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64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4

“好什么?哪里好了?她是疯了么!”

绍兴府景宅内,景维康瘫坐在椅子上,地上全是刚摔碎的茶盏瓷瓶,一看就是气得不轻。

景维康又看向桌子上的那封信,一把抄起来就要撕碎,但又想到了什么,就硬生生的停了下来,脖子上的青筋尽显。

景维康:“她是疯了么,还敢写信回来邀功,她知不知道,她给景萱请封的是我们祖上的爵位!”

“好了。”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景老太爷被人搀扶着走了进来,景维康连忙起身相迎。

景维康;“祖父,您怎么来了?”

景老太爷:“我是老了,不是死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还要瞒着我?”

“你如今主意大了,做什么事情也不和我商量,可你看看做好了哪件事?”

“老二家的媳妇痴心妄想,你不训诫也就罢了,居然还让人传到公主耳边,你以为圣人也和公主一样没脑子么?”

“康儿,咱们这偌大的家族,看着风光无限,其实也是风雨飘摇,你爹走的早,恰逢圣人腾出手在整治江南,要不是我当机立断上书让你承继爵位,你以为咱们家真的能安稳度日?”

“圣人可是亲自带兵平叛过亲王的,你见她手下留情了么?”

“我早就说过,公主安稳了,咱们家才能安稳,圣人哪怕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也会给宏儿一个前程的,可你们非不听,愣是要他跟着去东征,那军功能是好蹭的?”

景维康也有些悔不当初,“可那不是听说,圣人一直不恩准册封,是想采用什么考核法么,我怕宏儿文不成武不就的,通不过考核。”

景老太爷:“公主去给你要官的时候,我是不是就告诉过你,情分要留着用,攒着用,不要去消耗公主同圣人之间的感情,可你还是撺掇公主去了。”

“康儿,认命吧,别折腾了,爵位给了萱儿,那也是你的闺女,没便宜了别人。”

景维康不忿:“可祖父,那是咱们家的爵位啊,圣人哪怕要册封萱儿,也能从公主这边啊。”

是啊,宁国公主和圣人是手足,以后肯定会有加封,恩荫子女爵位也是常事,到时候儿子承继家里的爵位,女儿也能被恩赏个郡君,这才是景维康原本的打算。

可惜,如今看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景老太爷:“不要再打别的主意了,圣人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你敢给公主下套,让公主做马前卒,圣人就能收拾咱们,把咱们扔出去做棋子,这次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康儿,如今最关键的事情,是要安抚好宏儿这孩子,万万不可让他坏了性子,想岔了再惹出事端。”

景维康:“孙儿知道。”

可光他知道也没用,景宏本就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身为公主之子,又是长房能袭爵的,素日面对兄弟姐妹时,总是拿腔拿调的欺负人,除了被送进宫的景萱,其余几房的孩子们,没一个不烦他的。

可东征回来后,景宏自觉丢了人,又挨了军法,所以一直在院子里养病,也是躲着旁人,想着过一段时间了,大家就都忘了这件事,也就没人嘲笑他做逃兵了。

这日他正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听曲儿呢,就看到弟弟妹妹们组团来了。

景宏:“你们怎么来了?”

二房弟弟:“当然是给大哥来道喜了,大哥还不知道吧,圣人刚册封了好多宗室子,哦,还有亲王郡王们的继承人也都确定了。”

景宏面带喜色:“真的?”

三房弟弟:“当然,谁还骗你不成。”

然后又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景宏脸上的笑意渐渐变大后,才道:“也是萱妹不在府里,没法向她当面道喜,真是遗憾。”

景宏不以为意:“有她什么事儿啊。”

二房弟弟:“大哥这话说的不合适,萱妹成了郡君,咱们当然要给她贺喜了。”

景宏:“景萱是郡君?圣人封的?”

二房弟弟:“萱妹可不只是郡君了,以后还得继承大伯的爵位呢,大哥,你也替萱妹高兴吧?”

景宏的耳边好像出现了回音,郡君,爵位,替萱妹高兴吧......

