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6章 减产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6章 减产

作者:华山弃徒.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7 13:04:12

第6章 减产

【归属土地】→【农田】→【种植区】

【区域面积:10平方米】

【区域等级:(2级,0\50)】

【区域属性:耐旱、抗涝、抗病虫害、加速生长、增产增收】

【在此区域内种植,全属性增加20%】

【点数:9】

“走了,老三,去开会。”

今天通知晚上在队部门前开会,各家各户吃过晚饭之后,男女老少就往那边赶。

现在整个队上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根本没有啥娱乐活动,所以大家去开会还是蛮积极的。

方唯领着两个小家伙跟在哥嫂的后面,自带板凳,慢慢悠悠来到了晒谷场。

不一会,社员们都到齐了,小孩子在外面玩,队长就开始讲话了:“今天开会,我先宣读一下上级的文件,然后大家再讨论。”

今年的大旱引起了县里的重视,于是下发达文件要求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积极行动起来,抗旱自救。

方唯在底下听得直摇头,官话套话太多,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总不能让大家挑水浇地吧?

种植水稻,水资源的消耗很大,河流都几乎断流了,又如何生产自救呢?

队里就那么几口井,还得优先保证大家的生活用水,然后是浇灌各家的自留地,这就到头了。

“队长,老天不下雨,怎么抗旱自救?要不你和县里说说,多给咱们打几口机井,这还现实一些。”

“是啊,咱们县历来缺水,再赶上旱灾,要命哦!”

“也不能讲缺水,地下水多的是,打井不轻易的。”

大家议论纷纷,郑先发听了半天也没听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拍了拍巴掌,喊道:

“安静!明天我去大队和公社问一问,看县里能不能派人帮咱们打几口井。

另外,各家各户尽量多储存一些红薯、干菜什么的。”

郑先发倒是想动员大家去十里外的小河取水,但问题是小河都快断流了,这个主意行不通。

以前有技术人员到这边进行过地质勘测,本县地表水匮乏,河流的枯水期长,夏秋季很容易发生旱灾。反而是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

只不过受地质结构的影响,打井十分困难,反正以县里的技术条件是没办法打深井的。

郑先发讲完话,生产队会计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大家介绍夏收的情况。

“今年夏收,早稻平均亩产136斤,比去年有所下滑。按照眼下的情形,晚稻肯定也会减产,甚至有可能还比不上夏收。”

生产队会计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年的旱情愈演愈烈,秋收能好才怪。

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好,多山多丘陵,水稻的亩产最多300斤-330斤(两季稻产量加一起)。

一般来说晚稻的产量比早稻能略高一些,但今年搞不好就会倒挂。

方唯听了会计的介绍,不禁回想起了脑海里的一些知识。

他毕竟读过农大,对于各地粮食作物的种植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具体到县里、公社的情况他不知道,但整个湘南省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基本农业数据还是有印象的。

现在的水稻亩产就这么低,大概从63年之后全省开始大面积推广“早矮晚粳”,特别是引进了【农垦58】这种水稻良种,两季稻亩产终于在1973年突破了1000斤大关。

这在当时是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件,教科书上还特意用了不小的篇幅进行描述。

想到这儿,刚好会计也结束了发言,方唯便站起来喊道:“郑队长,咱们来年能不能引进一批水稻良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