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流华录 > 第七十一章 压城

流华录 第七十一章 压城

作者:清韵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16:25:16

邺城正北,约五里之外,一处地势略高的土丘上,立着两杆巨大的皂色大纛(dào,主帅大旗)。大纛以坚韧的厚麻布制成,边缘镶着粗糙的黄色布条,一面绣着扭曲如蛇的“地公将军”四个墨字,另一面则是“人公将军”。旗帜在弥漫着血腥与烟尘的秋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两头俯瞰猎物的巨兽张开的翼翅。

旗下,并肩立着两人。

左侧一人,身材略显矮壮敦实,正是“地公将军”张宝。他身披一件深褐色、略显陈旧的皮甲(以生牛皮鞣制,缀有简单铁片护心),甲片边缘磨损严重。头上未戴兜鍪(头盔),只用一条黄色麻布带束住灰白夹杂的乱发,粗犷的面容上布满了风霜刻痕,一双细长的眼睛微微眯着,闪烁着如同老农审视庄稼般算计而冷酷的光芒。他双手拄着一柄厚重的环首大刀,刀身宽厚,刃口在昏沉的天光下泛着暗哑的乌光,刀柄缠着磨损的麻绳。他站在那里,气息沉凝如大地,带着一种务实的、对毁灭力量的精准掌控感。

右侧一人,身形颀长,面容枯槁,眼窝深陷,颧骨高耸,正是“人公将军”张梁。他未着甲胄,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土黄色麻布深衣(汉代常见服饰,交领右衽),外罩一件同样破旧的赭黄色麻布斗篷。他手中没有兵刃,只握着一根盘得油亮的枣木手杖。然而,他那双深陷眼窝中的眸子,却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穿透人心的力量。他周身散发的气息与张宝截然不同,并非厚重的力量,而是一种阴冷、诡谲、如同地底幽风般无孔不入的精神压迫感。他代表着太平道的“符水”、“咒祝”与对信徒灵魂的绝对掌控。

张角与王瀚已退回后方大营。此刻,这汇聚了黄河以北几乎全部黄巾主力的庞大军阵,其最高统帅权柄,便握在这两位“教主”手中。他们的目光,越过前方如同蚁群般蠕动的攻城部队,越过那被血火浸透的邺城墙垣,仿佛已看到了这座象征大汉王朝在北中国最后尊严的坚城轰然倒塌的景象。

在张宝、张梁所立土丘的正前方,是此次攻城的绝对主力——并州黄巾军!统帅正是悍勇着称的大帅张牛角。

张牛角本人并未立于最前沿,但其麾下精锐已然列阵。这是一支与之前攻城炮灰截然不同的力量!他们大多来自并州边郡(如雁门、云中),常年与匈奴、鲜卑杂处甚至交战,骨子里浸染了边塞的剽悍与野性。如今被“苍天已死”的狂热点燃,更显凶戾。

阵列虽不如汉军严整,却也分出了大致的梯队。前排是密集的橹盾手(橹盾:汉代常见大盾,长方形,木质蒙皮革,高可及胸,下有尖木可插地固定)。橹盾之后,是长矛如林的步卒。更后方,则能看到数量不少的弓弩手,以及推动着各式攻城器械的力士。

并州黄巾的装备,印证了张宝眼中那抹算计的光芒!他们攻陷了并州多个郡县武库,获得了大量本属于汉朝边军的精良器械!

前排精锐橹盾手和部分长矛兵,赫然披挂着制式的汉军札甲(由长方形铁甲片编缀而成)或两当铠(前后两片铁甲用皮绳系于肩腰)!虽然不少甲片锈迹斑斑,甚至带有修补痕迹,但其防护力远非之前攻城部队的简陋皮甲或布衣可比。阳光偶尔穿透烟尘,照射在这些铁甲上,反射出大片冰冷的、令人心悸的金属寒光!

