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428章 新洲医事

风起北美1625 第428章 新洲医事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428章 新洲医事

一辆陆军部徽记的四轮马车从新华军工枪弹试验场缓缓驶出,马蹄铁在水泥路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车窗帘幕低垂,隐约可见车内人影晃动。

当马车行至十字街口时,车速明显放缓,两名身着笔挺军装的年轻军官利落地跳下车厢,向马车敬礼后便匆匆离去。

马车很快汇入中央大道,径直朝着城西的东平第二医院而去。

朱天瑞站在街角的松树下,抬手将军帽重新戴正,暮春的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肩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奇怪,“他眯起眼睛,“郑部长的马车怎么往城西去了?……他好像还有些紧张。“

桂永良凑近半步,压低声音道:“听说郑夫人这几日在东平第二医院做产检,大夫说……“

他左右张望了一下,声音更低了,“胎位不正,好像是横位。“

“横位?”朱天瑞听了,不由吃了一惊,右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八年前,他母亲就是因为胎位不正造成难产,最后……

“现在情况怎么样?“朱天瑞的声音有些发紧,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桂永良摇摇头:“具体不清楚。不过听说医院已经组织了诸多资深大夫会诊,应该可以拿出一套可行的施治手段。“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马车消失的方向。

这个时期,若是产妇发现腹中婴儿胎位异常,比如臀位(足先露)、横位(肩先露)、枕后位等,就会导致胎儿无法顺利生产,情况危险的话,甚至会造成母子双亡的境地。

即使,强行分娩,勉强取出胎儿,也会因为胎儿头部最后娩出,可能因挤压导致脑部受创(颅内出血),或者脊柱损伤,成为残疾患儿。

在大明境内,针对产妇难产的情况,稳婆一般会尝试徒手矫正胎位,但成功率很低,而且风险极高,很大概率会引发胎盘早剥。

还有服用“催生汤”之类的中药,试图以加强宫缩的方式来矫正胎位,但此方法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加重产妇危险。

在很多情况下,就会出现后世经典的场面,“保大,还是保小”。

虽然,新华的医学发展远远领先于大明以及欧洲,对产妇难产之类的“疑难杂病”也有诸多应对之法,但施救过程中仍存很大的风险。

“郑部长不仅是咱们陆军装备部的掌门人,也是中枢执委之一,第二医院的大夫一定会想方设法地保证郑夫人母子平安……”桂永良轻声说道。

朱天瑞突然打断他:“我记得几年前,东平第一医院好像可以用什么'外倒转术'的方法来矫正胎位?“

“是有这么一个方法。”桂永良苦笑,“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很大。万一引发胎盘早剥,或者脐带绕颈……”

他没再说下去。

朱天瑞轻轻叹了一口气,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军部医疗司看到的一份统计报告:在新式产科技术大规模推广前,胎位不正导致的母婴死亡率高达五成。

“走吧。”朱天瑞整了整军装,“我们回总部大楼。郑部长可不希望他的部下在背后议论家事。”

桂永良点点头,两人转身朝陆军总部的方向走去。

但走出十几步,朱天瑞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城西的方向。

——

“剖腹产?”郑立辉听到面前这位妇产科医生给出的处置方案后,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呃,郑部长……”刘阿株在对方的眼神逼视下,神色略微慌张,“前日,我们使用了‘外倒转术’,试图恢复胎儿体位,但效果不明显,未能完全调整胎儿横位状态。所以,为了保证母婴平安,我们建议立即实施剖腹产。”

“郑部长,你对此大可放心,这种手术我们曾做过三十多起了,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这个……剖腹产,并不是简单的划开产妇腹部,而是……”

“好了,好了,你不用解释太多,我都懂。”郑立辉双手使劲搓了搓脸,轻声问道:“你们目前做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大概有多少?”

“……”刘阿株顿了一下,低声说道:“成功率在……五到六成。”

“那么剖腹产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风险?”

“手术过程中,会出现产妇大出血……,手术后血栓形成率、再次怀孕发生前置胎盘和子宫破裂的几率要远高于正常分娩。”刘阿株低声说道:“另外,剖腹产的婴儿可能会有呼吸系统功能异常的风险。”

“可有应对措施?”

“对于手术中大出血,我们会用成熟的缝合技术加以止血,断不会让产妇处于大量失血状态。在取出胎儿后,我们会搭建一个类似母体的抚育箱作为过渡,尽可能地让婴儿免遭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

“不过……”刘阿株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忐忑,“不过,手术过程中会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我们……我们不能保证手术完全成功。这一点,请郑部长获悉,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郑立辉闻言,顿时无语。

合着,你们妇产医科水平发展了十几年,偷偷摸摸的人体实验也搞了数十上百次,到现在也不能完全保证一起简单的剖腹产手术成功?

其实,当大明仍在依靠传统经验医学应对疾病,欧洲尚处于放血疗法的黑暗时期,新华已在医学领域开辟出一条融合华夏传统中医智慧与后世现代医学框架的独特路径。

在17世纪的世界医学版图上,新华医学所“创造”的成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打破了这个时代的蒙昧。

这种跨越式的医学发展,不仅源于新华政府对医学“强基之本”的战略定位,更来自于其对人口繁衍与新洲大陆开发的现实需求。

毕竟,每年要将成千上万的移民运往横跨大洋的新洲,没有坚实的医学后盾,没有完善的防疫体系,一切宏图伟业都将沦为空谈。

新华政权建立之初,便在中枢机构设立“文教卫生部”,将医学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与大明的“太医署”主要服务于皇室的定位不同,新华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普惠全面、服务拓殖”的双重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