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55章 快餐构想

沈秀竹坐在深圳招待所的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从东门市场买来的进口面料样本。

灯光下,那些精致的纹理和独特的质感让她既着迷又不安。

她想起白天在时装城看到的那些设计,那些香港品牌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剪裁的巧妙构思,都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把面料样本摊开在床上,从包里掏出速写本。

纸页上那些她曾经引以为傲的设计图,此刻在真正的港风时尚面前显得稚嫩而保守。

她轻轻叹了口气,合上本子,目光落在窗外深圳的万家灯火上。

第二天清晨,沈秀竹眼下的淡青色透露着她的失眠。

在招待所的餐厅里,她小口喝着白粥,筷子久久没有伸向桌上的小菜。

“没睡好?”沈秀兰将一碟蒸饺推到她面前。

沈秀竹放下筷子,手指在桌沿划着圈:“姐,我觉得自己还差得远。那些香港的设计师,他们的想法和手艺都太厉害了。”

沈秀兰没有立即接话,她注意到妹妹指尖被铅笔磨出的薄茧,还有速写本边角因为反复翻阅而卷起的毛边。

她想起昨晚经过妹妹房间时,从门缝里看到的那盏亮到深夜的台灯。

“既然来了,就再往前走一步。”沈秀兰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叶晖认识香港一位独立设计师,我让他帮忙问问能不能去学习一段时间。”

沈秀竹猛地抬头,眼睛亮了一瞬又黯下去:“可是厂里还有那么多事……”

“厂里的事有我。”沈秀兰打断她,“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去。”

早餐后,沈秀兰立即给香港的叶晖打了电话。

电话线那头的交流简短而高效,沈秀兰用宾馆前台的铅笔在便签纸上快速记录着信息。

“陈婧工作室,中环德辅道中一百三十八号。”

沈秀兰把便签纸推到妹妹面前,“叶晖说这位陈设计师很少收内地学生,机会难得。”

沈秀竹的手指微微发抖。她看着纸上那个陌生的地址和数字,想到要独自在语言不通的香港待上一个月,胃部不由得收紧。

但当她想起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想起自己笔下那些还不够成熟的设计图,一种强烈的渴望压过了不安。

“我去。”她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接下来的三天,沈秀兰陪着妹妹办理港澳通行证加签。

她们跑遍了深圳相关的办事机构,在拥挤的窗口前排了一次又一次队。

沈秀竹始终紧紧抱着文件袋,里面装着她的设计图册和面料样本。

临行前的晚上,姐妹俩在房间里收拾行李。沈秀兰将一叠港币仔细缝进沈秀竹外套的内衬口袋,又往行李箱里塞了一瓶她爱吃的辣椒酱。

“听说香港菜都很清淡,你肯定吃不惯。”沈秀兰边说边检查行李箱的锁扣,“每周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让我知道你平安。”

沈秀竹点头,手指抚过行李箱的把手

第二天清晨,罗湖口岸人潮涌动。沈秀竹紧紧攥着通行证,回头看了眼姐姐。

沈秀兰朝她挥挥手,目光中满是鼓励。

过关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跟着人流走到香港一侧,沈秀竹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的衣着打扮都透着不一样的时髦气息。

她按照指示找到通往中环的巴士,一路上眼睛都不舍得眨。

陈婧的工作室藏在一栋老式唐楼的二层,推开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满墙的设计图和人体模型。

一个穿着黑色宽肩西装的女人正俯身在裁剪台上工作,听到门铃声响才抬起头。

“你就是沈秀竹?”陈婧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粤语口音,她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略显拘谨的北方姑娘,“叶晖和我说过了,先把行李放那边,过来看看这个版型。”

沈秀竹连忙放下行李箱,小心翼翼地走到裁剪台前。

台上铺着一件半成品的西装外套,独特的剪裁让她眼前一亮。

“这个腰线处理……”她忍不住出声。

陈婧挑眉看了她一眼:“你看得出这里的特点?”