长矛兵手中的不再是削尖的木棍,而是制式的卜字戟(汉代常见长戟,顶端有矛尖,旁侧有横枝可啄可勾)或丈余长的铁头木杆长矛(矟)。刀手则多持环首刀(直刃,刀首带环),刀身明显经过磨砺,闪烁着凶光。

弓弩手的装备提升最为显着,许多弓手换上了更强劲的复合角弓(以牛角、竹木、筋胶复合而成,威力远超单体木弓)。更令人心惊的是,在阵列后方,竟赫然架设着数十架体型庞大、结构复杂的**蹶张弩**(汉代重型弩,需用脚蹬住弩身前端,双手合力拉弦上箭)!这种弩射程远、威力巨大,本是汉军守城利器,此刻却黑洞洞的弩臂对准了邺城!操作它们的力士穿着厚实的皮甲,正用绞盘或全身力气艰难地上弦,粗大的弩矢(弩箭)如同短矛,闪烁着死亡的寒芒。此外,还有大量**臂张弩**(单手可上弦的中型弩)被普通弩手装备,大大提升了远程火力的密度和杀伤力。

张牛角部推动着数架巨大的、以原木捆绑制成的攻城槌(冲车),槌头包裹着从官府库房或富户家中搜刮来的厚铁皮。更有数座高大的**井阑**(攻城塔楼,汉代称“临冲”或“云车”),如同移动的土山,正被无数力士和牛马缓缓推向城墙!这些井阑以粗大原木搭建骨架,蒙上生牛皮防火,高达数丈,几乎与邺城墙头平齐!其上分层站满了手持强弓劲弩的黄巾射手,一旦靠近城墙,将对守军形成居高临下的毁灭性压制!井阑底部装有木轮,由粗大绳索牵引,在泥泞的土地上艰难移动,发出沉闷的“吱嘎”声。

并州军阵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边军悍勇与宗教狂热的肃杀之气。他们不像之前的炮灰那般杂乱嘶吼,而是沉默地推进,只有沉重的脚步声、甲胄摩擦声、攻城器械的碾压声汇成一股低沉而压抑的轰鸣,如同闷雷滚过大地。眼神中透着狼一般的凶残和对破城后劫掠的渴望。

在并州军阵的左右两翼,如同展开的巨大翅膀,是来自苦寒之地的幽州黄巾军!统帅为渠帅和冯浩,也正是这两支黄巾,杀死了幽州刺史幽州刺史郭勋与广阳太守刘卫,占领广阳郡,在幽州打开了局面。

左翼西侧由渠帅王楷统领。这支军队骑兵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黄巾军!虽然战马多为耐力较好的草原马而非河曲良驹,但数量可观。骑兵装备相对统一:身着从汉军边郡武库中缴获的、便于骑乘的皮甲(多为革甲,缀少量铁片),头戴简单的皮弁(皮帽)或干脆裹着黄巾。武器以环首刀和便于骑射的短弓为主,部分精锐持着利于冲锋破阵的长柄大刀(类似后世眉尖刀)或长矛(马槊雏形)。他们的阵列较为松散,却带着游牧民族特有的机动性与侵略性,如同盘旋的狼群,随时准备扑向猎物撕开缺口。

右翼东侧由渠帅冯浩统领。这支则更偏向重装步兵。他们同样装备了大量汉军制式札甲和两当铠,甚至能看到少量更为精良的鱼鳞甲(小铁片编缀如鱼鳞)的痕迹!盾牌除了橹盾,还有不少从边军武库获得的、带有青铜或铁质包边的圆形皮盾(汉代称“橹”或“盾”)。武器以长戟、长矛为主,辅以环首刀。他们的阵列比并州军更为严整,沉默如山,散发着一种冰冷的、如同北地冻土般的坚韧与肃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张纯阵中,有相当数量的**强弩手**!他们装备的蹶张弩和臂张弩数量不亚于张牛角部,冰冷的弩机在昏暗中闪烁着幽光。

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幽州黄巾士卒的面容大多饱经风霜,粗糙皲裂。他们的甲胄武器上,除了汉军的制式痕迹,还混杂着一些草原风格的装饰,如皮甲边缘缝制的狼牙、马鬃,环首刀柄上缠绕的粗糙皮绳。眼神中除了狂热,更带着边地特有的、对杀戮和严寒的漠然。他们攻城或许不如并州军那般擅长器械,但其悍不畏死、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以及强大的远程火力(尤其弩),将是邺城守军的噩梦。

在并州、幽州这两大主力构成的巨大钳形攻势之间及后方,如同填充缝隙的狼群,则是来自冀州、河内等地的黄巾各部精锐,由赫赫有名的渠帅统领:

