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387章 崇祯十一年

风起北美1625 第387章 崇祯十一年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387章 崇祯十一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本来可以算是大明王朝近十年来局势最为平稳的一年。

正月,闯塌天刘国能在湖广随州向朝廷请降,五万余部众齐卸甲,随即被授予守备职衔,隶左良玉所属。

四月,八大王张献忠在谷城接受朝廷招抚。

七月,顺义王在河南信阳投降。

八月,射塌天李万庆也在河南表以归附。

十一月,别号“曹操”的流贼大首领罗汝才率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过天星、王国宁、常国安、杨友贤、王国恩等大小二十余个头目,从均州(今湖北均县)上了武当山太和宫,向监军太监李继政献降。

李继政大喜之下,当即移文熊文灿,后者遂派人招罗汝才等人至襄阳,大宴于总督府,并奏授罗汝才为游击,分驻其众于上津、房县、竹山、保康、南漳等地。

但罗汝才不肯受官领粮,愿为山农耕稼于乡野。

随后,混十万、整十万、十反王、托天王、紫微星、一字王等流贼首领纷纷投附朝廷。

一时之间,流贼投降之风盛行。

即使没有投降的,像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刘西尧、蔺养成等(即革左五营),也由于势单力孤而进入低潮,蛰伏于山林。

陕西方面的李自成等部,也连遭败绩,于八月窜入川、陕、湖广三省交界的山区,在洪承畴数万大军的围剿下,已难成气候,覆灭也指日可待。

十年来,一直困扰朝廷的内乱,至此似乎已得到初步平息。

至于被认为是大明朝廷疥疮之患的辽东建奴,也在崇祯十一年开始不再闹腾,局势也得以实现相对缓和。

尽管,在崇祯十年一月(1637年2月),建奴出兵十余万,击破大明藩属之国--朝鲜,并迫其背明投虏,更易为建奴从属。

但在当年三月,东江镇沈世魁部却取得了一场辉煌胜利--铁山大捷,给予兵锋正盛的建奴沉重一击。

是役,驻守铁山的四千明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和新洲人提供的犀利火器,力抗数万建奴-朝鲜联军四十余天围攻,杀伤数千余,最终迫的建奴败师而归。

七月,东江镇水师联合新洲数艘炮船于汉江口,大破朝鲜水师,击毁、俘获朝鲜船只六十余艘,毙伤俘朝军四千余。

此战,基本上覆灭了朝鲜水师,使其不再成为东江镇,乃至辽海地区的威胁。

八月,为惩治朝鲜背明投虏,东江镇沈世魁部在奏请蓟辽总督和兵部后,出兵三千五百余,联合新洲人攻入朝鲜东南重镇——东莱府(今釜山),毙伤朝军六千余,俘当地军政大小官员四十二名,重振了大明天朝之威。

再加上驻守于辽东半岛的黄龙所部,借助水师纵横之利,频频进袭建奴村屯和守备所,以日拱一卒的方式,侵扰不断,使得建奴头疼不已。

在此情势下,建奴除了在海州(今海城)、凤凰城(今凤城)两地建城驻军以为警戒外,还在辽阳屯驻万余八旗精锐,以应对明军进攻。

是时,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建奴妥协,与之议和罢兵。

今年三月,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盲人卦师周元忠出使沈阳,试探口风。

奴酋皇太极给予周元忠相当礼遇,并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

杨嗣昌获知此事后,建议崇祯帝允许方一藻及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与建奴展开议和。

崇祯帝闻奏后,默许之。

绵延数十年的辽东战事,在此时竟有渐熄之望。

若此番与建奴议和将成,那么大明朝廷在这一年便会出现内乱靖平,外患止熄的大好局面。

这样一来,大明或许可以稍稍缓上一口气。

然而,杨嗣昌与建奴议和之事在朝堂中逐渐公开化后,立时引发朝臣激烈非议,掀起弹劾他的政治运动。

虽然,在崇祯的袒护下,杨嗣昌避免了被弹劾罢官的下场,而且以少詹事黄道周为首的一众言官也均遭贬斥。

但碍于群臣的激烈反对,崇祯帝对和谈之议未再敢表示明确支持。

方一藻、高起潜等人见此情形,也变得谨慎起来,不敢再行“便宜之事”,停止了与建奴和议。

可能觉得是被大明朝廷戏耍羞辱(当然,也有不予明廷休养生息机会的考量),奴酋皇太极勃然大怒,遂发布伐明诏令,以多尔衮为奉命大将,豪格、阿巴泰为副,统左翼兵,以贝勒岳讬为扬武大将军,杜度为副,统右翼兵,分两路进兵入塞,大举南侵。

九月底,两路大军由墙子岭、青山关毁边墙而入。

越迁安、丰润,会于通州,绕北京至涿州,八分其军,沿太行山、运河,由京西至山西,所向披靡。

十月,陷良乡、涿州,阜城、威县。

蓟辽总督吴阿衡率兵回援,兵败而死,太监邓希诏不战而逃。

面对建奴大军的凌厉攻势,崇祯帝急令各地兵马勤王,并赐卢象升尚方宝剑,总督天下援兵。

十月十五夜,卢象升驱兵两万,分四路急袭建奴营地,遭遇大败。

同一天,高起潜部的刘伯禄七千余官军也在卢沟桥被建奴击溃。

形势陡然紧张起来,十九日,崇祯帝下令诸大臣分守京师各门,并下诏火速调陕西兵马入援。

总督洪承畴、巡抚孙传庭在尚未彻底稳定投附流民军的情况下,受勤王诏令的催促,无奈撤围而去,率兵匆匆北上救援。

十一月九日,建奴大军围高阳,原大学士、辽东督师、少师孙承宗亲率家人上城御敌,至城破后,除一个六岁孙子及其母亲二人未在城中幸免于难外,阖家百余口尽遭罹难,震动朝野。

“这大明就没有一个能打的吗?”新华驻大明全权特使、辽海拓殖区专员钟明辉将刚刚收到的几份战报重重地置于桌案上,脸上一片阴郁。

此时,已是十二月五日(1639年1月8日),建奴入寇关内超过两个月,攻陷大小城池关隘三十余座,败大明官军十余万,杀总督一名,总兵三名,守备以上官员将领四十余,而己方损失却微乎其微,如入无人之境。

这番战绩简直让人无法直视,大明防线犹如纸糊一般,十数万官军更是羊群遇虎狼,一触即溃,连简单的比划两下都无法做到。

在建奴跨过边墙,杀入关内时,钟明辉立即从哭娘岛(今海洋岛)赶至长山岛(今辽宁大长山岛)见过辽南副总兵尚可喜,询问对方在建奴大举入关后,屯兵于旅顺、金州、盖州等地的辽南镇(铁山大捷后,大明朝廷为酬沈世魁之功,将东江镇拆分,授其为东江镇总兵,而黄龙所部则另立辽南镇)数万官兵将如何应对。

尚可喜言及,总兵黄龙将奉辽东巡抚之命,准备适时侧击营州、海州,以分建奴兵势。

不过,此时正值秋冬时节,沿海水域渐次冰冻,舟师将无法配合交战,反而极为有利于建奴骑兵旷野冲杀,辽南镇怕是难以撼动建奴防线。

在这种情势下,黄龙所部也只能勉为其难,虚张兵势,希望能给建奴一点军事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