“我觉得这里收得特别巧妙,既显腰身又不紧绷。”沈秀竹老实回答。

陈婧没说话,只是递给她一把剪刀和一块布料:“试试看,把这个版型做出来。”

第一天就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度过。晚上,当沈秀竹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工作室安排的宿舍时,才发现所谓的“宿舍”其实就是工作室后间搭出的小阁楼。

空间狭窄,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衣柜,但窗户正对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她简单收拾了行李,坐在床边给姐姐打电话。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乡音时,她的鼻子突然有点发酸。

“都顺利吗?”沈秀兰在电话那头问。

“很好,陈老师很厉害。”沈秀竹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宿舍还能看到海景呢。”

挂掉电话后,她打开行李箱,把家人的照片摆在床头。

照片上,姐姐和小妍笑得正甜,旁边还夹着一张叶邵凯和叶铭的合影。

看着照片,她感觉勇气又回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沈秀竹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新知识。

她发现陈婧虽然严厉,却从不藏私。从立裁技巧到面料认知,从色彩搭配到品牌运营,这个小小工作室里蕴藏的学问让她大开眼界。

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每天都会记下学到的新知识。

一周后的傍晚,陈婧突然问她:“你们在内地的工厂,现在主要做什么款式?”

沈秀竹连忙拿出带来的图册:“主要是这些日常装和旗袍改良款。”

陈婧翻看着图册,偶尔点点头。当她看到一款竹叶提花的旗袍设计时,眼睛亮了一下:“这个元素很有特色,为什么不多用一些这样的东方元素?”

“怕太传统了,年轻人不喜欢。”沈秀竹老实回答。

“传统和时尚并不冲突。”陈婧拿起铅笔,在草图纸上快速勾画起来,“你看,把竹叶图案用现代印花工艺处理,搭配利落的剪裁,不就是很好的新中式风格吗?”

沈秀竹看着那张草图纸,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那天晚上,她在工作室留到很晚,尝试着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适应了香港的快节奏。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大半。这天,陈婧带她去参加一个设计师交流会。

会上都是香港时尚界的人物,大家用粤语和英语交谈着,偶尔夹杂着几句普通话。

沈秀竹安静地坐在角落,认真听着大家的讨论。

当有人问起内地市场时,陈婧突然指了指她:“秀竹,你来说说看。”

她紧张地站起来,手心微微出汗。但当她开始介绍兰竹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计划时,语言突然流畅起来。

她谈到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谈到对内地市场的理解,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

结束后,有几个本地设计师主动来找她交换联系方式。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裁缝还夸她的想法很有意思,递给她一张名片:“有机会可以合作。”

回工作室的路上,陈婧难得地露出笑容:“今天表现不错,记住,设计师不仅要会画图,还要会表达自己的理念。”

最后一个周末,沈秀竹独自去了尖沙咀。她在各大百货公司转了一整天,仔细研究每个品牌的陈列方式和价格策略。

她买了几本最新的时尚杂志,又淘到一些特别的面料辅料。

晚上回到宿舍,她开始整理行李。行李箱里塞满了各种资料和样本,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

她抚摸着笔记本的封皮,突然觉得一个月前的自己是那么稚嫩。

临行前的晚上,陈婧请她在楼下的茶餐厅吃饭。

热气腾腾的干炒牛河端上桌时,陈婧突然说:“以后要是来香港发展,可以来找我。”

沈秀竹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她抬起头,看见陈婧眼里的认真。

“谢谢老师。”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我还是想先回去把兰竹做好。等我们在内地站稳脚跟,一定会再来香港开分店。”

陈婧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往她碗里又夹了个虾饺。

第二天清晨,沈秀竹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告别工作室。

陈婧送她到楼下,突然塞给她一个小纸袋:“路上看。”

巴士驶过青马大桥时,沈秀竹打开纸袋,扉页上有陈婧的赠言:“给最有潜力的学生。”

她抱紧那本书,望向窗外湛蓝的海面。

南方潮湿的热浪扑面而来,与燕京干冷的空气截然不同。

她深吸一口气,将书小心地收进随身挎包,朝着约定的见面地点走去。

与妹妹秀竹分别后,沈秀兰并没有立即返回bJ。

她决定在深圳多停留几日,好好考察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

走在深南中路上,她注意到道路两旁正在兴建的高楼大厦。

正午时分,沈秀兰恰好路过一栋刚刚投入使用的写字楼。

玻璃大门不断开合,涌出成群穿着衬衫西裤的年轻白领。

他们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忙碌工作后的疲惫与急切。

沈秀兰停下脚步,站在一株榕树的荫蔽下静静观察。

她看到这些上班族大多直奔街边的小摊贩,购买用泡沫饭盒装盛的简单餐食。

有些人甚至一边走路一边扒拉着饭菜,显然是要赶时间回去工作。

“老板,快一点,我赶时间!”