他喊来贴身小厮,让对方赶紧去街上打听一圈,快去快回,又让人去前院找景维康来,一时间院内喧哗乍起,好不热闹。

等人都派出去了,景宏才发现刚才围着他叽叽喳喳的弟弟妹妹们也都离开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捶了下桌子,又给手砸疼了。

景维康被宗正寺撸了官,心情正是烦躁,又被景宏喊了来,问这问那的,父子俩一言不合又吵吵了起来,景宏责怪他这个做父亲的,不顾儿子死活,景维康痛斥当儿子的不安生,顶撞他这个父亲,最终不欢而散。

景维康离开后,景宏越想越气不过,翌日天蒙蒙亮时,他就出了府,对管家说的是在府里心烦,去庄子里住两天。

可等几天后管家去庄子里办事时,才发现景宏根本就没在庄子里,去城门口打听才知道,他当日出了城走的是往北的管道,不是去庄子里的路。

景维康知道后,略一思索就知道这孩子肯定是上京了,在管家询问是否告诉老太爷时,他却说先瞒下来,别让老爷子担心,他会派人去追回来的。

等管家忧心忡忡的离开后,景维康却没有派人去追,心里还升起了一丝隐秘的期待。

景宏一路上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家里派人来找他,等他看到京城大门时才松了口气,然后就直接去了宁国公主在京的公主府。

宁国公主府里的嬷嬷,一看是自家公子来了,惊喜之外又怕是绍兴府出了什么事,连忙问:“公子怎么来了?”

景宏:“母亲呢?没在府里么?”

嬷嬷:“公主昨天就在宫里没回来,今日圣人祭太庙,公主也跟着去了。”

景宏扭头看向太庙的方向,好似还能听到沉闷的钟鼓声。

太庙外,秋风肃穆,金甲禁军肃立两侧,旌旗猎猎。

朱红宫门缓缓开启,礼官高唱:“圣人至——”

钟鼓齐鸣,编钟清越,笙箫和鸣,梵音如潮水般漫过太庙的每一寸砖石。

长安身着十二章纹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冠,手持玉圭,缓步踏上汉白玉阶。

文武百官着朝服,垂首随行。

太庙内香烟缭绕,列祖列宗的灵位静静陈列,烛火摇曳中,长安的声音清冽如同一把剑。

长安双手执祭文,朗声诵读,声音在殿中回荡,仿佛穿透了时空与生死。

“............长安承天命,继大统,夙夜忧勤,不敢懈怠。十载励精图治,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商贸,终复失土,拓疆千里,以慰先祖............”

“列祖列宗在上,长安必当尽心竭力,富民强国,海晏河清。”

祭典结束后,长安又去了先帝陵寝,烧了祭文后才算放下了这桩事情。

从太庙回来,富彦国就真的要致仕了,长安对其恩赐甚重,以忠勤体国为由,加封太子太师,赐良田金帛,准其用亲王仪仗还乡,并赐其匾额挂于家祠,永彰功绩。

富彦国离京那日,长安独自站在皇城高楼上,俯瞰京城繁华的街市,良久没有出声。

发财:“怎么了?”

长安:“他还是帮了我最后一个忙。”

发财:“什么忙?”

长安:“我没有恩荫他的子孙入仕。”

按照惯例,像是富彦国这样的宰相,于国于朝廷都一片赤诚,且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在致仕之时,家里的后辈是可以被恩荫官职,以及入学国子监的。

长安:“我厚赐他金银,给了两个太学的名额,却也让他做了靶子,以后再有官员致仕,子孙得不到恩荫,也就没人敢有异议了。”

还不等再和发财说什么,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浮云:“圣人,宁国公主吐血晕厥了。”

长安:“为何?”

浮云面露难色:“景萱郡君求到了内廷司,已经有太医前去诊治了。”

长安:“到底所为何事?”

浮云:“两日前,景宏公子从绍兴府来了,一直在和公主吵闹,甚至还将景萱郡君叫了回去责骂,郡君让人将他关锁到了屋里,准备这两日就亲自送他回绍兴府,怎知,公主去偷偷放人时,被景宏公子的话给气到了.......”

长安:“景宏说了什么?”

浮云:“无非是怨怼公主给景萱请封的话,但是,景宏公子口不择言,说就是因为公主愚钝,所以才不得驸马的真心爱护,全家人都是哄着骗着她的.......”

