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北美1625 > 第169章 “绿玉”

风起北美1625 第169章 “绿玉”

作者:一贱下天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09:52:35

第169章 “绿玉”

铁和钢是后世工业化世界里备受赞誉的建筑材料,但是不起眼的玻璃,虽然那么被我们所忽视——嗯,至少容易被“看穿”--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人类制造出的第一批合成材料之一,玻璃在公元前三千年某个时刻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摇篮中。

众所周知,玻璃是由熔化了的沙子制成的,或者更精确一点说,是用提纯的硅石(二氧化硅)制成的。

但是,仅仅将一把沙子洒到火里不会有任何结果,除了有可能把火扑灭。

问题在于硅石熔点极高,大约为1650度左右。

这远远超过了简单的烧窑能够达到的温度,所以说,仅仅知道其主要成分无助于人们实际制作出玻璃。

玻璃有时候会自然形成,如果运气足够好,你在沙漠中挖掘,说不定会幸运的挖出熔融的硅石形成的长而中空的奇特管道,这种管道往往有着植物根系一般错综复杂的形状。

这种结构叫做“硅管石”或者“凝固的闪电”,是闪电击中干燥沙地时形成的。电流涌入地下,产生足以令硅石颗粒熔化并结合成玻璃管的高温。

当然,人类一般是驾驭不了闪电的力量,更不能在沙漠中毫无意义的去挖掘来获取玻璃。

古代华夏的玻璃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不过,那个时候的玻璃制品主要是铅钡玻璃,与西方使用的钠钙玻璃不同。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用陶质的坩埚、土釜或平敞的粘土炉子来氧化焙烧方铅矿以制取铅。当氧化铅生成后,与陶质埚、釜内壁的粘土成分接触,只要器壁温度达到900度左右,就会在埚、釜壁上生成一层铅釉。

这种釉润滑光亮,敲击脱落后很像玉石,于是古人得到启示,尝试用这种铅矿煅灰与粘士或石英砂一起熔炼。

他们发现,用石英砂炼制得到的成品质地润泽,光洁晶亮,这就得到了原始铅钡玻璃配方。

历经千年,到了唐宋时期,工匠对传统的铅钡玻璃进行了改良,以氧化铅为助熔剂,使得高铅玻璃延展性提高,气泡和沙粒变少,外观和性能都提高了,成品基本为绿色,俗称“绿玉”。

不过,这种“绿玉”跟后世真正的玻璃还是有区别的。

也有人将之称为琉璃。

在今年的移民季,便有两名“绿玉”匠人被广州站点费重金给拐到了启明岛,立即便被工业研究组给要了过去,开始对玻璃制造进行重点攻关。

玻璃的基本材料硅石构成了地幔和地壳的40%多质量,它是地球岩石最丰足的成分。

但是,硅石常常与很多其他成分混在一起,比如氧化铁,使得沙子呈褐色。而这种成分往往会令制造出的玻璃呈现绿色,即“绿玉”。

这玩意做酒瓶和罐头瓶比较合适,但作为窗户或者望远镜就令人讨厌了。

这个时期,能做出清澈玻璃的最佳原材料是白沙或者其他未经污染的硅石。

比如,用于制造有名的威尼斯“水晶”玻璃的白色石英石,或者从白垩中挑选出来的、用于制造英格兰“铅晶质”玻璃的火石。

其实,以后世的技术来看,这两种玻璃跟神州大陆所制造的“绿玉”都有些名不副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