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316章 这是大手笔啊!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316章 这是大手笔啊!

作者:羁中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1 16:50:40

检验完最后一批苇把子,穿着衣,戴着皮帽子的陈振明笑着和李龙握手:

“小李同志啊,合作愉快!我负责检验这苇把子好几年了,今年和你合作是最愉快的,不合格品少,交货快,没什么麻烦事儿,不错不错,希望以后还能经常合作。”

“好好好。”李龙笑着把钱装起来和陈振明握手,“我也希望以后有更多合作机会。”

挥手送走大卡车,李龙看了看院子,对李安国等人笑着说:

“二哥,姐夫,俊峰俊山,咱们再辛苦一下,把这院子归整到位,明后天好好休息一下!”

“行哩。”已经做习惯了,也已经习惯了听李龙的指挥。虽然专家们说十五天就足以培养一个不容易改掉的习惯,但其实在赚到了第一个五块、第一个十块、第一个二十块钱的时候,他们,哪怕是陈兴邦,在短时间内也习惯了听李龙的安排。

听安排,有钱赚。

这就够了。

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这活虽然有那么点子累人,但能比饿肚子难受吗?不可能的。

天天有饱饭吃,还有钱赚,累点就累点儿吧。

把抽出来的苇叶子堆在一起,用苇腰子压一起一捆捆的捆起来,那些剩下的毛苇子也是这样,捆好后和不合格的苇把子垛在一起,冬天当引火材料,夏天烧锅也好。

韩本忠和张老实两家人吃过早饭就离开了。这一次过来挣的钱没上次多,但两家人都很开心,又多了一笔钱,至少后面孩子娶媳妇的难题又少了一些。

韩大春还给李龙说,等到冬天他会套兔子,到时会给李龙这边送一些过来。

李龙也就当玩笑了,自己套兔子的本事也不差,只是不方便说而已。

院子收拾干净后,李俊峰问李龙:

“小龙叔,后面咱们干啥?”

“干啥?休息两天吧,这几天够累的了。我得赶紧拉些炭回来,不然这一冬天可不够烧的。”

说完他像想起来什么,从兜里掏出钱来,数出四张大团结,给每个人分一张:

“二哥,姐夫,俊峰俊山,这几天你们也累得够戗。咱明面上说,大家都一样,我一视同仁,你们交的苇把子和别人一样,因为你们是新手,不合格的多点儿,比别人挣的还少点。你们心里肯定不咋痛快,但我先前说过,也不得不这样做。

我这样对你们,队里那些人交苇把子,我严格要求,他们才不能不听话。但私下里,咱们是自己人,我也不能亏待你们,这十块钱是补给你们的,总不能让你们受了累,钱赚的还没别人多,是吧?”

除了李俊山,其他三个人是真的心里对李龙有意见的。但李龙这么一说,他们三个那心里的不快立刻就消失了。是啊,自己人都管不好,那管别人有说服力吗?明面上一视同仁,那是应该的,私下里是亲戚,咋都好说。

“小龙啊,你看你说的,这不是见外了嘛,俺几个又不是不懂事,这钱俺不拿……”李安国最先反应过来。

“拿着拿着,这次我赚钱了,就当是给侄子侄女,晚辈们的红包。”李龙急忙把钱推回去,“收着收着,明天带你们到县里转转,你们看是给家里打个电报,还是寄点东西,都行啊。”

“行,那我们就收着了。”陈兴邦看李龙这么坚决,也就开口定了调,“二哥,收了吧,小龙的心意啊。”

“嗯。你们先休息,我骑车出去看看,办点事。”李龙看他们把钱收下,这事也就算告一段落,他推着自行车出了马号的门,骑着就往乡里而去。

队里马上也要分炭了,不过许成军说,这是最后一次分炭,明年可能要包产到户,是要把土地全都承包给农民,所以从明年开始,队里基本上就不会再分东西了。

两世为人,李龙对于这种不分东西的情况还挺习惯,但村里人其他人就不怎么习惯了。

接受新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路过学前班和老队部那一片时,李龙发现学前班的孩子们此刻正在院子外面玩着游戏,应该是下课了吧。初冬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有几个孩子靠着朝南的墙晒着太阳,一个接一个孩子加入进来,拼命的往中间挤着,中间有孩子没有扛住,就被挤了出去。

被挤出去的孩子也不恼,嘻嘻哈哈的又跑到最边上,继续往里挤,一个接一个,周而复始。

这样的游戏不分男孩女孩,大家一起玩着,直到老师在教室门口喊一声“上课了”,然后孩子们才依依不舍的进了教室。

教室里已经点起了炉子。说实话,从李龙到这边开始,就知道北疆,或者说至少本村本乡,对于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至少教室不存在他上一世离世前有些地方看到的乡村教室漏风漏雨的情况。

学前班和以前解散的一二年级都是和队部一起的,那屋子质量是不会差的。

而学前班和以前的一二年级,屋子里的炉子都是最早燃起来的,至少是不能让孩子冻着。

记得李强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就盖了新的小学,而中学教室一直延续用着,后来改成了小学,但那屋子也是经常修缮的。

后来李龙去了伊犁河谷旅游,看到村落里最光鲜的房子,一个是村办,一个就是学校。两个挂国旗的地方,远远的就能看到。

骑着车子往西,很快就过了西边的老庄子居民点,过了苇沟里那新修不久的桥,看着桥下的水上结着薄薄的冰。

苇沟里的芦苇已经被打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东一小片西一小片,都是不够长不够高或者比较难打的。

这时候还能剩下这样的苇子,再过两年,一到初冬的时候,这样的苇子也剩不下了。因为那时候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有了驴车,然后就把苇子割了,拉着送去造纸厂,一捆苇子也能卖一两毛钱。

挣钱的路很多,总之还是看干不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