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68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8

靖康一役过后,长安才觉得松了口气,景佑帝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安息了。

发财:“早几年也能打下来啊。”

长安:“地盘要一点一点的打,才能慢慢消化,当年的心腹大患是辽,只有将其打下来并消化了,才能图谋别处,否则那些反对的想复国的串联起来,还要费心镇压。”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几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暴增,土地又紧俏了起来,当年被狠狠犁过一遍的江南之地,也有了门阀复苏的迹象。”

“用新地盘补充一下土地,迁移一些大族,才能及时遏制土地兼并。”

发财:“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也太烦人了。”

长安也有些烦闷,虽然知道门阀士族是推不倒的,没办法彻底消灭,但这才十来年的时间,就又要重治一次,还是会心生不满。

但不得不绝望的承认,门阀之患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门阀不是说建个院子,造个独立庄园,也不是只有族中弟子在朝为高官,把控朝廷的各处要害,只需要拆了他家,简单罢黜这些人就能行的。

通俗来讲,这个地方的名门望族,会占据整个地区的土地,无论是买是骗还是强占,总会想方设法的买下越来越多的土地。

占据了如此多的土地之后,那此地的路就是他家修,桥也是他家建,土匪应该他家去缴,同样的,税也是他家收。

有了土地,就要有种地的人,养上两万的精锐也很正常,当地数十万百姓也会依附其家,强健者耕其田,壮年者入其军,家中还有数十子弟入朝廷禁军,另有入朝廷中枢供职者数十,最后还会跟隔壁城的门阀结亲三代,继续繁衍壮大。

这些初具门阀规模的地方豪强,如附骨之疽紧紧扒着土地和百姓,百屠不禁,今日杀光一批,明日还会出现新的一批。

发财看长安心情低落,也忍不住开始担心,“那怎么办......”

长安:“既然从外部杀不得,那就让他们从里面乱起来,家大业大的盘踞一处,总归是太挤了,树大了就要分枝。”

“我给他们一个好的去处。”

“宫里还不是好去处?”越州最大的米商家里,当家老夫人看着小儿媳妇,斥责道:“圣人给郡王郡主们选伴读,是多少人家求都求不来的事情,你还在这里作态,眼睛长到天上去了?”

陈三夫人不敢再抹泪,小声说:“可是母亲,越儿还小,这么远独自上京,总归让人担心。”

说着又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对方,“您都已经答应了,要给他聘了我娘家外甥女的,这可让我回去怎么交代......”

陈老夫人拉过她的手,“越儿是你们的独子,虽然在家行五,但我最是看重他,不瞒你说,就算以后分家了,我也是属意让越儿挑大梁的。”

“但咱们家再家大业大,还是要仰仗他三爷爷,哪怕已早就分枝了,你公公当年也得厚着脸皮再去求人家连宗,为的就是朝中有人好做事。”

“你想想咱们每年要送出去多少银钱,就这样也得受人家白眼,圣人是说士农工商不分贵贱,可要能做官,谁愿意从商。”

“圣人下令选贤才进宫陪读,现在看起来是给郡王和郡君作伴,可万一以后就有大造化了呢?到时候,咱们越儿还用得着去别人面前低三下四的么?”

“你看看卖布的徐万宝,要不是他孙女徐元娘在朝为官,那样的龙骨水车怎么能先轮得着他家的布庄。”

这些道理陈三夫人都懂,但就是还需要个托词,要不然她回娘家也不好交代,儿子和外甥女比起来,当然还是儿子的前程更重要了。

陈三夫人重重的点了点头,“一切都听您的,儿媳这就去给越儿收拾行李,让他快些进京。”

陈老夫人这才笑着拍了拍儿媳的手,“去吧,你做事一向稳妥,连你大嫂也比不得,快去照看越儿吧。”