“今天有什么菜?算了算了,随便打一份吧。”

“又涨价了?五块钱的盒饭现在要六块了?”

此起彼促的催促声中,沈秀兰的眉头微微蹙起。

她注意到这些快餐虽然价格便宜,但菜品种类单一,油汪汪的炒菜看起来毫无食欲。

更重要的是,就餐环境相当简陋,人们只能站在路边或者带回办公室用餐。

一连三天,沈秀兰都在不同时段的写字楼区观察。

她发现午餐时段的快餐需求量大得惊人,但供给质量却参差不齐。

这让她想起燕京正在兴起的写字楼区域,那里的白领们同样面临午餐难题。

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除了正餐火锅,市场还需要标准化、高品质的中式快餐。

沈秀兰立即行动起来。她走访了深圳多家快餐店,从街边小店到稍具规模的连锁快餐。

在罗湖区一家名为快美味的餐厅里,她点了一份招牌套餐,坐在角落细细观察。

这家餐厅装修简洁,墙上挂着醒目的菜单牌,标注着Abcd四种套餐选择。

沈秀兰注意到,虽然菜品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但采用了保温设备,看起来比街边摊要卫生许多。

沈秀兰慢慢品尝着眼前的红烧肉套餐。味道说不上多好,但胜在快捷方便。

她注意到短短半小时内,这家不足五十平米的小店已经接待了近百位顾客。

“老板娘,生意很好啊。”结账时,沈秀兰状似随意地搭话。

收银的老板娘头也不抬地找零:“还行吧,主要是附近写字楼多。”

“一天能卖多少份啊?”

“中午忙些,三四百份总要的。”老板娘突然警惕地看了她一眼,“你问这个做什么?”

沈秀兰笑笑:“觉得好吃,想在我们那边也开一家。”

老板娘脸色稍缓,但还是不愿多谈。沈秀兰知趣地离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沈秀兰又考察了多家快餐店。

她发现这些店铺大多存在共同问题:菜品质量不稳定,卫生条件一般,缺乏统一标准。

但同时,它们的生意都相当红火,证明市场需求确实存在。

一个雨天的中午,沈秀兰躲进一家港式茶餐厅避雨。

这里环境明显好于之前的快餐店,价格也高出不少。

她点了一份碟头饭,注意到周围坐着的大多是穿着体面的公司职员。

“这里的烧味做得不错。”邻座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对同事说,“就是价格贵了点,不能天天吃。”

“是啊,要是能有既好吃又实惠的快餐就好了。”同事附和道。

这番话让沈秀兰若有所思。她想起自家火锅店里那道颇受欢迎的香菇滑鸡饭,还有女儿最爱喝的酸梅汤。

一个试水的计划在她心中慢慢成形。

回到宾馆,她连夜翻阅这些资料,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她想到可以在bJ先做试点。秀兰火锅王府井店午市客人相对较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段测试快餐套餐。

香菇滑鸡饭本来就是火锅店的招牌主食,酸梅汤也是现成的配方,这两样组合成套餐再合适不过。

沈秀兰开始详细规划起来。

天快亮时,沈秀兰终于合上笔记本。窗外的深圳开始苏醒,又一批白领即将开始忙碌的一天。

她站在窗前,望着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心中充满期待。

快餐行业或许没有火锅那么光鲜亮丽,却能解决更多人的日常需求,市场空间甚至可能更大。

沈秀兰收拾好行李,准备返回bJ。在去火车站的出租车上,她最后看了眼那些行色匆匆的白领人群,嘴角微微上扬。

“很快就会不一样的。”她在心里默默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