白饶部列阵于张牛角主力右后侧。其部以悍勇轻捷着称,士卒多着轻便皮甲或无甲,武器混杂,但多持利于攀爬的短刀、钩索。他们如同附骨之疽,专门寻找城墙薄弱处或守军轮替间隙发起亡命突击。

于毒部位于白饶部之后。此部规模不小,装备相对杂乱,但核心是数百名身披重甲(多为缴获或自制的简陋铁甲、皮甲混搭)、手持长柄大斧(钺)或重锤的力士。他们是攻坚拔寨的尖刀,专门用于冲击城门或已被削弱的城段。

苦酋部此名号透着蛮荒之气。其部卒多来自山林,披发纹身(简陋的靛蓝刺青),武器多为粗糙但沉重的石斧、狼牙棒、大型猎弓。他们不擅阵列,却精于潜行、投掷和制造混乱,如同阴影中的毒蛇。

眭固部部卒剽悍,多骑马或骡子,机动性强。武器以弓箭和短矛为主,擅长袭扰、切断粮道、攻击守军侧翼。

张白骑部最为显眼!此部核心乃是一支约千人的骑兵,坐骑皆为毛色雪白或浅灰的骏马(多为劫掠所得)。骑士皆着白袍或浅色麻衣,头裹白巾,手持雪亮的长矛或环首刀,冲锋时如同一片移动的雪原,声势夺人。他们是张梁手中的一支快速打击力量,用于扩大突破口或追击溃兵。

整个邺城以北的原野,已被这无边无际、装备混杂却又透着恐怖力量的黄巾大军彻底覆盖。各色旗帜(多为黄色或皂色,绣着渠帅姓氏或“黄天”字样)如同密林般竖立。沉重的脚步声、马蹄声、攻城器械的碾压声、牲畜的嘶鸣、将领的号令、以及数十万人汇聚而成的低沉而狂热的祈祷与战吼,汇聚成一股足以令大地震颤的恐怖声浪,如同沉闷的雷暴,持续不断地冲击着邺城摇摇欲坠的城墙。

烟尘滚滚,遮蔽了天空。阳光艰难地穿透这由人、铁、木、尘土构成的巨大屏障,投下昏黄而惨淡的光线,映照着无数闪烁着寒光的矛尖、弩臂、甲片,以及那一张张写满了狂热、绝望、贪婪、麻木等复杂情绪的面孔。

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血浆,弥漫着汗臭、牲畜粪便、铁锈、劣质油脂燃烧以及远处邺城飘来的焦糊与血腥混合的、令人作呕的气息。

并州军的重型井阑如同移动的堡垒,在无数力士的号子声中,一寸寸逼近城墙,其上的射手已经开始零星地向城头抛射箭矢,进行火力压制。幽州军阵中,蹶张弩那令人牙酸的绞盘上弦声此起彼伏,巨大的弩矢斜指苍穹,蓄势待发。

张白骑的白马骑兵在侧翼躁动地小范围跑动,如同即将离弦的白色箭矢。白饶部的轻兵像鬣狗般在阵前游弋,寻找着猎物。于毒部的重甲力士开始用武器敲击盾牌,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咚!咚!”声,如同敲响了邺城的丧钟。

张宝拄着他的藏锋剑,细长的眼睛扫过这由他亲手调动的、足以碾碎一切的恐怖力量,嘴角勾起一丝冷酷而满意的弧度。他不需要太多言语,这钢铁与血肉的洪流,便是他意志的延伸。

张梁则微微仰起枯槁的脸,望向铅灰色的苍穹,嘴唇无声地翕动着,仿佛在与冥冥中的“黄天”沟通。他手中的枣木杖,看似随意地点在地上,杖头镶嵌的一块不起眼的、带着奇异纹路的黄褐色石头(可能是陨铁或某种他认定的“神石”),在昏暗中似乎有微不可查的光芒一闪而逝。

在两位“教主”无声的意志下,这汇聚了整个北中国反抗怒火与绝望的钢铁洪流,完成了最后的蓄势。攻城槌的撞木被高高拉起,井阑上的射手拉满了弓弦,蹶张弩的望山(瞄准器)锁定了城头的垛口,重甲力士发出了低沉的咆哮,轻兵们握紧了攀爬的钩索……

下一刻,这毁灭的浪潮,将以比之前猛烈十倍、百倍的姿态,再次狠狠拍向那早已伤痕累累、摇摇欲坠的邺城城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