这前后的两个月里,江南收到诏令的人家,几乎都如同陈家一样,先是被惊喜砸到的不可置信,然后就是包袱款款的出发了。

那张薄薄的谕令,仿佛就是一条通天的大道。

宫门口的大道上,长安正在和工部官员一起查验新修的水泥路,平整度和排水沟等都需要验收。

发财:“好熟悉的感觉。”

长安:“既然田地里用不上太多的人,那就给这些人找别的生计,否则闲着就会出事端。”

新农具和高产良种,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江南之地贸易繁华,因此许多人选择去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也好,摆个小摊也行。

但其余地方的富余劳力,还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去走商,西北的棉花到现在,依然是衙门组织收购后再售往别处。

所以长安在给各州府发了求贤令,征召有才名的读书人和有手艺的匠人杂科学子进宫后,就同工部和杂事署一起,将水泥弄了出来。

先给宫门口铺上,再将京城的道路都修修,然后就可以去各州府修路了,工部和杂事署出人,雇佣当地的百姓,既能给老百姓创收,又能解决富余劳力无所事事的问题。

就在京城的几条主干道都铺好了时,从全国各州县召集而来的人才也都齐聚在集贤殿中。

长安携众人与这些才子谈古说今,针砭时事,对所有人都是大加赞赏,夸后生可畏,赞其可为未来肱骨。

这也不是长安说瞎话,这些被征召而来的人,都是礼部从各地书院和衙门要来的举荐名单,然后长安再带着发财一一拣选,出身大族但家里有龃龉的占了多数。比如不受宠的,常年受家里打压的,或者是被盲目偏爱的。

发财还纳闷,这是要组建偏心小分队么。

长安:“这些人本来也都是有才能的,却不得不在家族里忍气吞声,你猜,等他们自觉有了翻身的依仗后,还会一如既往的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么?”

发财:“可这些人,能做个好官么?”

长安:“好官与否,是在民生,不是后院里的那些事。”

“再说了,这些人将来都会撒出去,不会让他们为害乡里的。”

集贤殿接风宴后,长安就在宗室中选了一些人品出众,才干卓越之人,让这两拨人一起去太学进学,同窗的是之前归附而来的几个王室子弟。

这些人一起接受大儒的教导,到讲武堂听训,每隔五日还会来集贤殿受圣人教诲,如此往复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在各州府的主干道也铺上了水泥后,长安才下令分封宗室。

这一年,是昭武七年,距离收复金地已经过去了四年,长安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这几年里,韩忠献已经告老,马向远位列宰相首位,文宽夫依旧专注周边小国的教化之事,还有一个从讲武堂提拔上来的宰相,始终保证内阁呈三足鼎立之势。

长安分封宗室,不是将他们分封到富庶的江南,也不是偏远的边疆,而是效仿周天子分封,有胆识的就封远一些,能力居中的就挨着朝廷打转,至于那些实在扶不上墙的,长安也没客气,早就让宗正寺断停了宗室补助,爱生多少生多少,但别想从宗室要钱养孩子。

长安继位至今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待宗室是忽冷忽热,经常是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继承爵位都很严苛,就更别提分封了。

这次听闻圣人给宗室分封,哪怕知道是偏远的蛮夷之地,但也有人动了心思,一直往宗正寺打听。

长安选了个天气好的日子,将宗室里蹦的欢都叫进了宫,告诉了众人分封的事情,“你们也不用过多地担心,朕会派禁军护佑你们,等你们站稳了脚跟后,他们才会回来,这其中总也有几年的时间,足够你们治理一方了。”

景萱:“臣愿前往西域,为圣人开疆拓土。”

赵元佑:“臣愿前往岭南以南,为圣人开疆拓土。”

赵元明:“臣愿前往高丽,为圣人开疆拓土。”

...................