这番话,又让长安想到了原身,“你也去看看吧,等宁国无碍后,让景萱来见朕。”

浮云:“是。”

看着浮云匆匆离开的背影,长安也没心情赏景了,将手里的竹简也扔到了一旁。

“啪”的一声,景萱被打的偏过了脸,宁国公主气急败坏的收回了手,怒气不减。

景萱揉了一下脸,“母亲,您打我,是气我说了大逆不道的话,还是恼怒我戳破了您的幻想,让您意识到,与父亲的恩爱,不过是您的一厢情愿罢了?”

宁国:“你住嘴!”

景萱想到了当初杨太妃是如何劝的,就放软了语气,握住对方的手:“母亲,您爱看话本子,父亲也总在书房陪着,您读书,他画画,可您当真看过他的画么?”

“父亲是寄情于山水,善于画风景,可他笔下的那些山水美人,您当真看不到么?你真的以为那全是虚构的?”

宁国:“你父亲是不会骗我的,我们夫妻二十载,恩爱无比.......”

景萱:“那年挺着肚子府里找人的女子,当真是认错了,把父亲认成二叔了么?”

宁国脸色煞白,猛然揪着女儿的袖口,“他们骗了我?”

景萱垂眸:“那时先帝病重,母亲一直在京城,所以没有亲眼看见那场景,可女儿看到了,父亲一开始是拉着她的手将她扶起的。”

“女儿告诉过您,您不信,说是我看错了,还当作玩笑说给父亲听,不久后,女儿就被送到宫里了。”

“母亲,您想想,鲁国姨母家的妹妹也在宫里,可是每隔一段时日,姨母都会将她接回去小住,但我进宫后,父亲从不许您将我接回去。”

宁国在脑子里将这些事情都串了起来,不由道:“你怎么一直都不告诉我.......”

景萱:“女儿说了,母亲会相信么?”

宁国怔愣了一下,不会,如果不是自小宠爱的儿子先戳破,她是不会相信这些事情的。

宁国的手颤抖着,大颗大颗的眼泪砸到了景萱的手背上,“我当初还笑安娘不值,选的郭文林居然去喝花酒,谁知道,天下最大的傻子原来是我.......”

景萱轻轻抱住浑身僵硬的母亲,“母亲,您休夫吧,您还有我,我会一直陪着您的,不要再给圣人添麻烦了。”

长安这几日的确又有些小麻烦,正忙着和朝臣们打官司,只因她坚持要女子做史官。

其实朝廷早就有了女官,出身江南布商的徐元娘,在几年前参加了科举,如今也成了汪云英的左膀右臂。

于静婉的工坊也是规模愈大,江南之地女工比比皆是,几个州府县衙里的女官们也很常见,经济异常的繁华。

可在上一任史官告老时,长安就提出了让他的长孙女来继任,却遭到了反对。

朝廷上也是波澜微起,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反对声,却都被长安打压下去了。

长安在和发财提及此事时,就说起了原因,“史书从来不会站在女子的角度去写,那我就找一个女子来写。”

世人只知道史书记载的吕后心狠手辣,戚夫人就不用说了,多番挑衅,在高祖死了后也不消停。

但很少有人知道,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曾被刘邦属意和亲,是吕后拼死阻拦才留下了女儿,后面刘邦又要废了她儿子的太子之位,这个糟糠之妻才不得不奋起反抗,否则她和一双儿女,早就一起下黄泉了。

发财总结:“贤妻扶我青云志,我上青云换娇妻。”

还有出塞和亲的昭君,在那个时代孤身前往异域,一人侍奉了祖孙三代,道德伦理的压迫使其盛年而亡,可她所承受的一切,却从来不曾在史书中提及过半句。

文成公主的和亲之路,从她的十六岁一直走到了十九岁,自此一生都未曾回过故土,而松赞干布是有正妃的,史书上的恩爱,究竟是真的,还是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

长安:“我希望那些为了家国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无论性别,都不是只有一个名字留在了书里。”

秋叶飘落在福宁殿的宫阶前,史官笔尖的墨迹突然洇开一片模糊,那些被朱砂勾画的竹简深处,似乎传来了环佩坠地的清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