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246章 意外之喜,侄媳妇登门

“三哥,咱们是不是发财了?没想全大队的水田还真能培育出定型稻种,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这一季,大队的3800亩水田全都种植了【南光二号】稻种,收割之后经过脱粒和晾晒,基本上都达到了定型稻种的标准。

这可把郑虎乐坏了,本来经过了一番波折,大家都以为这一季队里会遭受一些损失。没想到因祸得福,【南光二号】定型稻种在全大队培育成功。

稻种和稻谷一字之差,价格相差至少10倍。

这件事惟一心里有数的是方唯,他这次甘愿承担风险赌一把,结果赌赢了。

“咱们大队一直都从事育种工作,能有所突破也在情理之中。不要纠结这些细节问题,你赶紧联系粮食收购部门,让他们来检验定级,然后把稻种拉走。”

下塘大队是【南光二号】稻种的源头,有了这种定型稻种才能生产出次一级稻种。

按照这个产量,大概可以供应80万亩水田生产次一级稻种,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县的水田面积。也就是说,全县所有的生产队接下来都可以培育次一级稻种。

方唯把出售稻种的事情交给了郑虎,他马上去了县里,向武耀阳做了汇报。

“方支书,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政策不做调整,你是不是打算把部分良种当做口粮吃掉?还是说你们下塘大队的农田突然有了灵性?”

武耀阳感到很无语,他之前就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小瞧方唯这个大队支书,结果却发现对方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沉。

县里早就做好了分配方案,一大堆公社主任还为稻种争来争去的,没想到方唯突然放了个卫星。

“武主任,咱们不扯这些,扯不清楚的。我就说一句,别人想把我们往死里整,我当然需要自保!眼下就这么个情况,对你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啊。”

方唯不上当,不管对方是谁都没有资格探寻自己的秘密。

然后他话锋一转,提醒武耀阳,不要纠结那些细节,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利用这件事吧。

“也对哦,我得好好想想。方支书,谢谢你为全县育种工作做出的贡献,我代表全县人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武耀阳见对方不上当,马上收起了那一点点的小心思,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随后他召开了会议,商议重新分配份额的事情。

现在有了粮食部门的保障,即便是全县所有的生产队都从事育种工作,大家的口粮也不成问题。

翌日。

收购站几乎倾巢而出,来到了下塘大队。

他们仔细检验了谷仓里的【南光二号】稻种,查阅了生产记录,忙活了半天,才得出评定意见。所有的稻种都被评为了(杂交籼稻稻种)一级,按照每斤1.28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同时,按照1比10的比例折算成4000万斤稻谷,其中的10%也就是400万斤稻谷会返还给下塘大队。

“方支书,这个返还不是实物返还,而是给你们的定量购买稻谷的指标。你们需要多少可以到粮食部门购买,份额之内可以多次购买,直到份额指标用完。”

粮食收购部门的负责人还专门给方唯解释了一下,方唯点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队里没有用稻种抵扣公粮,全部收取了现金,一共是512万元。谷仓里有库存稻谷300万斤,直接上交了64万斤稻谷充作公粮。

库存还剩下236万斤稻谷,便直接给大家分了口粮。

这一次分口粮是按照平均每人600斤稻谷的标准进行分配,一共分出了120万斤稻谷,剩下的116万斤稻谷重新归入了库存。

粮食部门定量供应的400万斤稻谷,队里暂时没去购买。这个定量指标在今年内都有效,但翻过年头就会作废。

【采收农作物,点数 3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 4180000】

【总点数:14079880点。】

县城。

武耀阳召开了会议,所有人都被下塘大队的事情给震惊了。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接下来的稻种生产许可证该怎么发?是一哄而上全县都搞育种呢,还是进行总量控制?

“从短期内看,大家都搞育种取得的经济效率最大。但是,如果遇到灾年,那咱们的粮食供应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别相信定量供应那一套,之前下发了禁令,仅仅半年就反转,谁能保证今后就一直不变呢?

我的意思,全县最多拿出拿出一半的农田进行育种,剩下的一半农田还是要生产粮食。”

齐向阳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不少人都附和了他的意见,认为不能急功近利,还是看长远一些。

“齐主任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给谁许可证不给谁许可证,按照什么标准?对于迫切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公社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有啥不公平的?除了下塘大队,其余的各个大队可以轮流育种嘛,咱们一年一换,谁也说不出话来。”

面对质疑,齐海洋早有准备。

他提来的这个意见还不错,起码具有可操作性而且相对比较公平。

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武耀阳的身上。

“齐主任的想法是好的,但思路还是有问题。你们好好想想下塘大队是怎么做的?我正在里说一句玩笑话,真到了灾年,次一级稻种就不能当粮食吃吗?

这事儿就不展开讨论了,大家心里有数就行。还有,咱们要和粮食收购部门确定好供应渠道,稻种首先要满足本地区的县,多余的部分可以卖到外省去嘛。”

武耀阳想得更多,甚至已经考虑了育种基地的利益。

育种基地还要继续搞下去,那么就不能和下塘大队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所以,他会为【yx-32】稻种留下发展的空间,让【南光二号】去外省攻城略地。

等他说完,会议室里顿时炸了锅。

还能这样操作?大家觉得开了眼界,纷纷表示支持武耀阳的意见。

这要是按照计划发展下去,新林县就厉害了,绝对能坐上全地区甚至全省“第一县”的宝座。

接下来,县里给各个大队都核发了稻种生产许可证,新林县一下子变成了稻种育种专业县,开创了历史先河。

夏收后,方唯也召开了会议,商议夏种的生产计划。

按照原计划,下塘大队这一季将全面培育【农优58】稻种。但这个稻种有个问题,就是产量较低,而且次一级稻种的抗逆性不好,不能用于农业生产。

说白了这个稻种只能种植一季,暂时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方唯还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主要是由于育种材料有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队里的70亩试验田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时间。

“我觉得咱们还是继续种植【南光二号】比较稳妥,现在县里的生产计划还没出来,但我觉得县里会强制要求我们培育这种稻种,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郑虎率先发言,他虽然觉得【农优58】很有前途,但从现实出发,他认为还是继续生产【南光二号】比较稳妥。

而且也能符合县里的要求。

赵金生等人纷纷赞同,因为大家觉得生产【南光二号】的收益大、技术更纯熟。

“可以,那我们就继续生产【南光二号】稻种。具体安排这样吧,农田分配和上一季一样,3800亩水田用于培育稻种、400亩水田用于培育育种材料,70亩水田试验田保持不动。”

方唯总结了大家的意见,然后做出了决定。

接下来的事情由郑虎负责,具体生产他就不参与了。

第二天。

方唯去了瑶寨。

瑶寨这一季全部种植了【农优58】稻种,当时王松林的想法有点野,绝不会老老实实把种子当做口粮吃掉。

寨子有自己的稻种销售渠道,而且都在外地,他才不拍什么禁令呢。

只不过这事儿他没有和方唯这个头人商量,心里早就有了决断,真要是出了啥事,他就一个人扛起来。只要有头人在,寨子就有奔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