不断有人站出来,偌大的殿中,九州舆图摆放当中,越累越多的红圈被标注上去,一眼望去,满目赤色。

长安面露赞赏:“很好,没有愧对你们所学的一切。”

分封一事定下后,朝臣们也曾上书表达过担忧,对此长安的做法,是先将这些未来会出去打地盘的宗室都下放到基层县乡,尤其是情况较为复杂的归化之地,给他们三年的考察时期以作淘汰。

景萱和赵元佑这些人,虽然聪慧过人,但只是在同龄人中拔得头筹,不代表有丰富的治理经验,尤其是同百官和士族拉扯和斗争的手段。

哪怕曾跟着长安混迹于朝廷,摸爬滚打的不断成长,但依旧稚嫩,如今被派到地方参与实地治理,就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课,成绩优异者才会被送出去。

但饶是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放出去照样能放牧一方,因为当下有些地方甚至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骑兵连马鞍和马具都没有,景萱这些人简直就是碾压般的存在。

这不是掠夺,也不是殖民,是通过贸易和基建的组合,让当地人拥有消费的能力,提高当地特色资源的价值,从而实现正循环,摆脱愚昧落后。

昭武十年,长安于福宁殿中设宴,为即将远行之人送行。

纵使有雄心壮志,也背靠大树,但这些自幼没受过风吹雨淋的宗室子,还是会有一些临行前的惆怅。

景萱也在不断的问自己,真的可以做到这一切么。

长安放下酒杯:“你们当然可以!”

简单来说,在封建社会称帝,无非就是靠两样,军队和钱袋子。

军队他们有了,长安给每人都派了几万禁军,所持武器都是精铁锻造而成的,且还配备了火器营,去西域和高丽,简直就是摧枯拉朽般的秋风扫落叶。

而钱袋子也不缺,等到打下底盘后,长安就会派人携带农具粮种,布匹香料等各种资源前去,这些都会成为他们扎根当地,收拢人心的底气。

至于说会不会没打下地盘,反被撵回来了,长安从不担心,这么多年的讲武堂学习,围剿诱敌,三三制,错位进攻策略已经刻在众人的脑子里,只能大展身手了。

长安看着众人:“不要妄想用联姻,将权力让渡给他人,你们要保证,手里永远都有刀。”

“要用学者的良心,市侩的手段去治理属地,非前者无以归心,非后者无以争霸。”

“打下底盘后,也不用慌乱,还是朕说过的那套管理之法,陪伴你们的那些伴读,也都会随行左右,所以你们不用怕无人可用。”

多多任命一些管理人员,从五个人中挑一个来管事,从十个人里再选一个,二十个人里选一个,以此类推,自己只需管理三到十个人即可。

“还有就是,不要照搬照抄农耕方式,要因地制宜推广粮种,也不要将你们治理一县的条条框框照抄过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水平不一样,政策也无法通用。

比如当下,很多乡镇纸坊都在用树皮和稻草来造纸,那是因为如今高产粮食遍地,百姓已经不需要树皮来充饥了。

可在他们将要去的地方,生产力还很低下,吃饱穿暖才是重中之重,等到不再闹饥荒,粮食短缺问题被解决了,才能仿照这里造纸传播文化。

“记住,老百姓不会在乎谁是王,他们更需要的是吃饱穿暖,谁让他们有饭吃,有田种,谁说的话就管用。”

长安仔细环视了一圈,将这些人的样子都记在心中,举杯道:“日月所照,江河所致,星火所传,皆为天朝上国之地。”

“凡马蹄所至,皆扬我汉家旌旗,凡兵锋所指,必铸尔等不世功名。”

“去吧,朕在这里等着你们的捷报。”

众人;“必不负圣人厚望!”

发财:“哎,习惯了这群小崽子叽叽喳喳的,这一走还不习惯了呢。”

长安:“那是闲得慌,忙起来你就顾不上了。”

发财:“忙什么?”

长安:“自然是出海打地盘了,福州造船厂的战船,已经顺利下海了。”

“等了这么多年,花费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想去马踏东瀛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