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323章 日臻完善的补给点

风起北美1625 第323章 日臻完善的补给点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323章 日臻完善的补给点

5月20日上午十时整,,晨雾尚未散尽,星湾堡的木质码头已是一片忙碌。

美洲贸易公司的商船“昌隆号“正进行着最后的离港准备。

水手长陈阿贵蹲在甲板上,粗糙的手指仔细检查着新补充的淡水桶密封性——这些来自高山的雪水,在橡木桶里泛着清冽的光。

“抓紧时间!潮水半小时后就要转向了!“船长孙振声的朝着水手们大声喊着。

他望着码头工人将最后几筐山谷的野草莓搬上船,那些鲜红的浆果还带着晨露,是预防坏血病的珍贵补给。

这艘商船昨日刚刚卸下十五吨来自新华本土的小麦、玉米和腌制品。

货舱里还残留着谷物的清香,与新鲜桐油的味道交织在一起。

大副赵明远正在货舱记录本上勾画:“第六号货舱清空,肋板无裂痕,备用压舱石已就位。“

“昌隆号“优美的梨形船体在阳光下泛着淡青色。

这种借鉴荷兰技术的船型拥有令人惊叹的载货效率--其平底设计使货舱容积比西班牙大帆船足足多出三成。

孙振声抚摸着船舷上新添的擦痕,那是上周在昭业堡遭遇暗礁的纪念,在狂风巨浪中擦着崖壁堪堪躲过不期遇到的几处礁石,幸亏该船特有的浅吃水设计让他们逃过一劫。

“主桅帆准备!“

随着号令,二十一名船员如钟表零件般精准运转。

这个人数仅是西班牙大帆船的三分之一,却因模块化货舱和简帆设计而效率惊人。

当西北季风鼓起风帆时,船艏劈开的浪惊起一群信天翁。

船长孙振声调整着罗经柜,航向正南。

“昌隆号”是一艘排水量四百吨的仿弗鲁特船(亦称长笛船),以高载货量、低运营成本而著称的船型。

这种船型采用“梨形”横截面和平底设计,货舱空间极大,载货量比同期其他相同吨位的船型,比如西班牙大帆船,高出25%-30%,是新华目前专用货物运输船。

该船减少了上层结构重量,使其重心更低,可装载更多货物而不影响航行稳定性。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种运输船采用了模块化货舱,便于快速装卸大宗货物,如粮食、木材、建材以及羊毛、牲畜等。

而且,这种船还极具经济性,所需船员仅二十余人,相较于传统的盖伦船和西班牙大帆船(需要50人以上),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对极度缺乏人手的新华航运业来说,不啻为最理想的运输船型。

这个时期,荷兰人就是凭借这种极为高效的运输船,逐渐主导并垄断了全球贸易,尤其是支撑了其波罗的海“母贸易”和大西洋三角贸易,最终成就了他们海上马车夫的赫赫威名。

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数据反馈,一艘标准弗鲁特船(载重约200-400吨)的载货空间利用率可达85%以上,而同期其他船型普遍在60%-70%,这一效率优势使荷兰商船的运输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40%。

不过,这种船型是纯商用的,专为高效货运设计,通常是三桅,简化帆装(盖伦船和西班牙大帆船为了满足远洋航行,通常为3-4桅,复杂帆装),并且也没有任何武装配置,吃水也较浅,若是遇到武装海盗船或者海上敌对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但是,在“人烟稀少”的太平洋沿岸,新华商船却无需担心海上劫掠的风险。

自两年前,新华与西属墨西哥殖民当局签订停战合约后,曾“喧闹”一时的太平洋地区也恢复了昔日的和平和宁静。

新华所属的船只尽皆投入到繁忙的移民运输和利润丰厚的走私贸易之中,而西班牙人则继续安安心心地转运他们从秘鲁、智利等殖民领地搜刮而来的黄金和白银,偶尔再跑一趟跨太平洋贸易。

呃,由于新华的深度介入,西班牙经营数十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已呈逐年衰败的迹象,贸易频率从此前的一年一航或两年一航,变成三年一航。

即使如此,投资跨太平洋贸易的商人和投资者也是应者寥寥。

可以预见,跨太平洋贸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为新华人所慢慢控制,而西班牙人辛苦建立的贸易网络也会逐渐衰亡。

既然可以正经做生意,那打打杀杀就不符合新华的“气质”了,自然要跟西班牙人一道努力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这个时期,太平洋地区,尤其是美洲西海岸尚处于全球贸易真空地带,除了偶尔会引来几个试图抢劫西班牙人运宝船的海盗外,根本没有太多的外来势力染指这片海域。

所以,在新华人看来,太平洋海域算是相对安全的,即使往来的运输船没有任何武装,也无需太过担心。

倘若,运气实在糟糕,不小心遇到某个来太平洋海域“找食”吃的欧洲海盗船,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船员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心底虔诚地祈求老天的庇佑了。

是的,这种船就像物流业的重型载货卡车,虽然运输高效而廉价,但也牺牲了速度,在轻巧灵活的海盗船面前,很难逃得脱,最后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

而西班牙大帆船以及传统盖伦船,则属于装甲运钞车,安全是安全,但使用成本则会高得吓人。

三日后,“昌隆号”驶抵永宁湾(今旧金山湾),穿过两岸高耸的岬湾,再行十余公里,缓缓停靠于隐于半岛(此时原阿拉米达尚与奥克兰地区相连成一个半岛)后方的永宁堡(今加州奥克兰市)码头,受到数十名驻守人员的热烈欢迎。

永宁堡建于去年二月,各项设施虽未全部完善,但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却是一座极具文明象征的“大集镇”,更是成为周边原住民部落的主要贸易集散地。

今年三月,经过一次人员补充后,永宁堡拓殖人员共有八十余人,再加上装备了大量火枪和刀剑,对四下的土著部落形成绝对的碾压之势。

更让人生畏的是,木寨的几面护墙上,还布置了几门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散发出冷幽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