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404章 顺利运行,转基因玉米问世

能提供育种技术的很少,能提供土地的不要太多。

于是大家纷纷表了态,深度融合方案获得了通过。

“下面我说说农业公司的事情,以后对外就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农业集团公司。全体社员是公司的主人,咱们不搞挂羊头卖狗肉那一套,未来会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农业集团公司是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各单位的土地、林地、其他资产将会全部归入农业公司。当然,由于土地林地不可流转,所以名义上农业公司还是归属于瑶岭合作社、田炳义合作社以及瑶寨。”

接下来方唯表态,要尽快让农业公司正常运作起来。

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社员都是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公开的提法不能这么讲。所以说,农业公司表面上就是三家合作社发起成立的一家集体企业。

大家对于怎么运作的事情反而不在意,会议决议公布之后,社里便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这份决议只有在社员大会上获得通过,才能执行。

由于人数太多,只能以大队为单位前来投票表决。最终的结果让方唯感到很满意,有85%以上的社员都同意三家单位彻底融合在一起。

从明年起,瑶岭合作社、田炳义合作社以及瑶寨,就会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调配物资和资金、统一进行分配。

大家同属于瑶岭农业集团公司,每个人都是公司的股东,只不过由三家合作社代持股分罢了。

方唯终于理顺了这件事,就等于是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集团公司随后成立了决策委员会,性质大体和董事会、理事会相仿。公司随即开始运作,合作社的部分理事去了省城,决策机构也运行了起来。

像方唯、赵金生等人,大部分时间还是会呆在县里,只不过需要时不时的去省城开会。

合作社撤销了销售部,全部划归公司销售部。另外合作社所属企业也都进行了工商变更,无偿划转到了农业公司的名下。

接下来,人事、财务都归于了公司,合作社变成了一个纯生产单位,不再拥有财权、人事权,本质上只是公司的几个生产部门。

在忙乱中,大家迎来了秋收。

这一季,合作社种植了4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以及4万亩的【农优82】稻种。另外还有8万亩的【南光四号】水稻以及6万亩的【农优82】水稻。

还有就是今年和单位的旱田,大都用来培育生种子,趁着生种子的价格高企,狠狠的赚了一笔。

稻种收割回来之后,统计数据也很快出来了。

两种稻种的产量和往年差不多,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情况。水稻的产量也和预估的产量差不多,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

“支书,这些要货的人都快把我们办公室的门槛踏破了。可这一季的稻种产量就这么多,还要优先保证出口,我也没办法给他们变出稻种来。”

赵金生最近痛并快乐着,高兴的是稻种不愁卖,而痛苦来源于稻种的产量不够。

其实他也知道,稻种是可以长期储存的,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很有可能是在消耗明年甚至后年的市场需求。

“让他们去找公司,老赵,公司的核算虽然是从明年一月一号开始,但经营管理的权力已经移交过去了,那就公事公办。”

方唯没有被眼前的繁荣冲昏头脑,自觉开始维护公司的权威。

客户们不得不先和农业公司打交道,以后除非是一定要看到实物,否则的话,所有的销售合同都要在省城和公司签订。

而三个合作社今后就是公司的生产基地,和竹器厂一样,按照计划生产,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

秋收过后,瑶岭合作社改组了理事会,大幅减少了理事的名额,如今只剩下了五个理事。

其中包括方唯、赵金生、郑豹,方唯是理事长、赵金生是副理事长。

按照计划,今年公司下属各单位不再种植油菜,要让农田休养生息,以后都会实行隔年种植越冬油菜的制度。

过了几天,各单位收割了第三季的经济作物种子,今年的生产任务便彻底完成。

晚上。

方唯问盘莲:“我这两天要去省城,大概要呆半个月的时间。”

“你把公司注册到那边,以后肯定是经常的来回奔波,我早就想到了。”

盘莲上个月才去过省城,这次自然无法和方唯同行。

“经常奔波倒不至于,不过和以前相比可能会在那边呆的时间多一些。”

他觉得公司不能总呆在小地方,并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农业公司未来要想做大做强,引进人才是必须的,而省城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两天后。

除了赵金生留守,其他的决策委员成员全都来到了公司总部。

这次会议没有时间限制,反正是要把所有的议题都讨论出一个结果,然后才可以解散。

“关于明年的生产计划,我建议将【南光四号】的培育面积扩大到8万亩,而【农优82】稻种的种植面积不变,依然是是4万亩。

另外,明年的春播就可以尝试大面积培育【南光五号】稻种,除了瑶寨,可以在新林农场种植2万亩。”

方唯开场说了自己的计划,瑶岭合作社的8万亩水田,全部用来培育【南光四号】稻种。这其中,首先要保证签约农户的稻种供应,其次要保证出口稻种的供应。

目前看【农优82】稻种的销售正在回升,但考虑到之前巨大的存粮并未消耗干净,所以不宜盲目扩产。

至于【南光五号】还处于未定型阶段,2万亩的培育规模已经是极限了。

田炳义合作社还是继续培育高价值的蔬菜瓜果种子,瑶寨则是培育【南光五号】稻种。

各单位所属的旱田培育一季玉米种子、一季大豆种子、一季黄豆种子加辣椒种子。

剩下的水田则种植【南光四号】水稻,用以保证米厂的原材料供应。

“支书,我觉得【南光四号】稻种和【南光五号】稻种的培育面积偏少,这个计划是不是太保守了?咱们有大量的出口订单,应该适当的提高产量才对。”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觉得方唯的计划有些保守。

“暂时还是不要太激进,一切都要等到【南光五号】稻种定型之后再说。”

方唯没有解释的太多,出口生意没那么好做,和国外的额客户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应该多观察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