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穿越后,我有了强国系统 > 第132章 划清单进行时

找外公帮忙的事不能急,作为姜家三代唯一的孩子,姜家外公外婆对简沐涵的疼爱只多不少,当年小舅在深市定居,是想将父母接过去的,但二老心疼外孙女,一直没有过去。

现在爱国值不够,简沐涵也必定是要回新历2年,与其让老人跟着担心,不如等兑换完成再同外公坦白,

等日后,有了国家做后盾,想必外公也能放心。

定制的十台模拟飞行舱已经到了七台,简沐涵装载模拟飞行软件,试玩了一次,在她这个外行人看来,作为模拟训练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安执政给她的清单内容不少,近乎包括在当时各行各业所遇到的瓶颈问题,简沐涵基本是都找出了相关资料,就算有在国内网站上找不见的,她也爬墙去了外网翻找。

其中,就包括晶体管的制造与集成电路的资料。

或许许多人会认为,新花国连电子管都没搞明白,怎么能直接去研究晶体管?

其实不然,电子管与晶体管并非前后身的关系,并不是说,先有了电子管,才会出现晶体管,只是一个发明的先后问题而已,也有可能是先发明了晶体管,然后人们才发现电子管也可以传输信号。

黎明基地的专家为什么对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情有独钟?

是因为受到简沐涵后世带过去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打击,他们发现,电子领域事关重大,小到百姓可使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大到国防设备,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或者说,越是想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越是要早早将这些研究透彻。

特别是郑伯询知道,尤立克的第一个集成电路,出现于新历10年,他也知道,在小简同志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因为接触太晚,所以在芯片领域的发展,一直比不上尤立克,花国的芯片技术,也一直被尤立克打压。

因此,在这个时空,他想要弥补这方面的遗憾。

其实要是简沐涵懂点事,光刻机都得给安排好,

简沐涵确实很懂事,上网一查,小型入门级别的都需要八千万预算,还是买都买不到的那种,许多零部件不对花国出口。

要不说,花国的芯片技术一直被卡脖子呢!

简沐涵在光刻机上画了个圈,这个问题,只能期待以后交给亲爱的国家爸爸。

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资料郑伯询也要了,不提别的,在新历二年,许多国家都缺少计算机,花国的第一台自主研制的计算机也得等到新历九年才诞生。

将晶体管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研制出小型计算机,无论是对外出口,还是日后对他国进行技术援助,对于花国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事。

既能赚取外汇,也能在国际上提高地位。

买不起光刻机,但是郑执政在她面前状似无意,多次提及的计算机是可以满足的,

初中计算神器,科学计算器,要多少满足多少。

除了科研方面,还有一部分工业生产方面的资料,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钢铁的产量与质量。

钢铁,是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基础。

建国初期,花国主要利用的是高炉炼铁和平炉炼钢,甚至在后来的全民大炼钢时代,人们还自制砖炉,运用土法炼钢。

平炉炼钢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虽然能够生产优质特种钢材,但由于当时花国学得的技术不够成熟,这种优点也并没有过分体现。

之前,论坛上的那些方法,确实让京都钢铁厂的质量有所提高,减少了废铁率,但这远远不够。

新花国需要的钢材太多太多了。

转炉炼钢是现代化的炼钢工艺,相较于平炉炼钢,它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虽然仅能炼制中低品质的钢材,但对于那时的花国,已经足够。

简华远收购的小型钢材厂,运用的就是转炉炼钢法。

说是想要将整套设备搬去另一个时空,实际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固定的设备,一经拆卸,就已经是废品了。

思来想去之下,简华远决定简化操作,只拆转炉,让沐沐带过去,给新花国用作研究使用。

好在,厂子小,转炉的容积只有30吨,整体不算太大,在修建机场所需的穿孔钢板生产得差不多后,他联系了专业团队,对转炉进行了拆卸和检修,并运至仓库。

清单的最后,是农业相关资料,以及唯二,跟简家“贷款”购买的粮食种子。

在简沐涵第一次面见华志明,提到自热炒饭时,他就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后世的粮食产量如何?

钢铁是工业的根基,粮食是国家的根基。

华志明经常讲,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也始终将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

他见过简沐涵上交的大事纪要表,知道未来即将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于粮食问题,他极其关注。

当简沐涵回答,后世的杂交水稻一季亩产一般在1300-1400斤,高产可达近2000斤时,

当时在坐的三人全部激动地站了起来,

华志明更是在会议室连转三圈,嘴里不停说着“好”。

当时的花国,水稻亩产不过才150-300斤。

因此,安执政在电报中特意标明,其余一切资料尽力即可,唯有杂交水稻技术以及稻种,万望她能够排除万难,带回新花国。

杂交水稻技术其实不算一个多复杂的技术,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重点在于杂交品种的挑选以及所使用的亲本。

简沐涵将网上的论文以及能找见的实体书全部购买下来,稻种也是将市面上所有能出售的种子都买了一遍。

因地区、气候的不同,每个省份适宜种植的水稻也不相同。

“这样不行。”

简华远看过闺女下载的资料,摇了摇头。

沐沐搜集下来的资料多是初代技术,远达不到现在的亩产量,而且,杂交水稻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留种。

没有自己培育种子的能力,买再多的种子都是徒劳。

从无到有,自我研发时间太长,袁忆农院士从开始研究,到最后成功培育,花费了整整十年。

无他,适合的亲本种子太难挑选。

他们最好能够直接引进新品种的培育技术。

喜欢穿越后,我有了强国系统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穿越后,我有了强国系统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