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2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12

简陋的驿站中,玄宗躺也躺不舒服,睡也睡不安稳。

身下的硬板床硌得他这把老骨头生疼,同宫中的锦褥玉枕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连日奔波的疲惫和内心深处的惊惶交织,让他昏昏沉沉,却又难以入眠。

就在这时,驿站外隐隐传来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喧哗声,起初还只是嘈杂的人声,很快便汇成了愤怒的浪潮,其间似乎还夹杂着兵刃碰撞的铿锵之音。

玄宗心中猛地一沉,这样的动静,他在前半生不止一次听到过,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外面……外面何事喧哗?”他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急忙唤过贴身近侍,“快!快出去看看!”

近侍连滚爬爬地出了驿站,朝着禁军围拢的地方跑去。

一直守在外面的边敬义,见状赶忙钻进屋里,以身做墙护卫在玄宗身前,“圣人请安心,奴婢誓死保卫您!”

玄宗那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还没落回肚子里,就看着近侍连滚带爬地回来了,脸色煞白,扑倒在地,语无伦次地哭嚎,“圣人!不好了!禁军……禁军哗变了!他们……他们把杨相公给……给杀了!”

“什么!”玄宗如遭雷击,猛地从床上站起,浑身冰凉。

杨相公,他的国舅,他的宰相,竟然被禁军杀了?

玄宗不愿相信,但也知道由不得他不信。

就在刚刚,驿站外大营周围的篝火旁,群情激奋聚在一起的禁军在抱怨饿着肚子,不知是谁率先喊出诛杀奸相,以谢天下,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愤懑。

禁军将士们手持兵刃,如潮水般涌向宰相的营帐。

曾经不可一世的国舅爷,在惊惶失措中来不及辩解,便被乱刀砍死。

然而杀戮并未停止。

除掉奸臣之后,更大的不安在军中弥漫,那就是贵妃尚在,杨氏亲族仍在圣驾之侧,今日已动手,他日岂不被清算?

哗变的将士们面面相觑,终于下定了决心向圣人与贵妃居住的驿站涌去,甲胄碰撞与兵刃寒光在火把映照下令人胆寒。

禁军的声音越来越近,玄宗在屋内几乎都能听到甲胄兵器撞击的声音。

他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急声追问:“陈玄礼呢?他是禁军统领,他在做什么?还有太子呢?”

如今这种乱状,唯有寄希望于禁军统帅和国之储君出面控制。

近侍的声音带着哭腔和恐惧,“陈大将军……陈大将军他就在旁看着,可……可他并未弹压,只是约束部下围住了营地,说是……说是要肃清奸佞,以安军心……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也在那边,同样……同样未曾出声阻止……”

此言一出,玄宗只觉得天旋地转,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禁军统领的默许,太子的冷眼旁观……这哪里是简单的士兵哗变,这分明是一场有预谋的兵谏,甚至可能是一场针对他的逼宫。

也就是这时,玄宗才真正意识到,他这个天子,在离开了都城那座象征着权力的宫殿后,在这荒郊野岭,在饥饿和愤怒的禁军面前,是多么的孤立无援。

连他最信任的禁军统帅和亲生儿子,此刻都选择了隔岸观火,或者说,他们都在等待着他的妥协。

同样被喧哗声惊醒的贵妃,看着慌乱不已的圣人,面色却平静多了。

帐篷外的喧嚣声越来越近,愤怒的呼喊清晰地传来,“奸相已诛,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越来越多的禁军涌到驿站门口,长跪不起,喊声震天。

驿馆内,圣人面色惨白如纸,握着贵妃的手剧烈颤抖。

他试图厉声呵斥,声音却淹没在馆外山呼海啸般的请命声中。

近侍老泪纵横:“圣人,国舅及其子皆被诛杀,而贵妃在宫,人情危惧!将士安则陛下安啊!”

此言如利刃刺入玄宗的心口。

他环视四周,闻言赶来的亲信重臣噤若寒蝉,禁军倒戈相向。

听着这直指贵妃的喊声,看着身前虽然忠诚但势单力薄的边敬义,再想到外面那些可能已经失控的军队,和冷眼旁观的太子与陈玄礼,一股彻骨的寒意从玄宗的脚底直窜头顶。

玄宗颓然瘫坐在硬榻上,面色灰败,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和尊严。

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个一国之君,此刻连心爱之人也将无法保全了。

馆外请诛之声愈烈,如惊涛拍岸。

在生死与权力的抉择前,帝王终究低下了头。

次日黎明,一条白绫悬于驿馆佛堂梨树之下。

曾经光照世人的大唐天子,在马嵬坡的晨曦中,亲手赐死了他最珍视的明珠。

而马嵬坡的这个夜晚,也注定将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圣人的断肠泪淹没不了马嵬坡,更流不回被他抛弃的都城。

就在玄宗仓皇西逃的短短几日里,失去了君王的都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之中。

圣人弃城而逃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宫门大开,宦官宫女卷着细软四散奔逃,王公贵胄们试图外逃,却大多在混乱中寸步难行。

市井坊间盗匪横行,火光与哭喊声取代了往日的笙歌。

一种被彻底遗弃的绝望笼罩了这座世界之都,所有人都以为,真的要塌了。

就在这片绝望的深渊中,数匹快马,数道风尘仆仆,身上犹带着干涸血渍的军士,冲破混乱的人流,从城门口一路高呼八百里潼关军情疾驰而来。

沿路上听到呼喊的老百姓,和衙门内留守的官员心中一片死灰,几乎认定这将是潼关失守,叛军长驱直入的最终判决。

李正和张彪看着乱作一团的都城,再不复昔日的繁华,心里甚是惋惜,但还是高举军报,嘶吼出声,“潼关守住了!”

这句话像是惊雷,炸响了死寂的衙堂。

有官员趔趄着跑出来,一把夺过军报仔细查看,看到了关防大印,确认不是谎报军情后,才大哭出声,向所有人传达这个救命的好消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从京兆府衙署门口飞速传开。

“潼关守住了!”

“咱们安全了!”

“叛军被拦住了!”

一开始大家还不敢相信,以为是又一个残酷的玩笑。

但当越来越多的官员确认,尤其是同平章事萧华出面确认潼关大捷后,所有人积蓄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都城各个角落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那声音甚至压过了之前的混乱与哭喊。

街头上正在抢夺米粮的人愣住了,随即放下手中的东西,与刚刚还扭打在一起的人抱头痛哭。

躲在家中的百姓推开窗户,小心翼翼地探听,确认消息后,全家老小相拥而泣,哭声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劫后余生的巨大喜悦。

喜悦之余,铺天盖地的讽刺和悲凉迅速弥漫开来。

“守住了……潼关守住了……那圣人……何必走了啊……”一位老儒生拄着拐杖,望着西方喃喃自语,泪水纵横。

若是这捷报早到三日,不,哪怕两日,圣人或许都不会出走,这大唐的天下或许就会是另一番光景。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贪生怕死的帝王,终究再一次重蹈了弃城弃子民的覆辙。

这份迟来的潼关捷报,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已经远在蜀道的玄宗脸上,也照亮了都城中每一个被抛弃子民心中的复杂情绪。

有狂喜,有庆幸,更多的还是对仓皇逃窜的圣人那无尽的怨愤与失望。

潼关的烽火暂时熄灭了,马嵬坡的血与泪也已凝固,定格成了天宝末年最沉痛的一曲悲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