚固的后方。

这几天,她已经悄悄地将公司账户上的大笔流动资金转成了定期存款,并且以公司的名义,在银行租了一个保险柜。

她将所有重要文件,以及那次在矿上收集到的、有矿工签字的原始单据复印件,都锁了进去。

她做不了更多,但她要确保,无论外面风浪多大,他们的根基不会动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