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99章 赶鸭子上架,当队长

第99章 赶鸭子上架,当队长

这条路虽然很早之前就废弃了,但像关崇阳这个年纪的人还能记起来。

三人沿着这条路走了2个多小时,便走上了另外的岔路。

“老爷子,妹子,咱们歇一会吧,刚好吃点东西。”

这一路上休息的次数不多,关崇阳走的不算快,但耐力很好,倒是让盘莲感到很惊讶。

方唯还好,之前和老爷子一起外出打过井,对他的身体情况有所了解。

中午,三个人吃了一些干粮,便继续赶路。

一直到下午5点多,才看到了“三清观”的轮廓。

这是一座不大的道观,敲开门,关崇阳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对面的那个人正是他的师弟。

走进道观内,孙道人去烧了茶,师兄弟两人就聊了起来。

方唯和盘莲在道观里转了转,整个建筑分为三间大殿和几间偏房,占地面积不大,到处都是岁月斑驳的痕迹。

整个道观也就三个人,孙道人六十来岁的年纪,带着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徒弟。

道观后面的缓坡上有开垦出来的梯田,师徒三人在山上也需要耕作,隔挺长时间才会派人下山去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像食盐、蜡烛等等,都需要购买。

山上有一片油茶林,更远的地方还有油茶树和板栗树,师徒三人就靠着这些度日。

方唯觉得孙道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修行之人,粗茶淡饭,几乎与世隔绝。不过他也很清楚,没有人能做到彻底避世,再过几年,不知道此处还能如此的清静吗?

晚上。

孙道人弄了几样蔬菜,主食是红薯饭。

“道长,你们的粮食够吃吗?”

“不够,每年都要下山想办法。不过修行之人没那么多的需求,粮食多一点少一点都能熬下去。”

孙道人说话不徐不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方唯观察过,对方虽然有些瘦,但面色红润,脸上几乎没什么皱纹。

“道长,我这里带了一些高产稻种和黄豆,你回头可以尝试种植。”

来之前,方唯就听关崇阳说过,他师弟在山上修行,始终保持着自己耕种的习惯。

这让他感到很惊奇,毕竟在他的印象里,和尚道士都是靠“化缘”维系生活的。

所以他才会带上一些良种,算是一份心意吧。

“哦?那我可要尝试一下。”

孙道人微笑着点点头,显得很有兴趣。

关崇阳终于找到了话题,就把【南光一号】和【瑶岭黄豆】的产量吹嘘了一遍,还特意说明,这些都是方唯自己搞出来的。

孙道人啧啧称奇,提高粮食产量这可是无量的善举,他不禁冲着方唯施了一礼。

方唯和盘莲早已吃饱,他赶紧拉着妹子跑出去了。

这一晚,关崇阳和实地聊到很晚,具体聊了什么方唯也不知道。

他和盘莲被安排在了厢房休息,一人一间房间,紧挨着。两人走了一天的山路,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早上吃过饭,关崇阳等三人便下了山。

“老爷子,你的身体真的很棒,和我阿公一样,都能长命百岁。”

盘莲真的很佩服关老爷子,同时也让她想起了阿公。

方唯背着背篓走在前面,早上离开的时候,孙道人给了关崇阳一个包裹。

里面有什么他不知道,但真的很重。

盘莲在飞水潭和他们分开,直接回了寨子。

方唯和关崇阳回到村里,天都黑了。

“老三,师弟给我的东西你帮我保管着,要是哪一天我不在了,它就是你的。”

方唯把关崇阳送到家,刚想取出对方的东西,却被老爷子阻止了。

老爷子让他把包裹带回去帮忙收好,却没有说包裹里面是啥。

方唯也没有问,背着背篓就回到了家里,将包裹和那两根金条藏在了一起。

随后才去大哥那边吃饭。

时间匆匆。

大家又迎来了秋收的日子。

首先是试验田开始割禾,20亩的【农垦58】粳稻全都收割完毕。

试验田里还有一小块地种着“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个需要再等一等,这可是来年培养“不育系”的关键。

郑先发一直关注着【农垦58】秋收的产量,等回头他需要了解一下瑶寨那边种植【农垦58】的情况,才能决定来年的晚稻是否会尝试种植。

当然,他更关心的是大田秋收的产量。

时间不长,试验田的统计数据就出来了。20亩【农垦58】的总产量是14760斤,亩产为738斤,和上一季几乎没什么区别。

【采收农作物,点数 14760,总点数:35137点。】

接下来,大田开始收割,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等着最终的结果。

数日后,郑先发在谷仓这边宣布了产量数据,亩产为498斤,总产量为99600斤。这个数据较上一季有小幅的提升,但方唯却明白,这已经达到了大田的种植【南光一号】的产量极限。

其他生产队的情况还不错,凡是使用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的,亩产基本上都在450斤-500斤之间。

使用了二代稻种的,产量就没有高过400斤的。

如果是自己留种,产量还会递减5%-10%左右,目前看来影响不明显。

但放到整个公社,整体的水稻产量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毕竟从夏种才开始大面积推广【南光一号】稻种,现在正是出成绩的时候。

唐泽最近每天都喜气洋洋的,等所有的数据统计完毕,他去了县里向领导们做了专题汇报。

薛宇民非常高兴,马上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南光一号】稻种。考虑到当年的种子情况,具体执行可以分两步走,最晚到明年夏种,各生产队都必须更换高产稻种。

接下来,瑶岭公社在县里就出了名了,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就连郑先发和方唯都得了一摞奖状。

县里推荐方唯参加全专区的“先进社员”评选,二队也进入了全县“先进生产队”的评选名单。

更劲爆的消息随后传来,唐泽调到了县里,担任薛宇民的副手。

“老三,你辛辛苦苦搞出了【南光一号】,倒是别人乘风而起,你就捞了一堆纸片片。心里有没有不舒服?”

关崇阳人老成精,一看就看出来唐泽是借了方唯的光,才笑到了最后。

方唯耸耸肩,表现的很淡定。他只要有着提高产量的想法,稻种就不可能默默无闻。至于谁得了好处、又有谁乘风而起,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毕竟他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想吃顿饱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